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灰黄 ...

  •   一、灰黄

      外婆生于1931年的云南福贡,那个年代,是贫穷和混乱的交响。

      太公太婆有一亩地,专门用来种烟草,太公也做着生意,那时家境也还算不错。太公太婆一共育有四个孩子,我的外婆是老二。上头有一个哥哥,但早早地走了,外婆几乎没有印象,下面是一个妹妹和弟弟。

      1940年,外婆不过八九岁,太公得了重病,躺在床上日渐虚弱。太婆挑起家庭重担,早上卖豆腐、卖叮当糖(外婆说就是白糖,因为那时小贩会一边摇铃铛一边卖糖)、卖凉粉,瘦削的身影挑着重重的竹担走遍大街小巷。晚上除了做饭熬药,还要磨苞谷(玉米),磨白糖。

      外商内务,几乎都由太婆一人承包了!也是从那时起,小小的外婆开始学做家务。外婆和我比着手势说,每天晚上她会磨二十斤的苞谷,学着做豆腐,做凉粉。我想从那个时候开始,外婆就隐隐有了些坚韧顽强的性子,这种性子贯穿了外婆的一生,引领着外婆一路前进。

      太公的病愈来愈重了,彼时外婆的妹妹不过三岁,弟弟也才刚出生三个月。太婆心力交瘁但又在苦苦支撑。雪上加霜的是,妹妹在这时得了痢疾。那个时代的痢疾比现在要严重得多,因为没有治疗的药方,太婆只能拔中草药煮给妹妹喝。但依旧无济于事,妹妹不停地腹泻拉稀。

      外婆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又突然开口,说妹妹虽然只有三岁,但却懂事得不得了。为了不麻烦妈妈,妹妹一个人就一直坐在痰盂上,对面是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父亲。太婆忙得两边跑,一会给太公喂药,一会又跑来看看坐在痰盂上的妹妹,急得团团转。妹妹看到妈妈,不哭不闹,反而安慰道:“妈妈,没有关系,我一个人很好的……”太婆听到这句话,哭得泪流满面。

      落后又贫穷的年代下,不幸的人只会更加不幸。没过多久,太公因久病不治离开了人世,一个礼拜后,妹妹也随太公走了。太婆哭得昏天黑地、撕心裂肺,哭得在床上晕了过去。因为无力抚养还是婴儿的弟弟,弟弟便被过继了出去。外婆说,弟弟出生时父亲61岁,所以弟弟小名六一。所幸,弟弟和外婆都是长命之人,前几年,舅公还专门坐飞机来看过外婆。

      原本的一家六口,最后只剩下了太婆和外婆两人。太公和妹妹刚去世那段时间,太婆躺在床上茶饭不思,越来越瘦削。彼时刚开始学家务的外婆,一边忍受着失去亲人的痛苦,一边尽心尽力照顾着心碎的母亲。

      季羡林在自传里说他的童年是一片灰黄,而我的外婆,在小小的年纪里,便尝过了贫穷、饥饿、亲人离别的痛苦,用一双稚嫩的小手,撕开苦难带来的绝望,坚忍地走了下去。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