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我的十八岁,我的成人礼 ...

  •   刚刚看湖南卫视的《成人礼》,突然很感慨。
      18岁的时候,我在做什么?
      当然,彼时,我高三。
      18岁生日后的第二个月,我知道了世界上还有种人叫“艺术生”。
      开始学艺术的时候,距离艺考只有四个月——且,我学的还是并非一日之功的播音主持。
      那时,艺术考试远没有今天这么火爆。来报考这个专业的男孩子、女孩子们大多数没有怀揣成名成家的梦想、也不单纯是为了混张大学文凭,所以彼时,站在那个考场里的很多人,是因为真的喜欢。
      也是因为喜欢,才下了很多年的工夫——我记得一个男孩子学了六年声乐和表演,还有一个仅台词就学了三年……毫无疑问,在那样出色的群体里,我是很不漂亮,底子也弱的一个。
      那段光阴,在《你在我的左手边》里,我叙述得很详细了。

      *******************************************************

      第一次去艺术学院,的确就是这样的印象——

      省城是个大而混乱的城市。
      混乱是并不整洁的混乱:更多的车在狭窄街道上发出各种各样聒噪的响,更多摩肩接踵的人在并不清澈的空气里行色匆匆。大陆季风气候的城市里极少有风的流动,于是建筑物和各种公用设施上积一层尘埃,看上去雾蒙蒙的一片。也干燥,还没怎么意识到的时候,嘴唇上已经裂了小小的缝。
      然后是大,看不到边际的大。走在一条陌生的街道上,听妈妈给司机讲:“向西,走解放路,再往南……”完全听不懂,只知道一条狭长的路,走很久都没到头。而周围那些建筑物、人群的堆积,却又在告诉你:你在城市,始终在城市。
      走那么久,居然还是在城市,而并非郊区?
      我承认我有点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什么都很新鲜。
      其实我的方向感一向不怎么好,我记不住那些错综复杂的路,就只能用充满好奇、惊讶且疲惫的目光注视车外的世界——它那么大,和我只隔一层TEXI玻璃,我在它的怀中,而它是我的希望。在此之前我只在我生活的小城走来走去,世界对我而言就是一张地图,按照1:33000000的比例存在。那时候的我坐井观天,神经单纯而幼稚,从来没有想过:其实世界很远,远到你站在一个原点,目光发散,却看不到尽头,找不到方向,茫然而无措。
      原来,在任何一座城市里,最可怕的都不是脏、大、乱,而是陌生。
      突然有淡淡的恐惧感:我真的,要在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生活?
      却也有浅浅的好奇:需要多久,这个城市对我而言将不再陌生?
      我把脸扭向车窗,好奇地注视这座城市。我想,假使哪一天你在城市中走过,看见一辆TEXI中的一个女孩子渴望、恐惧、好奇的脸和找不到方向的目光,那么可以证明,偌大城市里,你我也曾擦肩而过。
      和偌大的城市相比,艺术学院的小,却在我的意料之外。
      是真的小——讲面积尚不足我所在高中的校园,也没有校园小说中写着的小树林、体育馆,只有小小广场,在正对校门的地方,局促而委屈地存在。
      广场上立着三三两两的雕塑,放一块木板,上面有几行硕大的字“xx级雕塑专业汇报展”。有几个老师模样的人穿着厚厚的羽绒服站在那些雕塑前面指指点点。还有几个男生边说话边绕着那些雕塑转,其中一个的手里拎着一台摄像机,另一个男生在他身边转来转去,手里攥着一张雪白的纸。这时候有几个女生走过来了,很响亮地冲几个老师模样的人打了个招呼,正是冬天,然而来来往往的她们,皆是裙角飞扬。
      我四下打量这个校园,看见它那么小,小到只有有限的几栋楼房:其中一栋不停地传出悠扬的音乐声,有人在弹钢琴、有人在唱歌、有人在吹笛子;有一栋楼则不断有人进进出出,几个男生搬着硕大的石膏像走出来,在他们身上居然还系着围裙;还有一栋楼一看就知道是宿舍楼,因为里面的窗帘花枝招展,有些窗户的窗台上还摆着花瓶,里面有看不分明的红色花朵……
      可是,就是这一切,这看上去不怎么气派的一切,突然间让我变得激动起来!
      我带着艳羡的目光看着不远处那几个叽叽喳喳的漂亮女孩子,还有那些从我们身边走过的年轻的脸孔,悄悄的在心里想——如果我能考进这里,是不是就可以像她们一样,这么漂亮、时尚、快乐、自信?
      我闭上眼睛,甚至可以想象到:待我考上大学,我也可以像眼前校园里这些男女生一样,意气风发地走在校园里,每当看见自己的老师或者同学,就报以灿烂的笑容和热情的问候……
      大学,就这样走进我的梦里来。

