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夏天的终结 ...
-
法学院转系文件要求每学期选课学分不低于17学分。我大一第二学期加上形策和思政实践才刚好17学分,而这两门课是不算在选课网显示的学分里的。虽已得到法学院教务老师的认可,但还是心里没底,担心自己被教务部终审“未通过”,焦虑到不能专心做事。
前天教务部终审终于“通过”了。我的学籍彻底转到了“法学院”。我开心地点开选课网,却发现法院大一的必修课不在“推荐”之列,便又开始为能否选上课而焦虑。
我真是很容易焦虑的。
焦虑的时候,我会看《明星大侦探》,在复杂的时间线、惊人的反转和新奇的作案手法中得以脱离现实。今天看完了《明星大侦探》里我感兴趣的最后一个案件,《家有儿女》。在豆瓣上给五季明侦打了分。关掉电视,那些认真思考的、故作聪明的、机敏幽默的、自嘲或互损的神情在电视机的液晶屏里封存,笑意和猜疑都随着屏幕的黑暗而渐渐黯淡和远去。
大侦探的夏天,就这样结束了。
昨晚看到了一位历史学系学姐的popi提问箱,她的焦虑心境,我完完全全能够理解——无志于历史学研究的历史学系学生的焦虑,大抵有相同之处。我转系了,不过是换一个院系去焦虑,由“我学好了本专业也不知道有什么出路”变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把本专业学到顶尖”。
由此可见,我的所谓“厌学”,不过是失去了意义感、方向感后的迷茫无措。
我的焦虑还有另一重:我是否能找到我觉得有意义且能让我在(新)一线城市拿到户口买到房子的工作。
我从来没有“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的感觉。我总觉得生活中潜伏着各种各样的危机,我必须早早找好方向、做好计划,尽最大努力避免不确定性,一步一步朝着“我的理想”前进。
“我的理想”——就连“我的理想”,现在也很模糊。
从前我想做个教授+公知。后来一些事情让我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至少是在网络平台上所表现出的智慧)产生了怀疑,又有一些传闻使我对教授职业的神圣性和纯粹性产生了怀疑。
世界怯魅之后,徒留一地鸡毛。
要开学了,新一轮的排位争夺赛即将开始。我要全力以赴地学习。
——“厌学”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从骨子里爱着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