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二章 ...

  •   接下来的两天,顾晏清都去得很早,他到的时候还有好几个小朋友没走,他们就简单地打了招呼,没有说很多。
      周四放学后,林柔水照例和剩下的小朋友们一起等家长来接,也顺便帮他们练习一下元旦的节目。
      顾晏清来的时候,她正在跟一对双胞胎的父母说话。其中一个孩子用标准的“抱大腿”姿势靠在林柔水身边,然后仰着头看着几个大人。顾晏清暗笑,虽然是新人老师,可看起来她很被小朋友们信任、也很受他们欢迎的,明明自己爸爸妈妈都在,可还是黏着林柔水。
      帮诚诚收拾好东西,那对家长还没离开,顾晏清就在一旁等他们。双胞胎父母见后面还有人“排队”,也没“恋栈”太久,一会儿就离开了。
      林柔水这才转身,抱歉地说:“两个孩子,操心的就比较多。不好意思让你等,是有什么事情要跟我说吗?”
      顾晏清被问得一愣。他似乎现在才反应过来,其实自己完全可以跟林柔水点头示意一下就带诚诚回家的。不过,当时是真的没想到这么做吗?顾晏清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是觉得等林柔水把这对家长的问题处理完,她就能下班了,然后就可以像平时那样先载她回家,然后自己再和诚诚回顾宅。这套“流程”也没有重复很多遍,可顾晏清就是觉得这么做、也只有这么做才顺理成章,顺到他觉得本该如此也只应如此,以致于根本没想过带诚诚先走这个“选项”。
      林柔水狐疑地看着他沉默,以为是事情很难开口,便“善解人意”地想要活跃一下气氛,于是十分豪爽地说到:“有话直说,不必见外!”
      顾晏清回过神来,被她这副样子逗笑了,说:“没关系。下班了就回家吧。” 终于还是回到了那个熟悉的“流程”,三个人上了车先往林柔水家去。
      半路上,林柔水忽然想起一件事:“诚诚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诚诚瞪大眼睛,吃惊地摇摇头,完全没概念。
      林柔水拍拍他的小脑袋,自己接着回答:“是冬至!”
      诚诚:“冬至是什么节日啊,林老师?我之前都不知道这个节呢!”
      林柔水忍不住笑起来,说:“现在冬至不是节日啦,只是节气。”
      诚诚接着问:“节气又是什么?”
      林柔水:“节气是我们国家古时候用来提醒什么时间该做什么农活儿的经验和规则,每个节气对应的天气变化和农田劳动都不一样呢。”
      诚诚:“那冬至的是什么?”
      林柔水:“冬天很冷,所以整个季节的农活儿都很少。气候上,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就是说太阳升起得最晚、落下得最早。不过,从此之后,白天就会慢慢地越来越长。也正是因为这样,古时候的人们觉得冬至是阳气萌发的起点,地下的泉水也是从今天开始流动起来的。”
      见诚诚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林柔水沮丧地想自己果然没找到合适的方法来解释这个问题。为了补救一下,她继续说:“其实一年里有二十四个节气呢,诚诚想不想学那首节气儿歌,这样就可以知道全部这些节气了!”
      诚诚听到“儿歌”才眼睛发光,说:“林老师,我想学,您现在就教我吧!”
      听着他们俩咿咿呀呀地念儿歌,偶尔从后视镜看一眼,顾晏清觉得今天的路程短了很多,不一会儿就到了林柔水租的房子楼下。
      下车的时候,车门都推开了,她又忽然回头加了一句:“对了,你们知道冬至应该吃什么吗?”
      诚诚自然不知道,林柔水转向顾晏清,希望他发挥一下“重在参与”的精神,结果顾晏清也一副不知所云的样子。
      林柔水只能自己揭晓答案:“是饺子呀!冬至吃饺子,之后更冷的时候,就不怕冻掉耳朵了!”说着还用手拽了拽诚诚的耳朵。
      诚诚这下可当真了:“真的吗?那顾叔叔我们今晚吃饺子可以吗?”
      顾晏清看着诚诚认真担忧的样子和林柔水眼睛里闪着的狡黠,严肃保证道:“耳朵冻掉了可不行,我们今晚一定吃饺子。”
      耳朵安全了,诚诚这才放心说:“林老师再见,晚安!”