      ******************************************************

      而那场永远不会忘记的专业考试,也真的是这样——

      那段日子真是疲于奔命——我在几个考点之间奔波,第一个学校的复试结束后直接扎进第二个学校的初试考场;刚刚考完声乐考试,来不及换衣服就要乘出租车赶往另一所院校,那边将要开始的是命题小品表演;睡眠永远不足,大脑永远绷紧一根弦,全身所有的细胞都调动起来时刻处于待命状态,似乎只要一声令下,下一秒就可以微笑着出口成章……考场里总是有那么多考生走来走去,每个人脸上都是满满的期待与努力压制的疲惫,在初春的寒风里让人看得莫名紧张。
      春寒料峭的考场外,每个考生都变得神经兮兮的:每当看见一个人从考场里走出来,立即就有一大堆待考的冲上去把他包围住,七嘴八舌地问“你刚才抽了什么题”、“老师刁难人吗”……虽然明知道这些题目自己可能抽不到,可还是很用心地琢磨那些题目万一被自己抽到会如何回答。而当自己真正踏上肃穆安静的考场时,天可怜见,你一定会在最短时间内佩服出题老师的功力——因为那些题目千奇百怪,永不重复。
      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下来的,只知道当我过五关斩六将地走到艺术学院开始考试的那天时,自己已经完全麻木了。
      初试还算比较简单:准备好的段子从字词读音到表情手势都已经被抠得无懈可击,即兴播读抽到了一条百余字的新闻,唯一的难点不过是“莘莘学子”这四个字的正确读法。我读到一半就听到评委老师喊停,当天下午就在张贴的红榜上看到了自己的名字,顺利进入复试。
      和初试相比,三天的复试简直是一场持久战:声乐、朗诵、舞蹈、即兴主持、即兴评述、写作……好像还是换汤不换药的这一套,可却把我这些天来一直高度紧张的神经绷得更紧了。上苍啊——我居然连做梦都会梦到即兴播读时抽到一条有生僻字的新闻!
      我现在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都说高考是条独木桥,可艺术考试的道路又比它宽多少了?只有走过的人才知道:艺术考试根本就是在走钢丝——100比1的专业通过率,300比1的录取率,多少人殚精竭虑,最后仍然是失败!
      可是,还是要咬牙挺过来,似乎是要通过这校园里看上去歌舞升平的一切告诉自己:会有机会的,会有机会的,只要挺过去,坚持到底,就会有回报的!
      于是,所有的累,就这么咬着牙挺过去了。

