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


  •   第六章屡平叛乱

      陈霸先安排人去迎接萧勃之后,独自坐在广州府的后院。思绪难以平复!
      这里的一切,他太熟悉了。往日的情景浮现在眼前……当年萧暎提携自己的恩德,他一辈子都感激在心!
      夜,静了下来。霸先在萧暎王爷当年常坐的地方,倒头跪拜,泪如雨下……

      陈霸先字兴国,小字法生,出生寒门,家住吴兴郡长城县(今浙江长兴)下若里人,
      先祖陈达为西晋王朝的太子洗马,为避匈奴、羯胡等“五胡”战乱,随西晋的王公大臣们渡过长江,向南迁移。陈达担任长城县令,见风景奇秀,便安家于此。有一次酒后,与亲友醉言:“此地山川秀丽,当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后,果应验在陈霸先的身上。
      据传说,梁天监二年,陈文赞的夫人董氏临产之时,霞光万道,井泉沸腾。霸先降临人世,号哭不止。家贫,无热水洗澡。家人便用热乎乎的沸腾的井水,给霸先洗浴,他才止住哭声。而这时,听到街上鞭声大作,原来是有人中举了。鞭声未止,忽然,又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原来是迎亲队伍经过家门。刚巧有算命卜卦者上门讨喜钱。陈文赞请为新生儿卜卦。
      卦者大惊,道:“此儿将来贵不可言!整个家族都会因他而发达。”
      陈文赞闻言大喜,厚赏卜卦者。用心培养霸先,求学于长城、义兴等地名师。使之文武双全。义兴许老先生家多图书、典籍,文史、兵书、武学等类。许老擅长太乙、精通六壬、奇门遁甲之术,霸先虚心拜学。许先生见霸先日角龙颜、垂手过膝,仪表堂堂,很是称奇,掐指一算,知道此人以后必将是经天纬地,挥戈挽日,名彪青史之人物。于是,许老先生把平生之绝学,全部传授给霸先。
      霸先年幼,白天学文,晚上练武。很是辛苦,亦是磨练意志。这天夜晚,霸先疲惫之极,倒在许氏学馆简陋的床板上,呼呼入睡。忽见满山遍野,旗帜翻飞,呼啸成群的野蛮胡人打马狂奔,挥舞长刀,冲杀过来……江南繁荣街市,顿时血流成河,霸先不知身在何处,惶恐无措。忽天开数丈,强光刺眼。云霞中隐现四位朱衣飘飘的仙人,合手捧着一轮红日,飞向霸先,仙人道:“奉上帝敕命,送红日与汝,救国安民,莫负天心!”。令霸先张口,四个仙人手一松,一轮鲜艳火红的红日,便滑入腹中。霸先顿觉腹中灼热无比,经受不住,不由大叫一声,醒来。
      霸先梦醒,披衣而起,久久仍觉腹中灼热。他细思梦境,认为上天是要他救国救民。从此,他更加勤奋好学,闻鸡起舞,练武习文。长年风雨无阻,冬夏不缀。锻炼成体魄强健、毅力顽强、意志坚定、胸怀宏伟的领袖品质。
      因父母早亡,家庭贫寒,霸先要去做工赚钱,养家活口。他虽然满腹经纶,武功超群。也只能在乡村下若里做“里司”,就是专管催粮派款、兼管打架斗殴的小事。在家人的操持下,霸先与钱氏小姐喜结连理,婚配成家。两小年轻人恩爱互敬,次年生子,小庭充满喜气,霸先宽厚豪爽,很得人缘。沈氏望族的沈恪、沈巡等人爱惜霸先文武全才,推荐霸先到京城建康,找了一个油库吏的工作。这个时期,霸先的长子夭折,发妻钱氏伤痛不已,不幸病逝。双重的打击,令霸先难以承受。他为转移悲痛,全力扑在工作上。把油库的木桶、油池、库房等打扫得干净整洁。很受油库主管的喜欢。

      这座油库,属于朝庭管理的国库之一。各种油品,一应俱全。供应着朝廷造船、驿站、军队和衙门等用油。霸先由于常年练武,体力好,干活快。晚上还看书,练武。主管爱惜其才,极力推荐上司提拨。
      也是机缘巧合。这天,梁皇宗亲萧暎路过油库,顺便来加油。却见一人与众不同,别人双手提一桶油,还小心翼翼,生怕油晃荡到外面了。而此人身高七尺五寸,额头隆起,手长过膝。竟然双臂平直,各提一桶油,油不晃荡,如履平地。
      萧暎惊奇,便问油库主管:“那是何人?”