      林柔水依然:“嗯,小朋友和大朋友也再见和晚安!”
      上了楼,进屋换好衣服,林柔水先从冰箱里翻出饺子,然后拿出深一点儿的锅烧水。盛出来之后,她还拍了张照片。
      因为已经答应了诚诚,顾晏清在回去的路上买了一袋三鲜的湾仔码头。准备吃饭的时候,诚诚开心地说:“顾奶奶也要多吃饺子,这样我们的耳朵都不会被冻掉啦!”顾母估计本来就知道有这么个习俗,就笑着答应。
      这一顿饭,诚诚吃得格外积极,把碗里的饺子都吃完了。正擦擦嘴准备上楼,他忽然拉着顾晏清说:“顾叔叔,您可不可以帮我拍个照片?我想拿给林老师看看,我吃了这么多饺子,是不是耳朵就更牢地粘在脑袋上啦?”
      顾晏清笑:“可以啊,不过你要是在开始吃之前也拍一张就更好了。”
      诚诚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对啊,顾叔叔,我怎么一开始没想到呢。只有这样一张照片,林老师也看不出来我吃了多少。”
      见诚诚忧心忡忡的神情,顾晏清便说:“没关系,顾叔叔可以帮你作证。”然后便拿出手机,给诚诚和那个空了的碗拍了一张合照,然后尽职尽责地给林柔水发过去,说:“诚诚要给他的林老师看看,自己把一整碗饺子都吃了,这样的话是不是就可以保证耳朵的安全了。”
      林柔水微信回得很快:“老师知道诚诚吃了很多个饺子啦。所以,不管之后多冷,诚诚的耳朵都不会冻掉啦~~”
      顾晏清把这条消息念给他听,诚诚这下才一身轻松地噔噔噔上楼去了。
      顾母也被诚诚带动着放松了许多,笑着说:“这孩子真是招人疼。晏清,要是有喜欢的女孩子也可以试着交往看看了,你刘阿姨从年初不就一直唠叨说你最迟明年就会遇良缘吗?也不知道她拜的这个神仙究竟准不准。”
      顾晏清想起那位刘阿姨,她总是强行塞给周围人一些从各路神仙那里讨来的“天机”,这份热切让人啼笑皆非。他自然知道母亲并没有把这“神谕”当真,便配合着说:“好,那我一定留心找找。”
      见他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顾母接着:“之前家里也没来过这样的小孩子。这次诚诚来住,觉得还挺热闹。不是逼你,就是想到了顺便提一句。”
      顾晏清点点头:“嗯,我明白,不急。”
      顾母也“嗯”了一声,就起身回房了。
      顶灯的光洒在她一丝不苟的盘发上,不过还是看得到隐藏其间的几缕银丝。也是,马上就六十了,条件再好,又能年轻到哪里去?看着母亲的背影,顾晏清有种错觉,好像她正走在时光隧道里,连自己也被裹挟进去,回到了以前。
      因为顾父在他三岁的时候就突发急病去世了,顾晏清对父亲的印象一直很模糊,除了家里的几本相册还保留着他们当年恋爱时的合影。虽然变故发生的时候,顾母只有三十岁,但她一直守在顾家,自己单枪匹马,继续丈夫未尽的事业,最终也如愿以偿。安胜内部,不同部分和各种制度逐渐发展成熟,走向完善;跟其他竞争公司比,影响力在整个行业也举足轻重。
      回忆起来,顾晏清对自己家的印象就是单纯的很大,哪怕是搬来顾宅之前住的那个公寓,他也觉得“大得像操场”。可能是那个时候他人太小,又或者是因为家里一直都没几个人。刚开始要打江山、后来要坐江山,顾母早出晚归是常态,有时候逢年过节也不一定见得到;家里只请了一个阿姨,毕竟只需要照看顾晏清一个人,再每周打扫一次卫生就可以。
      一方面,顾母要忙着公司事务;另外,她本来性格也比较严肃冷淡。所以,顾晏清一直都没什么机会也的确不怎么粘着她,从小就很独立,各方面的优异表现似乎根本也就不需要家里操心—谢锦谦爸妈一直羡慕他这样有“质量安全认证”的“别人家的孩子”。相应地,顾母也不会像很多其他单亲妈妈那样,把孩子当做精神寄托,频繁地剖白内心、宣泄感情。不过,她不向顾晏清“倾倒”抱怨和诉苦的另一面是自己也很少听儿子讲他“成长的烦恼”—或者顾母也和其他人一样,觉得顾晏清压根儿就没这种烦恼。他自己把各种事情都做得很让人满意,顾母似乎也不必像其他家长那么挂心。母亲在顾晏清那里的形象一直很固定:坚强,能干,沉默。有时候他觉得自己也很像她,母子俩默契地选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大部分时间都很有自己的生活,各过各的,既不相互打扰,也无需彼此的支持和陪伴。
