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嗯”娴予清了下嗓子,将作业本移到赵依依的面前。

      “能帮我看一下这道题吗?”娴予忐忑地问。

      赵依依瞥了一眼题目,嘴角向下压,“这不是老师前几天讲过的吗?”

      随手撕下一张白纸,一边说一边画,“经过点P,点Q……”

      她低着头,眼睑下垂,长长的睫毛微微翘起,“之后你用余弦定理就可以了。”她将白纸和错题本一起递给了娴予。

      “哦,好,谢谢。”娴予点头表示知道了。

      晚自习很安静,偶尔会听见有人压低声音讨论题目。当人将精力投入到某件事的时候,时间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指尖溜走。

      三节自习很快就过去了。娴予脑袋向后仰,手指用力按着酸痛的脖子,活动肩膀。赵依依在和坐在后面的男生聊天。娴予就没有问她要不要一起回寝室。

      昨天刚下了雨,地上有些小坑里积着雨水,在路灯下反着光。人流在路口分开,一波走向小卖部,一波流向寝室。娴予低着头,小心避开水洼。路过树底下时,一滴水珠从树叶上掉了下来,砸在娴予的头上,冰冰的。

      --

      熄灯了,娴予躺在床上,眼睛盯着从窗帘的缝隙里透过来的光,大脑有些兴奋,睡不着,想着明天的考试。她听见寝室里有人翻身的声音。

      不知道过了多久,她觉得自己必须要睡觉了。她闭上眼睛,一动不动,脑海里却总是控制不住的一会儿想着明天的考试,一会儿想着晚上看过的题。至于什么时候睡着,娴予也不知道。

      --

      早上是语文早自习。

      整个教学楼都是哇哇的读书声。娴予先是背诵一遍,然后看自己用红笔圈出的易错字。

      吃早饭后娴予到教室拿水杯,文具盒,再前往考场。考场是按上次考试成绩分的,娴予是在十三班考试。

      为了方便收拾,课桌里的书并没有清空,只是将课桌调转一个方向,桌肚朝外。这样坐着并不舒服,没有地方放腿,娴予只能将腿张开,放到桌子两边。

      一个中年女教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沓试卷。

      “考试时间是两个半小时,从八点半到十一点,考试结束前十五分钟会有广播提醒。”

      她将试卷放在讲台上,在教室里转了一圈,等到考试铃声一响,立即将分好的试卷发给每列第一个人。

      教室里响起纸张摩挲的沙沙声。

      娴予一拿到试卷,迅速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确定没有错漏,然后翻到最后,看作文题,是关于中央电视台的一档大型文化节目,讨论流行元素与传统诗词的结合,顿时心里有了底。正式考试的铃声还没有响,娴予翻到默写题。

      有五个空,一题出自《论语十则》,一题出自《逍遥游》,还有三个空是诗。

      《论语十则》娴予背的很熟,一看题目问“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什么”,脑海中立马闪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个关于诗词的空也挺顺利,可是对《逍遥游》,娴予真的不太熟。

      题目问“通过舟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娴予一时想不起来,只好从开头开始背。这篇文章娴予总是喜欢背串,有时会掉一两句,还喜欢卡。没等娴予背到答案那儿,考试铃声响了。

      娴予继续在心里默背,终于背到“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娴予立即将答案写到答题卡上。之后娴予就是按顺序写题目。

      对于语文题目,娴予向来是将自己想到的全部写上去。虽然说这方法不一定正确,可是回答的全面一点总不会倒扣分。

      娴予写到作文的时候只剩下五十分钟。她在草稿纸上写下作文梗概,要引用的名言和事件后,就动手写了。

      作文题目娴予特意压了韵,对仗工整。作文一开头,娴予就提问何为经典?经典是那些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经过历史沉淀并对社会予以启智的作品。并提出经典是不会过时的,经典也将会永存于世。

      然后娴予立马引用题目中的例子,用这个例子引出将经典通过现代的传播方式予以最新的诠释和表达,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传颂经典,可谓之传承。这种呼应题目的方法会降低偏题的风险,是考场作文的常见套路。

      接下来娴予就开始列举其他事例,例子最好要新颖,避免和其他考生写的一样,让老师感到审美疲乏。段落之间的衔接要流畅,不能让人感到生硬,突兀。

      等娴予要写到结尾的时候,广播里响起一道女声,提醒离考试结束还剩15分钟。

      娴予觉得时间还够,准备再仔细修改一下结尾再写到答题卡上。作文结尾一般都是属于正能量满满的,要有气势,还要点题。娴予干脆来了一句让经典永远流传!