      主管如实相告:“此人常年练武,颇有文采,长城人,名霸先。”
      萧暎即唤霸先近前,叫侍卫与之比试。霸先开始谦让,竟然被侍卫打倒,并嘲笑。霸先恼,使出真本事。平地腾身跃起,出拳如风,一侍卫败。众侍卫不服气,围攻。霸先空手夺剑,腾空翻飞,漫天剑影,独战众人。枪往剑来,眼花缭乱。不多时,众侍卫四仰八叉趴下。
      “好!——”萧暎不禁鼓掌,对霸先,道:“弓箭如何?”
      霸先闻声,顺手摘过一侍卫的弓箭,翻身射向空中。顿时,两一只飞雁落下。萧暎赞叹道:“一箭双雁,好工夫!……不知文采如何?”
      霸先不加思索,脱口而出:“浩浩太湖水,绵绵斫射山。桂子香天外,苏浙紫茶川。后土家乡好,皇天亿万年。”
      “哦!你是斫射山的?那是长兴人啦。我去过你们长兴县,山川秀丽,很好的地方。”萧暎听罢霸先的诗,笑道:“我府上正缺人才,可否为我效力?”
      霸先当即应允。当时萧王爷任吴兴郡太守,陈霸先就在萧暎属下当传令吏。霸先工作称职,面对复杂战争状态,还能随机应变,处置妥当。深得王爷欢心。萧暎在同僚面前,赞赏霸先,道:“此人前程方将远大!”
      后,萧映任广州刺史(梁普通四年即公元523年),任陈霸先为中直参军,负责护卫广州府署,并命他招兵买马。霸先招精兵一千,并亲教拳法、刀法、箭法,严格训练。
      当时,元不宾作乱。萧暎令陈霸先率所训练的一千精兵去平乱。陈霸先据探马所报“安县城固贼众,化县城弱贼少”的情况,制定“先弱后强”的战术。亲率精兵,攻下化城。将降兵改编,并选一些机智的降兵,令其“逃”回安县城,待霸先率兵攻城时,就打开城门迎官军。果然,陈霸先夜半举火攻城,那些“逃回”的降兵趁乱杀死守城门的贼人,打开大门。陈霸先率三千精兵呼啸而入,直捣贼窝,活擒贼首元不宾。
      陈霸先因功授西江督护、高要郡守。后,因卢子雄、孙冏屈死,杜天合、杜僧明、周文育等围攻广州。霸先闻讯,日夜兼程,率军解围,救了萧暎、萧咨。皇帝诏授直阁将军、封新安子、食三千户。仍职西江督护、高要郡守。
      正当霸先要大展雄才之时,不料,他的恩人萧暎竟然因病而逝。霸先痛哭流涕,决意护送萧映灵柩到京城建康安葬,了尽自己的一片忠心!可是,半路上,忽然一道圣旨降来,梁武帝授陈霸先为交州司马,领武平(今越南永安附近)太守。领军讨伐乱贼李贲。

      陈霸先安排人去迎接来了萧勃,坐镇了广州。
      然后,霸先率部将返回高要。与杜僧明、周文育、杜棱等人筹备军械、粮草等,准备北上京都,勤王救驾。
      忽然,兰裕、兰京、礼扇等人在始兴郡叛乱,攻打当时监管衡州的欧阳頠。
