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印象中第一次见到申亭,是在黄昏。
      稀碎的阳光笼罩着深沟里的小瓦房,晚春的葱绿围绕着,屋后是一片竹林,在夕阳中透露出一片祥和。那时我5岁,正上学前班,放学回家,站在高坡上,俯瞰着那座小瓦房,门开着,可见大人门在挑水、砍柴、扫地.....各自忙碌着;偶尔听到鸡、鸭、狗的叫声。一片美好。我大声喊:西娃,我给你带西西果回家了,快来吃。能听到弟弟欢快地回应:我来了。我安静地坐在一块大石板上,等待他的到来。有零食吃是一件特别珍贵幸福的事情,那个时候零花钱是太奢侈的事情,拿到了也不能独自花,要按捺到放学的时候,拿着几个一毛的硬币买零食带回家和弟弟分享,西西果一毛钱一包,麻辣根一毛一根,冰棍一毛一根......却也很难吃到,直到好几年后才知道,这是贫穷。其实无知也是一种幸福。
      没过几分钟,看到兴高采烈的弟弟爬坡上来了,跟在他后面的还有一个和他一样大的小女孩,胖嘟嘟的脸颊,留着短发,穿着粉红色的长袖。亭和弟弟比我小两岁。其实我应该更早就认识她,见到她没有诧异,好像她一直成长在我的生命里,什么时候出现不再重要,莫名对那天印象犹深,记得一景一物,每个细节,生动的模样,自定义为我和亭的初次遇见。我把买的好几包西西果全给弟弟,弟弟再分给她。然后我们幸福地吃着东西,一起回家,现在都能回想那天我的开心与满足,我想他们也和我一样。
      深沟里的那座瓦房就我家和另一户人家,房子连在一起,亭是邻居奶奶的外孙女,她家在离两三分钟路程的另一个小山坡上,亭的妈妈是一个瘸子,十分瘦小,没有读过书;亭还有一个哥哥,至少比我大4-5岁,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傻子;所以亭的妈妈结婚后仍然被亭的奶奶嫌弃。钟华是邻居奶奶的孙子,比我大两岁,也是亭的表哥。上学前班的我很少和他们有交集,钟华的爸爸妈妈和我的爸爸都在渝城务工,上学之前,我们基本算在渝城长大,直到上学我们才回到这个小村庄。上学前班没几个月,因为妈妈与奶奶经常争吵,无法住在一起,带着我和弟弟搬到了另一个村子。
      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亭的哥哥和我一个班级,听大人说是因为智商的问题,一直处于反复停学的状态。最初还不理解是怎么一回事。直到一个班级之后,才发现班上的女生很怕他,调皮的男生喜欢欺负她、逗他,干一些愚蠢的事情。很少有人叫他的名字,更多的人直接叫哈巴。那个时候,妈妈会反复给我说,让我远离他,不要招惹他,连说话也最好不要,以免被伤害。最初我还不懂。在见证了那么多事后,直到现在我都会怕他,遇见也会绕开,纵然他是亭的哥哥。在那个破旧的村小,亭的哥哥上着课会和男生打起来;会傻笑着调戏班里的女生;会在男生的怂恿下去厕所掏屎尿,糊在教室,或者糊在一些欺负过他的男生的书本、书桌上;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该作何评价。虽然是智商正常的小孩子,却在无形中带出的伤害,也许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自己的恶劣行为,随着长大估计也遗忘了。而亭的哥哥呢,或许在那个时候,能想到的也只是用那种愚蠢的方式保护自己?而到底谁该为这一切负责呢?没过几个月,由于对班级的影响太大,亭的哥哥退学了,后来是真的没有再上过学。大概也没想到,最后最受伤害的会是亭。
      直到小学三年级,新搬的村子开始流行盖楼房,很多年轻人开始外出打工,沿海城市(广州、深圳)是去的最多的。而自己家庭经济也不算好,也不能落后于村里其他人,妈妈也跟着爸爸去渝州务工了。记得妈妈外出务工那天,下了很大的暴雨,我撑着一把破伞走在坑坑洼洼的泥土路上,鞋上沾满了泥,走都走不动,书包也打湿了。那一天怎么过的,完全记不起,幼小的我第一次懂得了空落的滋味。
      我和弟弟又回到了深沟里的小瓦房,跟着爷爷奶奶。钟华也是一样。我们都很早的成为了后来引发关注的留守儿童。有段时间90后被评价是幸福的一代,物质丰富,没有经历过贫穷、饥饿,可是不曾想的是留守儿童最多的就是90后,也许他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他们却丢失了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父母的陪伴。申亭的爸爸也去建筑工地赚钱,因为妈妈是瘸子,没文化,行动不方便,没法找到工作,只能继续呆在这个小村子。我们四个人才开始真正打成了一片,彼此陪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