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Myself ...

  •   我想留下些什么,仅仅给我自己。

      By oneself是独自的意思。几年前听了一首歌的live,那个带着高加索人面部特有的高鼻深目的少年,用着不怎么标准的英文唱了一首《All by myself》。不了解原唱,之后想起也只是因为教材上信手这次的他的名字和那首歌,几年前的回忆在脑海里如风般掠过,捕捉到的关键词只有一个,“孤独”。
      ――或许还带有着“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牵强。
      我记得那个少年不过二十岁,声音自带混响,又高又瘦,浓墨重彩地像幅画,刀削斧凿的侧脸如同希腊雕像一般俊美,自带忧郁气息。All by myself本身也有着孤独的含义。他的声音穿透记忆的深海,再次传来是,竟然不合时宜地带给我“恍若隔世”的感觉。记忆破土而出,时间伸出抹除的触手,留下模糊不清的表面。于是我努力重新拼凑起他的面容,他的声音,他偶然略显倨傲的侧脸,偶尔阳光灿烂的笑颜――
      我这才发现,我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他了。
      信息时代,数据流转的速度快到无法想象,于是忘记一个人的步伐越来越快。转瞬之间的事而已,忘记就忘记,谁知道多久才会有下一次的重逢?数据的洪流冲刷着记忆的海滩,眼前浮光掠影,转瞬后,留下的只是吉光片羽。人的记忆比不过芯片,模模糊糊翻出来的曾经,早就已经被时光涂满主观的油彩,层层遮掩下,看不清楚原本面目。彼时最强烈,最复杂的情感,到最后重新翻出的时候,只剩下单薄的词句,描述的却是无可复加的曾经。
      既然这样的话,那么我就如同脱离了大地的岛屿,边缘留下痕迹,幸运的话,或许能与先前的自己重合,循着不那么清楚的线索,找到以往的感受。
      有人说,“孤独”二字拆开看,有小孩,有瓜果,有动物,有飞虫,足以撑起一个黄昏时热闹的巷口。有人说,孤独与寂寞的区别便是孤独是立体丰满的。理查德·耶茨在《第十一种孤独》中写到:“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道。”
      我能看到的是书店书架上摆着的那本《宁可孤独,不要庸俗》,讲的似乎是很多伟人的故事。《神探夏洛克》中,那位不可一世,孤高冷漠的大侦探坐在炉边的扶手椅上,温暖的火光映着他苍白的皮肤和冷绿的眼眸,熊熊燃烧的火焰似乎要融化掉他坚硬冰冷的厚厚外壳,他说:“孤独保护了我。”
      “不,”他的军医朋友约翰回道:“保护你的是朋友。”
      于是myself也可以变成ourselves,me也可以变成we。可孤独的梵高到死都无人理解,伴随着他的只有麦田里被枪声惊起的黑色乌鸦,博物馆中色彩温暖的向日葵和眩晕星空里燃烧的是他不被理解的孤独;Alan Turner和他死去的克里斯托弗,最终爱意和功勋一起留在那个毒苹果之下;莎乐美在鲜血中起舞,七重纱衣之舞,舞得是不甘的爱和孤独……孤独,是人无法摆脱的终极难题,它如同与感情并蒂的植物,同根而生,又恨不得汲取每一滴养分,扼杀掉彼此的生机。
      有人隔着胸膛便能望进你心底,有人在心里却又无声无息……心灵相通看得是灵光一闪,对上了相同的信号,感到被人理解,那时才撇去了孤独,想,快乐的人不止我一个。
      这个时候,就算是独自一人,也觉得自己不孤独。

      最近一次的感受写在了日记里。寝室熄灯后,一片漆黑,满天繁星。秋冬之时的夜里,有点风。夜幕垂落至天际,山勾勒出沉暗的影子。室友说:“看!好多星星!”我站在门口,抬头望向被隔开的天,心里想到,谁会和我想得一样,在看星星呢?
      那时候,真的是满天繁星。不是那样亮,也不闪烁,只是固执地挂在那儿发着光,似乎好久、好久都没有改变,一直要到好久、好久之后才会熄灭。它们看上去就像是要从天幕坠落,触手可及,却相隔千里。
      它们平稳地待在遥远的星系中,在天际的某个角落里,沉默又响亮的呼吸,熊熊燃烧,孤独闪耀。
      我看着他们。那转瞬之间,想到的是梵高那幅浓烈又沉重的星空。变幻扭动着的线条,浓稠的色彩。我突然想到,孤独的梵高死了,可星空,却依然燃烧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