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
-
“许愿仙子,你违反天条私助凡人,干扰人间气运,现罚你到凡尘历劫十世,你可愿意?”
“我愿意,帝君。”
一代宠妃万贞儿
明朝十六位皇帝几乎全是奇葩。
成化帝朱见深就是其中一个。
他爱上比他大17岁的宫女万贞儿,为她放弃朝政江山,声名狼藉。
公元1463年,北京紫禁城,初春。
33岁的万贞儿走在雕梁画栋的连廊间,在东宫各处巡查。
“万掌事安。”
路上遇到的太监宫女各司其职工作,看到万贞儿纷纷行礼请安。
万贞儿身穿粉色宫装,身姿高挑,乌发如云,眉目如画。
时值初春,桃花、杏花开得正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迎面走来一行人,打头的少年向着万贞儿疾行而来,其余人气喘吁吁追在后面。
这时一阵微风吹起,路两旁的杏花纷纷扬扬落下,透过漫天花雨,万贞儿看见十六岁的太子朱见深分花拂柳向自己走来。
少年锦袍皂靴,身量修长,剑眉星目,唇红齿白。金色的阳光在他周身度上柔和的光芒。
“姑姑,你身体好了!”
“是的。”万贞儿福身。
朱见深一把托起她,“这里风大,我们去前面的亭子里说话。”
有宫人前去布置。
春寒料峭,万贞儿病了几天,刚刚好转。
大理石圆桌上已经摆好精致的糕点和茶水等物,色香味俱全,让人食欲大开。
朱见深托起一碟糕点,“姑姑,这是你爱吃的百花糕,御膳房刚做好,你尝尝……”
朱见深是万贞儿一手带大,被废太子时两人相依为命7年,万贞儿并不与他客气,二人对坐慢慢吃着东西。
“姑姑觉得身上还有不妥之处吗?要不要宣太医再看看?”
“不用,没事了。对了殿下,杜侍郎成亲时我想去贺喜。”
“一定要去吗?”
“是的,我想最后去见他一次。”
“姑姑,你怪我吗?”
“不怪,你说过只要我不再见他就饶他一命。现在他要成亲了,我想最后见他一面,和他告别。”万贞儿盯着朱见深的眼睛不放。
朱见深沉默半晌终于点头,“好吧,只此一次。”
万贞儿想起最后一次见杜箴言还是五年前,那时朱见深的父亲英宗被弟弟囚禁在“南宫”,发动“夺门之变”成功复辟,杜箴言在这一役中立下大功,向英宗求娶自己,却被11岁的朱见深拒绝了。
那时万贞儿二十八岁,其实她是想嫁给杜箴言的,一来可以离开这深宫,二来那样伟岸英挺的男子,谁不爱呢?
可是朱见深坚决不同意,说自己刚复立为太子,离不开万贞儿。
英宗忙着与景泰旧臣斗法,钱皇后忙着与周皇后斗法,朱见深的祖母孙太后已经老了,这事没人再提。
万贞儿那段时间沉默不爱说话,有时一个人看着宫门发呆,甚至不理朱见深。
但朱见深整天粘着她,一双乌溜溜的眼睛里总有眷恋之意。
万贞儿只能恨恨地想自己上辈子欠了他的,从他从哑哑学语,到走路,到被封太子,到被废,再到复立,什么事情都得依赖着她,也许自己要作一辈子老宫女了。
万贞儿总觉得杜箴言过些日子便会忘了她,谁知道并非如此,他带口信说等过两年太子大一些再提这件事,还送来一枚玉佩。
朱见深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你是我的,我要让锦衣卫指挥使王广明杀了他。”
万贞儿见他真的和王广明在密谋什么,无奈答应再也不见杜箴言。
五年过去,杜箴言终于要成亲了,万贞儿想再看看当年那个身着锦衣,腰悬长刀,站在宫门外的身影。
“对了姑姑,下月我要代父皇去泰山封禅,姑姑到时能和我一起去吗?”
