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引子 ...

  •   北汉,景乾帝四十八年,淑和太后勾结广陵王,欲废太子另立广陵王之子慕容枫为太子,西宫贵妃韦氏闻,惊,告之于乾帝,乾帝大怒,下旨囚禁淑和太后于长乐宫中,广陵王一族皆被斩杀尽,不留一个活口。

      乾帝四十九年春,太子因病逝世,乾帝悲痛至极,追封故太子为“怀安皇太子”,册封其母月华夫人为皇后,贵妃韦氏因传讯有功,晋为皇贵妃,赐号“宛”。

      乾帝四十九年夏,乾帝耐不住暑,携宛皇贵妃及其幼子慕容澈前往避暑山庄,丞相南宫凛亦同前往处理大事。

      乾帝四十九年夏下旬,乾帝病危,垂危之际,立宛皇贵妃幼子慕容澈为太子,丞相南宫凛协助太子管理朝中事物。

      乾帝四十九年秋,乾帝薨,皇后元氏联合丞相南宫凛发动兵变,欲废除东宫太子,改立乾帝十九子,贵人刘氏之子,年仅五岁的康王为帝。

      乾帝四十九年冬,太子慕容澈无故失踪,元氏宣称太子病逝,先皇遗诏,立康王为帝,改国号为“景康”。丞相南宫凛为辅国公,辅佐幼帝把持朝政。

      后宫中,皇后元氏晋为西宫母后皇太后,垂帘听政;康帝母刘氏为东宫圣母皇太后,掌管后宫一切琐事。宛皇贵妃韦氏,尊为宛皇贵太妃,幽禁于长乐宫中长伴太皇太后(前文的淑和太后)。辅国公之女南宫媛为中宫皇后,北汉天下面临改朝换代之险。

      景康元年一月,靖南王以“除叛贼,安天下”为号集结江南众潘王集五万大军挥军北上,辅国公南宫凛闻讯,吓,连夜进宫与元太后商议,后,命韩江将军挂帅,率领十万大军抵抗北上军队。

      景康元年二月,靖南王军队与韩江军队于淮水相遇,大战。靖南王军队阵法奇怪,不按常理出牌,令韩江军队阵脚大乱,此战历经十日,终以靖南王不费一兵一卒之力大胜韩江军队而落下帷幕。

      此战役史称——"淮水之役"

      京内辅国公闻,怒极,迫康帝下旨,将韩家诛九族。南宫家族,也因此逐步走向灭族的危险。

      景康元年三月,靖南王攻入京城,辅国公见大势已去,欲逃离,被靖南王军队发现,斩于大殿之上。康帝因惊吓过度,自此便如同痴傻一般,吃吃傻笑。

      失踪已久太子慕容澈又返回在世人面前,靖南王将先皇遗诏公诸于世,慕容澈历经磨难,终继承皇位,改景康为景煜,年二十岁。

      史称此次之变为——煜康之变。

      太后元氏自知己坏事做尽,逃不过处罚,自尽于宫中。圣母太后刘氏自愿请缨携幼子慕容灏移居甘泉寺,颐养天年,煜帝默许。

      太皇太后被煜帝解禁,被恢复其封号,淑和。

      煜帝生母韦氏被尊为太后,赐号,淑宛。

      康王之妃南宫媛,念其年幼,不予计较,随侍刘太妃于甘泉寺中。

      朝中,南宫一党皆被铲除,新科状元楚云诺因护住有功,任太尉之职,代行丞相职责;武状元韩离,乃韩江之遗孤,煜帝为表歉意,封其为安东将军。朝堂上一时官员皆为新面孔。

      景煜三年五月,南阳郡郡守苏清风意图谋反,却被揭发,煜帝下令,苏家一家满门抄斩。

      景煜五年四月,匈奴联合西域袭击北汉边疆地区,安东将军韩离主动请旨前去平定匈奴之乱,煜帝下令晋其为骠骑将军,领十万大军前去平定匈奴。

      景煜五年十二月,骠骑将军韩离率大军完胜而归,煜帝大喜,出京三里相迎。一时恩宠无尽……

      《北汉书·煜帝传》记载:煜帝历经千辛万苦终得皇位,继位初年,平内乱,安外忧,轻劳役,减刑罚,百姓安居乐业,人人称颂煜帝为明君也。

      景煜三年五月,南阳郡郡守苏清风谋反,然,不得民心也,煜帝早发现,本欲放其一马,殊不料,其不思悔改,竟纠结死士暗杀煜帝,煜帝不得已,将苏氏一家满门抄斩。实则大快人心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