      欧阳頠,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长沙郡的豪富家族。祖父欧阳景达,梁代担任本州治中。父亲欧阳僧宝,做过屯骑校尉。欧阳頠年轻时质朴正直,有很强的思辨能力。他凭忠厚诚信而在岭南内外闻名。梁左卫将军兰钦带欧阳頠出征讨伐夷獠的叛乱。欧阳頠因功授任直阁将军。刺史庐陵王萧续非常欣赏他,召引他作为宾客。兰钦出征交州,又请朝庭同意让欧阳頠一同随行。兰钦越过南岭后,因病去世,欧阳頠被授予临贺内史,他启奏皇上请求为兰钦送丧回京都安葬。当时湘衡边界有五十多个部落不归顺,皇上命令衡州刺史韦粲讨伐他们,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
      侯景叛乱围攻建康时,韦粲离开衡州,率兵回京征讨侯景,让欧阳頠监管衡州。韦粲率军到达建康城外的青塘扎营,被侯景率贼众袭击。韦粲及子弟兵牺牲。
      岭南地区,天高皇帝远,军阀互相吞并。兰钦的弟弟、前任高州刺史兰裕率部众攻打始兴内史萧绍基,占领了他的郡邑。兰裕因兰钦和欧阳頠有交情,派人招览他归附自己。欧阳頠没有听从,并对使者说:“兰裕兄弟地位显赫,无不是沐浴国恩所得,现在应该投入国难支援京都,怎能自作主张做骄横的事?”。
      兰裕听了这话,不思悔改,反而更恨欧阳頠,联合兰京、礼扇等人一起攻打欧阳頠。欧阳頠急派人去广州府向萧勃求援。萧勃连忙下令,征霸先率军前去始兴郡平乱。
      而此时,陈霸先“北上勤王”的大旗都已树起了。筹办军械、粮草等各项事务都在紧张地进行中,却接到广州刺史萧勃的将令,前去始兴郡平乱。他只好令部将们暂停北上行动,先商议去平定兰裕、兰京、礼扇乱贼之事。
      周文育又听到陈霸先被迫去平乱,心中甚为不满。杜僧明不耐烦地问:“那我们究竟几时才可以北上救主啊?”
      陈霸先对这种被迫改变意愿的感觉,也是非常郁闷!——那一年,萧暎病逝后,他本想亲送恩人的灵柩到京城安葬,了尽自己的一片忠心!可是,忽然一道圣旨降来,令他去交州平乱。
      皇命难违!霸先泪如泉涌,向萧映灵柩跪别。随新任交州刺史杨蒨前往交州讨伐李贲。
      当杨蒨刺史看到陈霸先的队伍军容齐整,器械精利,高兴地说:“能克贼者,必是陈司武也!”
      梁武帝还诏令定州府刺史萧勃也发兵一同去越南平乱,但萧勃却仗着是梁武帝宗室大臣,拒不发兵;还想把陈霸先的精兵收为已有。甚至收买了杨蒨,以壮大自己的实力。杨蒨不好回绝萧勃,又恐违皇命灭九族。就与陈霸先商量:萧勃是皇亲,他不派兵,皇帝不会惩处他们皇室的。而我们这些臣民却就死定了。怎么办?