      不过,毕竟家里条件允许,或许还是有些补偿心理的成分,顾母对顾晏清很慷慨,几乎是有求必应--当然,他也没提出过什么过分要求。玩具成箱地买回来,书更是随便挑,想去什么兴趣班或者报团去哪里旅游也都没问题。
      即使这样,顾母难免还是有照顾不到的方面,有些事情她就没办法分出时间和精力来做得那么“走心”。比如,即使没有应酬,顾母到家的时候,顾晏清几乎都已经睡着了,所以他没有听过睡前故事,虽然这是大部分人回忆童年时候的“保留节目”,虽然他自己看过很多童书。生日和其他节日,礼物一定及时地摆在书桌上,很贵重但也很标准,套用现在流行的说法估计就是没什么“温度”。
      如果是关乎顾晏清“终身大事”的重要决定,顾母是很负责任的—他有时候觉得自己家里养孩子的方式很像“宏观调控”。当然,大部分时候,顾晏清都能和母亲意见一致,比如都很看重成绩和品行,再比如选什么学校、报什么专业之类的。一旦出现分歧,顾母也不会直白地强迫儿子接受自己的看法,会尽力说服他。
      其实,顾晏清当时考虑过本科之后继续去国外深造一下,然后再回安胜。一来是可以转去一个更贴近安胜所在行业的专业,而且出去走走看看也能多见识和学习一下不同地方的经验。但顾母不这么想。她觉得,一来,哪怕专业不是完全对口,但他们学校和院系的实力在,完全给他提供了足够的知识基础来做一个管理者,顾晏清毕竟不可能是一线技术人员。二来,虽说是回自己家上班,但也要从基层做起,这样才能了解整个公司的运作,这个过程也要两三年,而且是出了国也省不掉的。这样一来,留学更多地只是延迟了他的事业发展节奏,弊大于利。顾母说到最后也没有把她的意见强行塞给给顾晏清,而是让他再好好考虑一下,自己斟酌。最后,顾晏清“考虑”的结果就是按照顾母的建议,本科毕业后直接回到安胜,从员工做起。
      所以,很难说明白顾晏清的童年是丰盛还是匮乏,他的成长顾母究竟是缺席了还是参与了—“辩证”的回答自然是同时存在的一体两面。
      就像刚才她提到结婚,顾晏清知道母亲不会不过问这件事。他的确“不小了”,和他一样32岁的谢锦谦四年前就有了诚诚,可顾晏清总觉得他的婚姻需要来得晚一些,不然太措手不及。而且,不像其他孩子可以观察父母的婚姻,加上顾晏清本来朋友也不多,况且夫妻之间的事也很少拿到台面上讲,他对“真人”婚姻的感知反倒是来自经常跟他“直播”自己恋爱和家庭生活的谢锦谦。他有种“错觉”,除了谢锦谦一家,婚姻似乎更像是书和影视作品里的存在。
      直到家里的阿姨过来问他可不可以把餐具收起来的时候,顾晏清才回过神来—似乎是漫长的回忆,但也没想起什么难忘的故事。
      上楼之后,顾晏清还是先去诚诚房间确认他睡下了,回自己屋后又处理了一些工作。终于忙完,洗过澡躺在床上,他照例去看一眼朋友圈。
      林柔水今天发了一碗饺子的照片,文字是:“为了防止耳朵被冻掉,冬至一定要记得吃饺子哟!PS:果然是妈妈牌的酸菜饺子世界上最好吃!”
      顾晏清似乎都能看到林柔水亮着眼睛连连说好吃的样子,满足地直点头,也许嘴角还沾了点儿油光。她应该就是那种“甜果儿”吧,经常跟爸爸妈妈撒娇,家里各处都有她撒落的欢声笑语。不过五指伸出有长短,每个家庭自然也都不一样,他想。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3章 第十二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