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第22章 侥幸 ...
-
周有方有些坐立不安,来了王家听到的都是一些世家的隐秘,这都是他一个普通的读书人不应该知道的。
那边王家三爷和陈掌柜又讨论了一些细节,关于调整一些后续的应对策略之类的。
周有方很想回避一下,但是他完全不知道王家三爷把他叫来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只好按捺住心中的不安,耐心的在一旁尽力缩小自己的存在感。
“赵会峰那个人作诗作的不错,长的也不错,可就是性子不好,不仅经常得罪同僚上官,还管不住杨焕岐的独女,据说两人成亲十年仅有一个女儿…”
“坊间流传,杨焕岐对这个女婿很不满意,曾当着户部一众官员的面训斥过,这才导致同僚们逢高踩低敢和赵会峰对着干…”
“三爷觉得有没有可能是赵会峰背着杨首辅自己干的,但是却打着杨首辅的旗号,毕竟杨家本就是做生意起家,并不缺钱,但是这个赵侍郎还挺缺钱的,听说在外面养的外室…”
“还真有可能!只是他这样做难道不怕有一天纸包不住火,事情被爆出来收不了场吗?还是他有什么后手?”
可是,两人讨论的内容却越发牵扯到一些官场的隐秘,周有方听也不是,不听也不是。
王奕祯却是和陈掌柜讨论的火热,甚至忘了周有方。他完全没想到,只是一桩有些棘手的生意上的事居然会牵扯到当朝内阁首辅,原本以为是哪个不长眼的世家或者暴发户,拿捏住了苏锡常这一带几个世家的把柄,让他们敢怒不敢言。
说起来,杨焕岐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出身于四川一户普通的商户,家中并没有什么人脉资源,硬是凭他一个人将杨家发展成了和其他流传百年的世家大族一样的庞大世家。
杨焕岐少年时显露出读书的天赋,家中本不欲把宝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便自己踹了借来的几十两银子出了门,一年后出现在四川最有名的芙蓉书院求学。听说这一年,杨焕岐愣是把手里的银子翻了好几翻,在接下来的五年里更一路从童生考到举人,这时家中人认识到他的价值,主动过来求他回家,杨焕岐也没有多为难族人,高高兴兴的回了家。并于五年后高中探花,做官更是从从七品文书一路像是坐火箭一样蹭蹭往上涨,直到走到了权力的最顶峰。
因为这些年轻时的经历,杨焕岐后期逐渐显露出较为偏激的性格,敏感多疑,手段狠辣。得罪他的人往往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这也造成了现在没什么人敢得罪他,越发傲慢、盛气凌人起来。
周有方决定不去听这些隐秘,心中开始默记一本昨天晚上看得时局评论注解。
京城,临近端午,天气愈发的热了,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凉席、荷包、艾草、雄黄酒、彩线等等这些东西都成了畅销货。
靠近皇城的顺义大街,是很多衙署的府邸,寸土寸金。当然了,再贵也有一些达官贵人的宅院,这些人非富即贵。在榆钱胡同有一片占地面积颇大的宅院,这里住着的是当朝首辅杨焕岐。
宅院内奴仆各司其职、景色错落有致、屋舍端庄大气,只是有一点,真正意义上的主人貌似不多,人气不太旺。
一个看上去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在前院的书房中静静地等待,身姿挺拔,面如冠玉,眼波流转之间竟然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媚态。这个人在书房等了半个时辰了也没见丝毫不耐烦,可见这份养气功夫着实不错。
书房内的摆设低调奢华,书架是用的上好的樟木,放置书卷的大肚梅瓶像是前朝官窑的精品,砚台是价比黄金的肇庆端砚,镇纸竟是用上好的和田玉石整个打磨而成,书架上随随便便一本书都有可能是难得一见的孤本,墙上的书画无一不是出自大家之手……
光是这书房的摆设就得有上万两银子!
“父亲!”听见有人来,男子不紧不慢的转过身来,微微行礼。
“峰儿来了,坐吧。”杨焕岐是个五十多岁的矍铄老者,发须花白,眼神犀利。这个一直等待的男子便是他的女婿,户部湖广清吏司郎中赵会峰。
“父亲这几日身子可还利索,天气慢慢热了起来,父亲可得注意避暑。”赵会峰亲昵的和当朝首辅闲聊着,并没有外人眼中的半点生疏。
杨焕岐摆了摆手示意不要紧。“青青的身子骨好些了吗?”
“是,父亲。过几天让青青带着姝儿回来住几天,姝儿这几日可是一直嚷着想外公了。”
“好!”想到外孙女软糯的小脸,杨焕岐少见的弯起了嘴角。家中子嗣艰难,杨焕岐只有一子一女,至今也仅有一个孙儿,对于那个像极了女儿小时候的外孙女,是全家人的宝。
“父亲,这次来,是因为四川又来了信,五房的黎叔父非常担心杨谚兄弟,托我问问父亲的意思,谚兄弟这都快两个月没什么信儿了,着实让人担心。”
“不用管他们!一群只知道伸手要钱不会办事的蠢货!这些年要不是我撑着,杨家早就不知道覆灭多少次了。还好现在有杨谚能帮我分担一些,现在杨谚只是去苗疆联络蛊王了,他们就出来蹦跶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说到杨家的那些兄弟子侄,就算是当朝首辅的养气功夫再好,也忍不住骂娘。
“黎叔父他们只是担心谚兄弟的安危,可能谚兄弟没找个合适的借口,忽然就去了苗疆,也是让家里人担心。”赵会峰活着稀泥。
“哼!杨谚不是那粗心的人。他们那几房唯恐天下不乱,这些年我给他们擦了多少次屁股了。他怎么自己不来问我?还不是心虚没那个脸!”
“你也不用给他们回信,杨谚也快回去了,说不定比你的信回去的还早。”
“是。”赵会峰心里想着其他的事,有些心不在焉的回着。
翁婿两人又商讨了一些其他的事,杨焕岐还指点了一下赵会峰关于在户部怎么处理清吏司的一些政务,对于这些地方上的小事,杨焕岐站位比较高、格局大,总能切中要害,让赵会峰受益匪浅。
“父亲,这几日金陵王家有些异动。王家嫡支的老三在苏州、镇江等地有些不安分,拿了不少人,对咱们的那件事,有些不方便……”赵会峰像是突然想起来一样,隐晦的提了提。
“王家?哼!就是当年有王君芴的时候王家都没能更进一步,更别说现在只有几个五六品官衔的地方官。我记得那个老三应该没有读书入仕吧?不用管他,这样没有进取心的纨绔子弟也只能在他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蹦跶,翻不起多大的浪!”杨焕岐并不在意,在他眼里这样的小人物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是,父亲。”赵会峰有些不甘心,没有杨焕岐的首肯,他底下的那些资源便调动不了,自己也就没有更大的筹码教训那个多事的小子了。
但是他不能明说,这会暴露自己的很多意图,只能暂时先答应,以后再徐徐图之。
欲望,只要撕开了一条口子,就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深渊,怎么也填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