      陈霸先斩钉截铁地说:“交趾叛离,过错在皇族,现在庄稼成熟,定州方面回过来想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国家大计。您奉命讨伐叛孽,本来应该不顾生死,全力以赴,怎么能害怕皇族而轻视国家之害呢?现在假如因害怕皇族而让大家灰心丧气,又何必去交州讨伐叛军,问罚之师,如果折回去,就会遭到指责了。”
      陈霸先受命后,就先安排同郡的沈恪,护送章要儿带着儿子陈昌回老家。霸先与沈恪商量道:“此地俗称南蛮之荒,豪强众多,土匪出没无常。天高皇帝远。我此去越南平定叛乱,不知何时才回来。我率大军走后,无以震慑山贼土匪和豪强劣绅,还不如回到故乡安全一些。”
      “言之有理!你看几时安排我们启程返回乡土”沈恪的个性深沉,胡堵能,有气度。他沉思一会,表示赞同。
      沈恪,字子恭,吴兴武康人。与霸先是同郡老乡,很早就熟识,感情好,很亲近。梁朝新渝侯萧映出任吴兴郡守,就征召沈恪为主簿。他屋任的时候,还是霸先传达的通知。沈恪还笑道:“本以为我上任后,举荐你的。没想到你的机缘还要早。呵呵。”老友相聚,免不了又一起饮酒畅叙。后来,萧暎调任广州,沈恪任主薄兼府中兵参军。卢子略聚众反叛,沈恪守城抗御有功,被任命为中兵参军。当时,卢子略、杜僧明、周文育等人差一点攻破城门,幸亏霸先率军日夜兼程赶到,才一举解围。救了萧暎、沈恪等人,还意外地收服了杜僧明、周文育两员大将
      过了几天,霸先作好了安排,令人雇船,给足银两,使他们坐船行水路回乡。如果走陆路,山高远远,难免与闲杂旅客相伴,或投店住宿,或进餐入馆,时兵荒马难,易生不测之事。雇船一只,无闲杂外人,吃住在船仓。免去行路之疲惫和不测之人的不测之事。船主本份,知当地陈太守所使,哪还敢不尽心尽力!
      霸先考虑事情相当周虑。又派了5名忠勇的精兵,由沈恪负责指挥,一起护送妻(章要儿)儿(陈昌)从水路返回吴兴老家。霸先对家人的感情非常深厚,他送别妻儿,酸泪也湿衣襟。
      陈霸先的前妻钱氏,是他在乡里任里司时结的婚。史载“娶同郡钱仲方女,早卒”。前妻钱氏生下陈克(后追封孝怀太子)后,不幸早逝。陈霸先二婚娶章要儿,是吴兴乌程人(即今湖州市区人)。章家是有名的商户。当年,陈霸先在萧暎属下作传令吏时,曾有人煽动抢粮,陈霸先救了章家。那是梁普通二年,吴兴郡地域受到洪涝灾害,故到了普通三年春天,乌程县粮食有些紧张。少数粮商乘机抬高米价,以赢私利。
      当天,萧映乘官轿去道场一带了解春荒情况。刚到伏龙桥前,忽见闹哄哄的一大群人冲向一家粮铺。这家粮铺紧闭大门,众人聚集在门外大呼小叫,敲呀、撞呀、锰烈地踢打着、场面十分混乱。萧暎令停轿,对霸先道:“去看看,是不是在闹事?”
      霸先作为传令吏,骑着一匹枣红马,策马向前,见一群人在章记粮铺前砸门闹事。他随手向下一抓,就提起一个手拿米袋往前冲的中年人,喝问:“你们干嘛?”那人见霸先骑马而威猛,知是“衙门”的人,忙答:“听有人喊,没吃的就去章家米铺抢。”霸先立即明白有人煽动闹事,当即扔下此人。却听得身后窄巷里,传来喊声:“章家粮铺砸开了,快去抢啊!”霸先顿时生疑:门还没砸开,此人怎么乱喊?分明就是煽动?
      于是,霸先掉转马头,冲入窄巷。那人见霸先骑马冲来,掉头就跑。霸先打马飞奔,同时弯腰伸臂,揪住那人的衣领往上一提。喝问:“为何鼓动闹事?”恰有人见,指称是沈家粮铺大老板。霸先当即明白了,怒问:“怎么能煽动别人去抢同行粮铺呢?”沈不敢答话。霸行打马奔到章家粮铺前,见铺门已被砸破半边,有人正往里钻,大喝一声,如雷震耳:“住手!——”众人惊,回头看,只见骑枣红大马的“衙门”猛将,把沈老板如同提小鸡似地提在马边。沈老板双脚下不沾地,上不着边,在空中乱踢。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顿时,混乱的场面静了下来,那伙闹事的人傻眼了!