出宫啊,怎会不好,万贞儿几乎想雀跃,她在这个深宫里呆够了,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好啊,到时我和殿下一起去。”
朱见深当即吩咐亭外候着的太监总管张敏,“你打点好这次泰山封禅的东西和人事安排,姑姑身体不好你记得多安排几个宫女侍候姑姑。其他事项和礼部联系。”
“是。”
“姑姑,这是咱们回宫来第一次出远门,偏姑姑身体又不适,姑姑多带几个人去使唤,万一我忙的话照顾不到姑姑。”朱见深细细嘱咐。
“谢谢殿下。”
“姑姑私下别叫我殿下,姑姑以前都是叫我深儿的,我想听姑姑叫我深儿。”
“那可不行,礼不可废呀!殿下。”
自从朱见深拒绝让她出宫嫁人,万贞儿就不再叫他深儿了,谁让他伤了她的心。
“也罢,姑姑就是个实诚人,不然也不会死守着我十几年。”
朱见深的眸子沉沉的,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然后他站起身朝万贞儿伸手,“走,姑姑陪我去文华殿看奏折,姑姑生病我一本奏折也没看,明天太傅又要啰嗦。”
万贞儿忽略面前伸出的手,退后一步,她才不要和他牵手,他又不是小孩子了。
文华殿是朱见深平时学习的地方,装饰华丽大气,紫檀木的书案和博古架,冰绮罗制成的纱帘,墙上挂着历朝书法家的字画。
到文华殿的正厅后朱见深打发宫女去太医院请太医来给万贞儿诊脉,又领万贞儿到后殿的藏书室挑书。
这里的书架直通屋顶,满满十几排。
朱见深在自己的大书案旁加了一张条案,安排万贞儿在这看书,并亲自把茶水点心摆满这张条案,这才在旁边坐下看奏章。
朱见深正学着帮皇上处理政务,因为英宗这段时间身体愈加不好,最近连批阅奏折都精力不济,于是指派太子代阅奏折。
六部每天都有新奏折呈上,大到赈灾,小到某个官员回乡丁忧等事项不一而足,朱见深每天要花大半天的时间在这些奏折上。
万贞儿翻出《永乐大典》,《永乐大典》是明朝最大的百科全书。它编纂于永乐年间,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万贞儿挑了一卷反应本朝风俗民情的拿到自己的位置上津津有味看起来。
不一会儿,有太监来问晚膳的菜式,朱见深问万贞儿晚上想吃什么,万贞儿道随便。
朱见深便吩咐晚上准备点清淡滋补的菜式。
不一会太医院院正郑太医求见。
朱见深望向万贞儿:“姑姑,你到那边暖阁里坐坐,等下郑医正估计要切脉。素梅,你跟去侍候。”
万贞儿跟着宫女来到大殿左侧隔出的一个小房间里,里面有床和桌椅等物,是朱见深小憩的地方,这时素梅已经把布幔拉上,回身向万贞儿说:
“万姑姑,您坐,郑医正要悬丝诊脉。”
和素梅在小暖阁里等着,一个叫永福的小太监拉了几根红丝线进来,素梅把丝线的一头绑在万贞儿的手腕上,万贞儿把手腕搁在脉枕上。
素梅向帘外回“回太子殿下,悬丝系好了。”
一刻钟后,郑太医让换一个手诊脉,然后万贞儿又等了一刻钟朱见深才让人把她领回正厅。
“姑姑,适才郑太医说你已无甚大碍,今后要多吃点补气血的食物。”
正好这时晚膳送来了,朱见深招呼万贞儿随他去吃饭。
大殿右侧的一个小花厅,中间一张大圆桌,上面各式菜肴摆得满满的。
宫女们熟练地走上前来把盖在每道菜上的罩子一一取下,每打开一盘菜,就有领头宫女报出这道菜的菜名,有松鼠桂鱼、八宝香蘑、羊肉水晶角儿、蒸鲜鱼、炙鹿肉、蘑菇灯笼汤、金银豆腐片、燕窝芙蓉汤、火腿炖肘子、糖蒸酥酪、蟹饺、如意糕等,主食是碧粳米饭。满满一大桌子,既有清淡开胃的小菜,又有平常人家难以吃到的山珍海味。
“姑姑想吃什么?来点松子香蘑怎样?嗯,再尝尝鹿肉……还有蒸鱼……饺子也夹点,再用蘑菇汤泡点米饭吃怎样……”
朱见深每念一道菜就有专门负责布菜的宫女用长长的银筷子夹了他说的菜放在万贞儿面前的碟子里,一会儿就装了不少,万贞儿低下头慢慢吃起来。
“殿下,别光顾着我,你也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好的,咱们一起吃。”
可能是病体初愈的缘故,万贞儿惬意地吃了很多,那边朱见深见万贞儿吃得欢也胃口大开。
饭后宫人端来六安茶,万贞儿靠在宽大的交椅上消食。
外面落日的余晖从窗棱间透进来,暖洋洋的。
“殿下,你奏折看完了吗?”万贞儿打破一室静谧。
朱见深孩子气地皱皱鼻子,“没,晚上还要继续看。”
“还有很多吗?”
“没几本了,姑姑别担心。”
“姑姑,上次刘太傅夸我学得好,说该学的基本学完了,就差多外出涨见识!”
“哦?那正好要去泰山了,这一路总能见识到许多事情的。”
“是的。明天上午礼部会送来这次行程的具体安排,我要和他们再详细讨论一遍。姑姑这几天不用来书房陪我,把路上要用的东西整理下。”
“好的殿下,不知这次出行要多长时间?”
“此次封禅泰山,沿途官员肯定要接见,封禅仪式也繁杂得很,总得将近两三个月吧!”
“哦。那要整理很多东西啦?”
“封禅的事宜自有礼部负责,姑姑只当和我外出游玩的,什么也别操心,把自己用惯的物件带上就行,少了什么到时再买也不打紧。”
“这样好吗?”
“有什么不好的,姑姑是掌事,还需要事必亲躬?各司自有宫人做事。姑姑有事就吩咐张敏,如果照顾不好姑姑那他这东宫太监总管也不用做了。”
不一会万贞儿假装面有疲色,朱见深让宫女素菊送她回去休息。
这时夕阳西下,天上倦鸟归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