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六零锦鲤老男神21 ...
-
首都《科技日报》一整页全刊登特大喜讯:庆安石油工业基地研发生产出了一种高品质汽油,它大大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汽油……
《石油工人报》发表评论:“新汽油,将会为国家的石油工业事业带来新的气象、新的活力,我们不惧怕西方资本主义对我们的紧紧封锁……”
庆安《石油工人报》刊登头条消息:让我们所有人都以路逍遥同志为榜样,为国家石油工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了报纸上大肆报道这些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广播上也大力宣扬着庆安石油基地取得了超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成就。
几乎全国各地的人们,看到,听到这样的消息,无一不涌现出对国家的自豪之情。
路逍遥对此感受颇深。
庆安市的大街小巷上,挂起了一道道祝贺的横幅。
他坐着的轮椅旁边的一高墙上,正好就有。
“热烈祝贺我市石油基地取得巨大成功。”
“向石油基地的同志们学习,争做社会主义建设优良接班人。”
路逍遥嘴里还低声地念了念,有趣极了。
短暂逗留后,继续坐着轮椅,漫步街头。
老旧的房屋与新造的高楼碰撞着,总能给瞧见的人,带来无限的讨论。
“我们庆安市,发展得越来越好了。”
“是啊!以前,我可想不到我们市能建出这样又高又漂亮的楼房。”
两个中年男子,每天去工厂干活都要经过这条街,亲眼见证了街旁新高楼的出现。
“市里运输队又要招一批长途货车司机了,你打算报名吗?”
穿着白色长袖的男子,脸上露出了跃跃欲试的表情。
他的堂哥去年当了石油基地运输司机后,那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而另外一个男人摇了摇头说:“我打算报名参加民用机械厂的招工,厂里还能分住房,福利可好了。”
“我们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
黄伟光推着路逍遥经过这两男子时,不禁感概起来。
他低头看了看轮椅上祥和的路老,衣着永远都是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
而他乃至庆安市所有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得到提高,大部分要归功于这无比优秀厉害的路老。
黄伟光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因为一手好厨艺,被路老挑中作为他的助理,跟着路老一起为人民、为国家创造美好生活。
“是呀!”路逍遥轻轻地笑了笑。
手里拿着笔,在画本上,随手勾勒出了庆安市新与旧的主题画作。
后来,路逍遥被评选为全国工交劳动模范代表。
他前往首都接受表彰,经过南山市,南山市的建设也托着庆安石油基地的福,蒸蒸日上。
庆安石油基地生产出来的大部分石油化工品,都是在南山市中转,依靠海运和陆运,卖到其他省区。
在火车站等车时,路逍遥就遇见了一支来自川州省云泽市的代表团。
这个代表团刚和南山市石油燃料厂达成了一项合作。
这是路逍遥从他们兴奋的交谈里得知的。
这样的代表团还有很多,以后还会更多。
路逍遥推了三下金丝框眼镜,心底隐隐冒出了些许得意与骄傲。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找到的石油而引发地一连串反应。
时隔两年,再来到首都时,路逍遥已没有了当初的好奇。
坐在中央派来的专车上,他望着街上的人来人往,内心平和,仿佛已来了很多次。
这一次,路逍遥几乎看不到冒着黑乎乎尾气的小轿车或公共汽车。
因为庆安石油基地生产出来的高品质汽油都优先供于首都了。
第二天,一早,路逍遥出席了全国工交劳动模范代表大会。
“哇,他就是那个发明新汽油的路逍遥同志。”
“路逍遥同志,让我们的日子变得舒坦很多。”
礼堂里,不知谁说了路逍遥三字,所有的人都看向了轮椅上的坐着的儒雅老人。
一件白色的衬衫,一副复古的金丝框眼镜,一丝浅浅的笑容。
路逍遥那不同寻常的气质与打扮,就这样深深印在了他们的记忆里。
代表会上,路逍遥获得了一张由石油部颁发的奖状和一只英雄牌钢笔。
离开前,他还和其他工人代表一同合照留念。
本来接下去是新闻记者采访环节,且很多新闻记者又都想要采访这个精神抖擞,睿智的老同志。
但是路逍遥拒绝了,无论是二十一世纪还是在这个年代,他都不喜欢接受媒体的采访。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过于高调,并不是一件好事。
最后记者们只拍到了一张路逍遥坐着轮椅的背影图。
……………………………………
又是一年下雪日,路逍遥站在窗前,隔着雾蒙蒙的玻璃,望着银装素裹的院子和远处的屋顶。
倚靠着的桌前,正躺着两封信,一封来自东安县的信,一封来自箫家坞的信。
两年前,荒原区确定建立石油基地时,需要大量的招工。
作为从箫家坞和东安县出来的人,路逍遥一直感激着那些帮了自己的人。
因此他特意提出了多给箫家坞和东安县一些招工名额。
不少人因为这些机会,翻了身,过上了好日子。
箫家坞,农历二十六,热闹非凡,不少人在村头翘首期盼着什么。
“我家大林,这次要给我带个媳妇回来哩!”