      霸先用力一紧沈老板的衣领,问:“快说!为何煽动别人去抢同行的粮铺?”沈老板喉咙被衣领勒得喘不过气来。声音嘶哑道:“姓章米多,又不涨价,我们就……”
      众人见状,不敢乱来,当即散去。这时,萧暎的卫兵也走了过来。霸先把沈老板扔在地下,卫兵上前,扭送官府。一场骚乱,瞬间平息。
      此时,萧映早已站在旁边的台阶上,见陈霸先处事果断,明达事理,擒贼擒王,很是赏识。对身边的沈恪等幕僚道:“此人前程方将远大!”
      萧暎、霸先等人将要离开时,却见章老板出门致谢。而楼上的一扇窗户也悄然推开,露出妙龄少女章要儿顾盼生情的亮眼……
      原来,章家在铺内已看清了外面发生的一切。对霸先敬佩有加。南朝沈氏为世代连绵旺族,势大根深。上佐朝政,下垄商营。无论贵至王公将相,甚至有些皇帝,都要对沈家敬让三分。虽然粮铺沈老板也是狐假虎威,仗势欺人;但霸先竟敢无视权贵,仗义出手。其胆略非同寻常。所以,后来经人介绍联姻,霸先成了章家乘龙快婿,也就顺理”陈章“了。
      章要儿,吴兴乌城人。本来姓钮,父亲景明被章氏收养,所以改姓章。章要儿的母亲苏氏,曾经碰见一名道士,送给一个小乌龟,色泽斑斓晶亮,说:“三年后可应验。”
      到了章要儿出生那年,忽然,紫色光芒笼罩着产房,彩色乌龟也从此消失。章我儿年轻时聪明伶俐,容貌端庄秀美,手指甲长达五寸,白里透红。最为神奇的不可思量的是,每逢家里遇到有穿丧服之事,章要儿的指甲就必定会在事先折断一根。史书有载:章氏“善书计,能诵诗及楚辞,”“少聪慧,美容仪,手爪长五寸,色并红白,每有期功之服,则一爪先折。”
      章要儿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喜好文学与筹算,能背诵《诗经》和《楚辞》。她比陈霸先小四岁。陈霸先与章要儿喜结良缘,真乃天作之合。

      沈恪奉命护送陈霸先的妻儿走后,陈霸先了无牵挂,全心身地投入平叛的筹备事务之中。杨蒨鉴于以前每次对李贲平乱的失败,耽心地问陈霸先进军路线,是走陆路还是走水路。因为当时的水路,很不熟悉。陈霸先查阅地图、水路、陆路(包括山路)。总结以前历次平乱都是走陆路,经过山林地带,遇到瘴气,兵众染疫,相互传染,才造成大量的兵众相继死亡。这样,战斗力锐减,军队不战而溃。
      因此,陈霸先大胆地走水路。虽然当时很欠缺远洋航海技术,但,霸先虚心请教渔民,研究渔船、商船、和兵船、战舰的区别。民用商船,用于经商,也是短途的内陆航行。海边渔民捕鱼,也是近海作业。如果作为军事之用,远航至交州(越南),确实是一种冒险!更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
      现在,我们只能从史书里,找到徐陵在《九锡文》中有“远中逾沧海,大拯交越”,“公英谋雄算,电扫风行,驰御楼船,直跨沧海”这样的记载。《太平寰宇记》也记载:“梁侯景之乱时,交州刺史陈霸先越海赴难至此,景将董绍先据虎口石立栅以邀之,霸先潜军,出其不意,及觉,已至栅下,遂败。”这也佐证了徐陵“驰御楼船,直跨沧海”的记载是真实的。这说明了远在一千五百年前,中国已具备了大规模的跨海作战能力。
      陈霸先为了避免走陆路,遇到山林瘴疠之害,从实际作战、航海的要求出发,画图纸,堆沙盘来推演。运用兵书、水战来操练水军。甚至演练三国时期的曹操、周渝水军的阵法,仿制曹操、周渝水军的攻、防兵器。赶制强弓硬孥,贮足军粮药品。霸先就在南海沙滩边,打造一批能抵抗狂风骤浪、方便射箭、发射□□等装置的后兵船战舰。陈霸先督造的船舰,务须结实,能攻能守。
      陈霸先敢为人先,开辟了一条从广州到红河的海道。陈霸先率万余大军队跨海作战,这在中国历史上特别是军事战史上,确属首次!

