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文里涉及的历史事件第一便是郭药师阵前投敌。虽然附注里简单介绍了郭药师,偶在这里还是想和大家聊上几句。任何民族战争里,汉奸都是最不能被原谅的角色。但是这个郭药师不战而投敌,却不能不说是宋徽宗一手促成的。大家可能会问:宋徽宗是皇帝,给予郭药师如此的高官厚禄,说是他自己引火烧身,怎么也说不通啊?其实问题很简单,简单到我们现在普通的老百姓都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只是宋徽宗做了。郭药师本是辽国人,女真崛起的时候,辽国曾经招募过辽东的饥民当兵,称为:“怨军”,郭药师即是怨军的首领。在宋金灭辽的时候,任何一个辽国武将都面临这样的选择:降宋还是降金?在那个时代,宋朝富庶自然远过于金,所以郭药师在这样的背景下,无疑降宋更具诱惑力。而那时在河北平州,有另一位和郭药师降宋的辽将张縠。不过这位张縠便没有郭药师这样幸运,金兵轻松破了他的平州城,俘虏了他的家小,而他本人逃至宋境。而金军并不善罢甘休,正好以此为契机大军压境,向宋要挟要人。可宋徽宗及北宋朝廷此时表现出来的简直不是一届天朝大国的行径,竟然将张縠秘密处死,把他和两个儿子的头颅交给金国。应该说这样见便宜就上,见威胁就出卖投靠自己的人的行径让郭药师不免心寒。正如他本人所言:如果金军索要我的头颅,是不是也会照此办理?自此,郭药师也生了异志,而他及他管辖的幽云地区(北京,河北)历来是华夏军事重镇,他的投敌对日后的战局产生了严重的恶果。
其二,便是宋高宗经历的扬州之变。其实细心的看官可能会发现,本文的楔子正是宋高宗经历扬州之变的那个夜晚。但楔子不到千字,并不能反映当时混乱的情况。实际的情况非常危急,宦官里连夜闯到皇帝寝宫里禀报金军大军压境这一消息的。皇帝可以说是从睡梦中惊醒,匆匆披上衣服连夜逃出扬州南渡到镇江。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皇帝如此无能狼狈?难道前线连探报都无吗?实际的情况正是这样,建炎初年,二帝被押解至北方,宋朝可谓是举国乱成一团,而赵构即位之初,只是一位本与皇位无缘的风流皇子,哪里有能力集合全国之力,号令群雄?据宋高宗自己晚年回忆,初即位时,号令不过只能到达东南数郡。所以就在这个武将拥兵自重,天下义军四起的年代,赵构又不知任用能人,才会出现这样狼狈的事件。
顺便讲解一下本文的称呼问题.我想大部分看官可能会问,为何用娘子这样一个称呼? 听起来好像唤自己的妻子一样.其实在1000年前的宋代,夫妻之间"相公","娘子"这样的称谓与现在影视剧中明清时期的用法截然不同. 宋时,只有对于宰相等高官才能称其为相公,如臭名昭著的秦桧,在当时便称为”秦相公”. 岳飞后来被很快擢升后,也被称呼为相公. 至于官人,老爷等本是官宦人家的用辞,这里为表谦词,所以称呼云胤为”云官人.” 娘子这一称呼就更普及了,既可以用在皇帝称呼妃嫔,如后文中”吴娘子”,而民间男子与女子打招呼,不论是否相识,都可以称为娘子,年轻一些可以叫,小娘子.
还有就是对于皇帝的称呼.如果庙堂之上等正式场合,一定要尊称:”陛下”. 但平时称呼为官家.官家这一称呼并非才有,但是却是在宋时用得最广泛.上至宰相,下至百姓,皆如此称呼.
又讲多了…关于宋代皇室的称谓,还有许多有意思的,甚至让人大跌眼镜,呵呵.会随着文章的铺开再来讲述.
笑,说太多了。表嫌我罗嗦。反省,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