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天命之子名瑾 ...
-
公元321年3月28日,丹阳郡健康皇宫里,嘹亮的啼哭声响彻长空,司马绍看着怀中的刚出生不久的长子欣喜不已,欣喜不止是因为有了儿子有了继承人,更多的是因为那双眼睛,那双刚出生没多久就睁开的眼睛。
婴孩的眼睛本就澄澈明亮,可长子的眼睛却是格外的与众不同,不同于父亲的瑞风眼,也不同于母亲的桃花眼,而是有点狭长类似于丹凤眼,此刻那双眼睛紧紧的盯着司马绍,就像是盯着全世界,也不怪一国太子的司马绍也难忍此刻的欢喜。
慈爱的看着已经睡着了,还用小手紧紧抓着自己胸口衣服的爱子,司马绍小心的掰开小手,轻轻的把包着婴孩的襁褓交给一旁守候着的乳母,对着侍立的女官说道:“照顾好皇长孙和储妃,孤稍后再来看皇长孙!”
看着大步离开的皇太子,被皇太子殿下的话惊到的女官和乳母立刻回神,相互对视一眼,小心的抱着皇长孙来到偏殿,刚生产完的太子储妃刚被移到偏殿休息。
“快,把小郎君抱给我看看。”庾文君看着走进来的乳母,眼睛紧紧的盯着她怀里的襁褓,急切的说,庾文君产下孩子只听到一句“小郎君平安”就脱力晕了过去,宫人们收拾利索了把她移到偏殿才醒了过来。
身边的宫人小心的扶着庾文君半靠在床榻上,才让乳母把刚出生的皇长孙轻轻的放到她的怀里,女官看着太子储妃脸上疲倦的笑容,小声的在她耳边轻轻的说:“储妃,殿下刚刚离开,说晚点再来看皇长孙和储妃。”
惊讶的看了一眼女官,庾文君眉头微皱,轻声的说:“殿下来过来了?皇长孙?”
“是太子殿下亲口说要奴婢好好照顾,皇长孙和储妃殿下!”女官轻轻一笑小声的说。
看储妃庾文君还有皱眉,女官上前俯在她耳边轻轻的说:“太子殿下非常喜欢皇长孙,现在大约去陛下那儿报喜了!毕竟这是储妃和殿下的第一个郎君,是皇长孙!”
“是呀!第一个小郎君,皇长孙!”庾文君志得意满的笑了,看了一眼怀中的襁褓,轻声的问道:“殿下还说了什么?”
“没有,只是抱着皇长孙看了好一会儿,皇长孙睡着了才离开的。”女官明白庾文君的心思,看着睡得正香的皇长孙轻声说道。
点点头,庾文君若有所思的看着怀里熟睡的婴孩,点点笑意从那双好看的桃花眼中溢出,“皇长孙”可不只是说说而已,汉家重嫡长传承,太子的嫡长子可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如此,庾家三代之内可是不用顾忌了!
太极殿,司马绍一脸欣喜的看着司马睿,略带欢快的说:“阿父,储妃生了,是皇长孙,长得可漂亮了!”
“皇长孙?一个小郎君,你说他长得漂亮?你可真是……”司马睿看着高兴的太子,有些不可思议的问,一国皇长孙,他的太子用漂亮来形容!
兴奋的司马绍没注意自己父皇的表情和语气,激动的说:“长得可好看了,那双眼睛,那双眼睛看着你,就好像……唔,怎么说,阿父,阿父,您一会儿和儿一起去看看吧,我不知道怎么来形容了!”
“那走吧!”司马睿看着难得情绪如此外露的长子,一边起身往外走,一脸不忍直视的说,他记得当初长子出生的时候,他也很是激动,可也没有像长子那么傻吧!
路过御花园的时候,看着相携而来的皇帝和太子,正在御花园偷懒没去上课的两个皇子,有些心惊胆战的上前给皇父和太子长兄问安。
“怎么没去上课?”看着眼前两个不省心的弟弟,司马绍有些无奈的问,这个时候正是上课的时候,他们倒好,逃课偷懒躲在御花园玩耍,还被阿父逮了个正着,平时日常的微笑都保持不下去了。
十一岁的司马冲,六岁的司马晞,看着没有了笑模样的长兄,有些胆颤的互相看了一眼,司马冲忍着心里的惧意轻声说:“我和四弟听说长嫂生了小侄子,就想着先偷偷去看一眼。”
“今天的课业多加两遍,我会和你们的夫子好好的谈谈。”看了一眼从不管儿子课业的父亲,司马绍板着脸对两个异母弟弟说道。
阿父不管,两个弟弟的母亲一个是婕妤,一个是才人,没有管教皇子的权利,掌管后宫的郑夫人对他们两个也只是生活上不克扣,司马绍没办法,也只能行使长兄的职责,把两个异母弟弟护于羽翼下。
“是,皇长兄。”司马冲和司马晞异口同声的应是。
看了一眼父亲,司马绍轻轻的说:“阿父,我们走吧!”
错开一步,跟在父亲身后,看着两个呆立不动的弟弟,司马绍无奈的说:“你们两个跟上!”
“你呀,对谁都是一副软性子!”司马睿看了一眼长子,轻轻的说,长子性情极为孝顺,有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好文章辞藻,聪明有机断,就是这性子是不是有些太软了!
司马绍笑了笑,没有出声,软性子,他像是个软性子的人吗?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得来的这一结论,不过他要不是有这么一副软性子,呵呵……
看着怀里紧紧的盯着自己的长孙,司马睿也是目露惊讶,这刚出生没有几个时辰的婴孩,不说是不是长得漂亮,就这双眼睛,那可真是漂亮极了,澄澈明亮,灿若繁星,被这么一双眼睛看着,就忍不住想要想呵护着,不让沾染上这尘世的是是非非!
“皇长孙名瑾,三日洗礼,册封皇太孙!”轻轻的逗弄着抓着自己手指不放的长孙,司马睿眉开眼笑的说,长子自幼聪慧孝顺,文韬武略,想来长孙肖父,也会是个机敏聪明的,司马皇室至少三代无忧。
对于现下的状况,做为一国之君的司马睿又怎么会不清楚,朝廷偏安一隅,据江左,然北方战火纷飞,异族入侵,汉家百姓民不聊生,然江左地界,世家门阀割据,做为一国之君的他处处制襟,政令不顺,朝纲腐败,他也只能慢慢的抽丝剥茧,理顺朝政,选拔有识之士。
看了一眼围在身侧的三个儿子,太子不用说,朝廷上下无不夸赞,三子四子本想出继,却被太子拦下,言“吾弟尚小,本为皇子,等及冠之后,再谈过继之事也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