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Chap 2 面试 ...
-
过两天,到了面试的时间。
提前换好正装,理好头发,打开电脑准备好网络。毕竟是视频面试,我还是化了淡妆,戴上了装饰性质大于实际用途的眼睛。
唉,至于吗?我盯着屏幕上映出的人影。
就当是面试的练习好了。我对着屏幕一笑,给自己暗搓搓的小激动找好了借口。
时间到了,面试官上线,一共三个人,没有老侯,我也只会认识老侯。一紧张我的思路就开始乱飘,而且想到什么都挂在脸上,比如现在,我就在忍不住灿烂地傻笑。
“你好,高小姐。我是B组总导演程亚。”坐在中间位置的男人开口道。他抱手靠在椅背上,面上是标准的掌控全局的自信微笑。
“你好。”一怂就乖巧。
“你好。”他换了个看起来更放松的姿势,“哎?我以为你会是穿着白大褂和我们面试。”他语气轻松地开着玩笑。
“嗯...”我一愣,这,也太尴尬了吧这什么奇怪的思维定式...“我并没有在实验室,所以并不需要穿实验服。”努力不让自己的表情太僵硬。
对面一笑,好像对自己活跃的气氛还挺满意。
“自我介绍一下吧。”
“各位面试官,你们好。我叫高奕,今年26岁,目前刚刚在曼彻斯特大学生物医学部生物科学专业获得PhD学位,科研方向是基因调控与表观遗传。
“我有超过八年的实验室经历,先后在两位导师的指导下,发表过六篇论文,包括一篇一区论文。我的导师对我的科研能力,包括实验设计与操作,论文撰写等方面都给与了较高的评价。我本人也认为我具备足够的专业素养,可以胜任顾问一职......”
我侃侃而谈。这份自我介绍,一早按照职业简介里的要求改好。其实说句实话,如果真的是帮剧组摆摆样子,这些远远足够了。
不过,自信之余,我还是注意到了对面不露声色的茫然式尴尬。
长话短说,还是尽快结束了这部分陈词。
对面点点头,想说点什么评价但好像又不太会说,最后低头看了几眼手上的稿纸,才抬眼勉强说道:“你的科研能力很强,我们从简历上也了解到了...嗯,因为在作品中我们可能也并不会要完整展现一次科研,所以对这方面要求也不会太高......”导演边想边说道,“但我们会需要科研指导参与到很多场外的工作中,比如编剧,道具,一些镜头的拍摄等等等等...会比较琐碎...对...”他看着稿子假装不经意地说道,好像有点担心谈不拢的样子。
“嗯...”我点点头。我猜到了。
“之前我们向你发送了一章的文字,相信你已经读完了吧。”导演切换话题,抬起头又恢复了自信的笑容,“可以给出一些评价吗?”
“当然。”我拿起平板,把之前写好的评价与修改意见串起来读了一遍。我不敢脱稿,怕激动起来口无遮拦。哎。
读完抬头时,我看见导演左手边的一个女人在低头奋笔疾书,而导演正一脸认真地看她写东西。
“我还写了个修改版,如果你们感兴趣我可以,嗯,发给你们。”我试探地说道。
“那太好了。”导演转过头来,“方便现在发吗?”
嗯?有点惊讶。
看了两眼稿子,对面又开口问道,“你觉得这部戏的实验室部分,对演员而言,最大的挑战在哪里?”
“实验习惯。”我不假思索。对面饶有兴致,于是我接着说道,“实验习惯这个事情非常琐碎,但是很反映专业水平。对男主人公尤其是这样,因为他需要扮演一位有经验的导师。”
“举个例子?”
“就比如说,生物实验配试剂往往有很多步骤,这个过程中要打开很多的瓶瓶罐罐,枪头盒,样品管,药品管,等等这些一大堆。有的时候样品管一次几十只都是很常见的。如果实验习惯不好,会左支右绌,重复很多开开合合的步骤,浪费很多一次性耗材,甚至加大污染的风险。”我尽量笼统地说道。
对面又是不露声色的迷惑。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药品盖子打开之后不能敞口久置,可能污染,但实验操作又没必要不断开合,太麻烦,所以怎么安排实验操作来快速集中地添加一种试剂,就是一种最基本的实验习惯。”
脸色略微明朗。
此后,还有几个关于服化道的问题,都尽可能简明扼要地回答了。面试官的表情越来越难以捉摸。不过总归是点点头,要结束了。
“最后一个问题,”导演标准微笑,“为什么会考虑到剧组工作?”
“嗯...”犹豫了一下,决定实活实说,官话套话不适合我。“因为好玩?”
对方挑挑眉。
“在剧组当科研指导是一段挺特别的经历,专业对口而且可以认识许多其他领域的人,我觉得挺值得试一下的。”我挑了一段最冠冕堂皇的实话。至于什么追星啊,还是别说着先了。
对方点点头。
“你觉得它符合你的预期吗?”语气有些期待。
“还不错,我觉得。”都是能力范围内的事情。况且面试前我就心里有底,对影视剧中所要表现的专业内容不抱过严的要求。
对方满意一笑。
面试至此结束。
往后的事情发展,出乎意料也情理之中。
我的海外offer全拒,国内的offer也不是很满意。相比之下,剧组这边显得更加诱人了。
编剧开始和我频繁地邮件往来。先是文稿修改,然后是各种道具,布场安排,最后是一纸合同,漂洋过海地找我签。
签吗?剧组科研指导?
签吧,就当是去放肆一场追一次最疯狂的星好了。
毕业前赶论文时那段要死要活的日子里,多少次信誓旦旦地夸下海口说毕业之后要先去周游世界呢?怎么真到了临下,连一份想去的工作都不敢签了呢?
我自嘲地一笑。
最终说服自己的,其实还是现实的考量。
薪金够高,地点在上海,时间也不长,还可能有机会接触到高校和科企,其实还是挺好的。
就这样,我小心翼翼的越出了既定轨道,却来不及欢喜,就忐忑地找好了如何回归正轨。
毕竟从小到大,正途总是已然确定。二十年来勤勤恳恳,不应该动摇,也经不起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