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他们”和“她们” ...
-
记得不久前的某人也写过类似的文,但是我还得写下去。
“他们”之炎亚纶
敲下这三个字时,心里有些挣扎,不知道是不是把他放在第一个有点太露骨----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布丁”。
他是一个太过矛盾的人:文字写的如此尖锐,笑却笑的如此阳光明媚。阳光与黑暗,竟能如此和谐,和谐的让人猜不透是否当他阳光的笑脸湮没了所有人群的时候,是不是就是他心底的阳光渗透了阴云的缝隙。
提起笔来写他,我是没有信心的,也是无法写完的,就只能习惯着“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自己坚持着喜欢走自己道路的他。
“她们”之周迅
“周迅是个精灵”不知是谁说过这句话。
她不是个精灵,更不像个天使。她只像一个暗夜里倚窗独望的女子,多少忧伤,多少盼望,只能给夜流泪到天亮。
那些文学性的文字曾经不属于她,李小婉(她的前经纪人)说:“最初的她,就像一个小太妹”,而现在的她,已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清丽,她不是人间的天使,更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她只是一个女生,用自己的蜕变,化成一道风景的女生。
“他们”之宋□□
不知该怎样说明,影像不足以纪录他的纯净,当隐形的翅膀张开时,无声的他,也能成为秀场的明星。
很震惊于他的勇气,经常反问自己,“如果你是他,你会将怎样面对媒体和舆论的质疑?”“可能会暗淡的过一生吧”,但是他,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勇气,作成了娱乐圈的异类。
“她们”之李宇春
一道神话,李宇春成为选秀明星中最无法超越的神话。
是她,引领了中国内地的中性风潮。
是她,是她,小小年纪就凭借自己的号召力,建立起第一个由粉丝团命名的慈善基金——“玉米慈善基金”。
是她,第二张专辑就敢将“我的”拿出来作为标题。
……
这些,没有几个选秀明星能够做到,但是,她做到了,他的性格,她的style,已经成了一代经典,已经成为了她的标签。
“他们”之陈坤
他给的印象,或许是忧郁吧。
《像雾像雨又像风》中最本色的陈子坤;《金粉世家》中玩世不恭的“金燕西”;《云水谣》中演绎了凄美爱情的陈秋水……他的角色太多太多了。
悲剧的人物,让我这个观众为之动容。
他很低调,不拍戏时,窝在家里,静静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听听梵音,看看蓝天,将自己的心放静,放平,放空,直到自己成为另一个可以铭记的身影。
“她们”之hebe
SHE三个是闹腾惯了的小丫头,但是hebe一个,却是不怎么闹腾的,她出道时的定义便是知性,现在,即便被另外两个传染的也闹腾的厉害,但是,她身上那股淡然是无法遮掩的。
我无法用几句话概括她的味道,但是她的淡然,却是我能领会的。
“他们”之黄磊
黄老师是演员中的特例。
他拍电视剧,自己当导演,创出“人文电视剧”的光华,看他的剧,就像读沈从文,汪曾祺的江南纪实小品:有雪中观日的壮阔,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恬淡,有人间四月天的文苑气息……
最敬仰的是他的综合才华,唱歌能唱出《我想我是海》的沧桑;演戏能演出吕布的孤单;导戏能导出江南小品般的恬淡;教书能教出明星云集的班级;写字能写出真性情的可爱;写剧本能写出《夜半歌声》的壮烈。
“最有诗人气质的歌手”,乐评人如此评价;“最具人文气质的导演”,影评人如此评价;“最能把‘觉新’演到最好的演员”,和他合作的导演如此评价。
而他,就在不经意间散发出一种淡定,让所有喜欢民初剧的观众认定了他的风格,认识了他。
“她们”之刘若英
“奶茶”真的是一杯茶:只有你靠近的时候,才会感受到她内心的清芳。
他可以不顾形象的扮“龅牙妹”,也可以演一个怨妇,更可以扮成日本艺伎,还可以为演戏拼命的练北京话,直到自己的国语达到和北京人一样的京片子。
一直都在倾慕她的勇气,敢于走自己的风格,不管其他人说什么,做什么。那些质疑,就在她真真正正迈上奖台的那一刻自动消失。
她是一个歌手,但由陈升和张艾嘉联合挖掘的她却没有像其他歌手那样不断的出专辑,她已经有好一阵没有出专辑了。但,当人们说起她,还会想起《后来》《为爱痴狂》《一辈子的孤单》《成全》……
无法认定她在乐坛的地位,就如同认不清她在电视剧中的角色变化一样。
“他们”和“她们”
他们和她们,都是我喜欢的,沉默也好,忧郁也罢,斑驳也罢,都是我爱的,不管他们是不是流星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