      娴予检查答题卡,发现考号,姓名都写了,选择题也涂了,没有题目空着,就放下笔,等待收卷。

      出了考场,走廊里热热闹闹的,很多学生三两个围在一起,讨论刚刚的考试。娴予艰难的从人群中穿过,回到自己的教室。

      娴予回到教室的时候,班上大多数人已经坐在座位上了。赵依依看到娴予后问:“你‘欲辨已忘言’的辨是写的哪个字?”

      “辨别的辨”娴予回道。

      “难道就我写的辩论的辩。”赵依依懊恼的抓着头发。

      “不要紧,就一分。”娴予安慰道。

      赵依依皱着眉,神情不太好。

      班主任挺着肚子走进教室,他上身是一件宽松版短袖衬衫,下面穿了一条军绿色五分裤,脚踩着一双凉拖鞋,整个人莫名有种邋遢感。

      “已经考完了就不用再说了。”班主任背着手,慢悠悠地在走道里走着,不时看一下坐在走道两边的学生在干什么。“下午是数学考试,大家看看错题,有问题可以问我。”

      娴予坐在座位上静静地看错题,等到还有20分钟下课的时候,她就在复习书上的公式。

      --

      数学考试铃声还没响。

      考场里面安安静静的,偶尔会听见椅子挪动的声音。监考老师站在讲台上,抱着手臂,眼皮耷拉着,翻看考卷。

      娴予感觉自己有点紧张,她的身体向前倾,与桌子不过隔了三指的距离,整个人绷着,就等铃声一响,试卷发下来。桌面上的笔,橡皮擦和尺子摆的整整齐齐的,方便拿来用。

      “叮~”考试预备铃声响了。

      监考老师走到靠近前门的那一列,大拇指和食指一压,紧接着一沓试卷就掉在第一个考生的课桌上。老师动作很快,但到娴予这一列,也就是教室最里面的一列的时候,大多数考生已经拿到了卷子。

      正式考试铃声还没响。

      娴予斜前方的一个男生提前作答,结果被老师制止。

      娴予填好考试,姓名之后就放下笔。先看了一眼后面的大题类型,压轴题是一道圆锥曲线问题,还有一道关于数学归纳法。前面几道大题很常见,一个是立体几何,一个是三角函数,还有一题是关于概率。娴予并没有仔细看题目,了解题型后她就翻到前面从第八题开始看,一边在心里想思路。

      “数学考试正式开始。”

      娴予听到考试开始,立即动笔,她做题速度慢,不得不抓紧时间。

      考试过程不太顺利,娴予从第九题开始卡,选择题后面两道直接是靠蒙,填空题最后一道也不会。等她做完前十六道,时钟的指针已经滑过50分钟。

      等考试只剩20分钟的时候,娴予还有两道大题没做,她匆匆忙忙写完两道题第一问,然后再写倒数第二题的第二问。第二问写到一半的时候,考试铃声响了。

      娴予感觉自己脑袋有点发晕,整个人有些虚脱。

      学校为了提高效率,数学考完15分钟之后就是化学考试。

      娴予倒了杯水,走到走廊,靠在柱子上,向外望。这是娴予脑袋放空,什么都没想,为接下来的化学考试做准备。

      学校计划在教学楼下的草坪上开一条小道。小道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有两个工人在小道两旁砌砖。其中有一个人牵了一条水管,在冲刷道路。

      考完化学后娴予感觉整个人都要废了。化学也没有做完。娴予虽然对自己的水平心中有数,但这么直接面对这样惨淡的成绩,整个人还是有些低落。娴予一个晚上都自己闷着,坐在座位上。

      第二天靠完后娴予依然感觉很糟糕,一个人闷闷不乐。娴予以前就是这样,遇到不开心的事,喜欢一个人待着。表面上看起来和平常一样,基本上没人会注意到她不开心。

      赵依依从旁边丢了一块牛轧糖到娴予的桌上。“我妈给我送来的。”她一边嚼着一边说,脸颊一鼓一鼓的。

      “谢谢。”娴予心情好了点。

      赵依依耸了下肩,又丢了几块给后面做的两个男生。然后和后面一个男生聊了起来。

      和赵依依聊天的那个男生叫杨随,虽然他在普通班,但他的数学成绩基本上每次都是年级第一,原本的弱势学科英语在上了高二之后也进步迅速。

      成绩在考完后第二天晚上就出来了。各科成绩排名和总成绩排名都被张贴在教室后。成绩单前围了一圈人。

      娴予等人少一点后拿着答题卡和笔去后面对小题分。

      看到成绩,654名,比原主的四百名差了两百名,全年级理科班总共一千个人。

      晚自习,娴予正在更正错题,余光看到一个人站到自己旁边。抬起头对上班主任的脸,“你跟我出去一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