      梁大同十一年(公元545)六月,杨蒨举荐陈霸先为前锋。几声号炮轰鸣,三军将士登船。从番禺港向茫茫南海,破浪前行。
      当大军突然出现在交州,李贲的数万部众感到惊讶!在咚咚战鼓声中,官军齐声呐喊,震天动地。李贲贼兵慌忙在苏历江口岸扎起栅栏,抵抗官军。在密集的箭雨里,陈霸先指挥自己的三千精兵率先冲阵。随后,杨蒨的军队扑上来。叛军纷纷中箭身亡,余众贼兵无法抵挡,纷纷溃败。
      自称越帝的李贲积累了多年与官军作战的经验,也在山道、隘口、森林里埋设了重重防线。可完全没想到,此次官军竟然远航海疆,直捣匪巢!众贼将在火箭、□□和大军的冲击下,顿时溃败逃窜。
      李贲逃到典澈湖。先用渔船小舟堵塞水道,再造大舰横塞湖道。水中扎有竹尖,锐利如刀剑。人若落水,即落在竹尖上,不伤即死。
      陈霸先官兵的大船不能前行,兵众害怕落水被尖竹尖捅死,纷纷退缩畏战。陈霸先鼓励将士们,道:“劳师远袭,宜速战速决。我们孤军无援,退无可退。敌人四散奔逃,与当地人感情不深。我们共同出击,必败敌军。拖延日久,错失战机。”可是,杨蒨见湖面障碍密集,难以发令前行。众将也默然无语。
      陈霸先内心焦虑。对部将杜僧明、周文育道:“与其坐与待毙,不如放手一搏。”杜、周道:“只要你下令,我们就拼死一战!”陈霸先决定不等杨蒨的命令,率所部单独作战。
      也是天助人愿!当夜暴风暴雨,江水暴涨七丈,滚滚洪水,汹涌澎湃地注入典澈湖。叛军所设障碍,都没入水中。天明一看,湖面毫无阻碍。陈霸先率所部军兵,乘滚滚洪流,冲向敌方。杨蒨见此大好形势,果断发令,全军出击,众兵将群情高昂,大船在震天的呼啸声中,冲向敌阵。大船劈波斩浪,船上□□齐张,万箭射向叛军。叛军兵众纷纷中箭,败溃逃散。这一战击溃和消灭了贼兵的主要力量。从此,贼兵再也没能聚集成横行一方的力量了。
      陈霸先乘胜追击,李贲落荒而逃,躲进了屈獠洞,被屈獠人杀之。李贲之兄李天宝逃往九真,杀德州刺史陈文戒,围攻爱州,陈霸先率军乘勇又平定了李天宝。传首都城,
      梁皇大喜!授陈霸先振远将军、高要太守,督七郡诸军事。陈霸先威震南国。

      当初,陈霸先迎立萧勃镇守广州府,原以为萧勃会支持霸先率部北上勤王的大义之举。所以,在接到萧勃征调他去始兴平定兰裕等贼兵叛乱的命令后,他也没多想,还是率所部将士,日夜兼程赶去始兴平乱。
      当陈霸先率所部兵马披星戴月,赶到始兴城下时,见守城官兵疲惫不堪,几乎坚持不住了。而城外的贼兵却四面围城,攻击甚猛。
      陈霸先见形势危急,大吼一声,挥军投入战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