村里唯一的箫寡妇,如今因为儿子出人头地,生活较之前相比,好了万千倍。
“你家日子是越来越好了哩!再有一个大胖孙子,一辈子就圆满了喔。”
旁边的几个妇女你一句我一句,相互恭喜着。
“真要感谢路大爷啊!要不是他,我们箫家坞可能永远是这方圆十里最穷的村了。”
“是呀!是呀!”
妇女们一谈起路逍遥,那是眉开眼笑,永远有说不完的话。
“听箫书记说,今年村里又多了一个名额嘞。”
“可惜要高中学历以上的。”
“以后我家几个孩子通通送去上学,读了书,才更有机会呢!”
“你看路大爷,读过书,就和我们这些泥腿子不一样哩。”
这些话,这些思想上的改变,是路逍遥希望看到的。
每年在箫家坞多招一个高中学历以上的名额,是他特别要求的。
读了书,受了教育,学了知识,才能从根本上让人、让社会、让国家焕然一新。
箫家坞想要彻底改变,那孩子们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路逍遥通过这一小小的限制要求,让箫家坞的人,无论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的,都会送孩子去上学。
路过的箫家强,听着这些要送孩子去上学话,很欣慰。
这一切都是路大爷给箫家坞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当初县里给箫家坞这特殊照顾的时候,其他村可不服气了。
不服气也得服气,那是他们箫家坞出了个能干的人,回报箫家坞的,除非其他村也能出像路大爷那样为国家做出极大贡献的人。
嘿嘿……箫家强哼着小曲儿,去开村干部会,讨论箫家坞修路的事情,方便以后孩子上学。
“箫书记,箫书记……”
路向国,衣服脏乱,唯唯诺诺,抬头瞧见的箫家强,笑脸慢慢地敛去。
“问你爹地址的事,就别谈了。”箫家强板着个脸,语气严肃。
“我,我……”路向国现在后悔啊,后悔没好好孝顺自己的爹。
“哼!别想着去扒拉你爹。”
迎面走来的箫灵通,早就看透了路向国。
路向国自从得知路逍遥有钱有势后,每天活都不干,老想着要去找路逍遥,打算靠着他爹,不劳所获。
路大爷,可不能被这坏了根子的儿女给赖上了,箫灵通前不久寄出的那封信里,特别写了让路逍遥小心两个儿女。
路逍遥在那封箫家坞的信里,看见了,他推了三下金丝框眼镜,勾起了原身路老头封存着的记忆。
路逍遥自打进入勘探队,忙于找石油后,已经很久都没有想过原身路老头的事了。
原身路老头的这双儿女,已经是彻底没救了,看看下一辈情况如何吧。
他坐在桌前,思虑了一番后,写下回信。
一封是给箫家坞的箫灵通和箫家强俩人的,一封是给东安县的战友王大兵的。
………………………………
六二年,四月,国际局势又再一次紧张起来。
与老大哥关系闹翻后,国家再一次陷入到不利的局面。
尤其是石油勘探上,老大哥背信弃义,撕掉所有合作协议,撤走了国内所有的石油专家并销毁了大量的技术资料和文件。
以至于东北庆大的油田勘探进度大受打击。
“没了技术的支持,可怎么办哟。”
不少石油勘探专家看着什么也没留下的技术资料,愁眉苦脸。
在首都,总理和主席也紧急召开会议。
国际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再次利用贫油的帽子联合其他国家来打压我们国家。
这阴谋万万不能让丑陋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
一定要在东北大地上找到油田,摘掉贫油的帽子,狠狠打那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脸。
在这种紧急的时刻,路逍遥坐上火车,前往了东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