      **************************************************

      其实,小说里没有说,在报考播音主持专业之外,我还兼报了文化管理专业——理由很简单,我的优势在于文化课成绩高、文笔好,劣势在于不漂亮。
      所以,意料之中的,我没有陶滢那样的好命,我终究是没有考取播音主持专业。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没有考上专科的播音主持,却考上了本科的文化管理,自此,世界豁然开朗。
      时至今日,我都记得高三时候的班主任说过的那句话:你喜欢写文章是吗,那你就要考上大学,只有走出这方小天地,你才能看见更大的世界,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
      因为这句话,高三那年我封笔,只为看见大学里的广阔天空;也是因为这句话,研究生毕业时我离开高校,只为跳出大学头顶的方寸天空……原来,我们眼中的世界,是要随着我们的长大而越来越大的。
      专业考试后,很顺利就拿到了专业合格证。和小说里的陶滢也不同——我并没有报考多个学校,事实上我只报了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于是在我的高考志愿表上,干干净净,只有那背水一战的一行字。
      所以,我输不起。
      可是,我不是天资聪颖的学生。冲刺阶段,那些题目几次让我绝望。我就不明白,为什么别人可以那么轻松,我却要殚精竭虑。后来明白了,是因为前面落下很多,这时候当然会更辛苦一些。是我自己做的孽,所以怨不得别人。于是我的高三,真的是这样的——

      从四月到六月,属于我的三个月,这是一段我生命中永远无法忘怀的时间段。
      每天,清晨从睡梦中醒来,我背上书包冲向学校。6点40分,我踩着铃声进教室,或许嘴巴里还在嚼着最后一口面包;中午,我趴在课桌上进行短暂午休,半小时后还要忙着完成当天的作业;傍晚,1小时的晚餐时间,我用5分钟买饭,10分钟吃饭,5分钟收拾残局,剩下的40分钟,还可以背一份《时事政治报》上的内容;晚自习,在做作业的基础上,我还要补习落下的功课;深夜,回家后,台灯下我要苦背英语课文,以及最容易拿分的史地生……
      并且,我那有限的睡眠始终质量不高。
      许多次我梦见自己站在艺术学院的门口,手里捏一张《录取通知书》,可是门卫把大门锁上,偏偏不让我进。我站在校门口双手摇动铁门,边摇边哭。哭着哭着就哭醒了。醒来的时候,枕头已经是濡湿一片。
      夜的梦魇,何尝不是张漆黑的网?那张网只轻轻一罩,就把我的安然一下子罩进去,永不见天日。
      其实我知道,紧张是因为太在乎。
      太在乎,所以放不下,所以才一次次纠缠着,好像束缚呼吸的绳。
      我迅速瘦下去,再不是那个胖乎乎的圆脸女孩子,体重先是跌破50公斤的大关,然后在164公分的身高映衬下按照每月1公斤的速度继续下跌;我的脸上长了很多小痘痘,每次照镜子时都会心有余悸,庆幸它们没有在我考专业的日子里冒出来;眼神当然清明很多,早已不是当初的混沌飘渺,感觉颇有一些神采的样子……尽管这看似神采奕奕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破坏健康的基础上,可是我无怨无悔。
      因为在通往梦想的路上我曾经落下了太多,所以注定在最后的行程中要成为苦行僧。

      我都忘记说了,那年,我还收获了一场“胃下垂”——梦想做到这个份上,也算刻骨铭心了。

      ********************************************************

      这就是我的18岁,我的成人礼。
      这一年,我知道了我喜欢什么,我想要什么,我可能得到什么,我将会拥有什么,以及,最重要的是,我将要为我的理想付出什么。
      值得吗?
      今天看来,当然值得。
      因为若是没有这一切,就不会有今天这个我,在这里写字,让你喜欢,让自己喜欢。
      我总说,艺术学院是改变我命运的地方,现在想起来,真正改变我命运的,应该是那个18岁、那场高考——多少年来,连我们自己都诅咒这种选拔形式,可是我和我的阿呆哥,一个靠这场高考找到理想,一个靠这场高考跳出农门……我们要感激的,也是它。

      至于后来的考研,那就纯粹是因为自己喜欢一个专业而拼了命地想要继续挑战一次——

      早晨6点30分便起床吃饭、听英语听力;8点踩着图书馆开门的吱嘎声去找座位,背英语单词到12点;午饭在12点30分结束,继续回图书馆做阅读理解,一直到下午5点,去餐厅吃晚饭;5点30分吃完晚饭,开始复习考研政治,10点图书馆锁门,我回寝室继续复习专业课到凌晨1点,睡觉……如此往复,我感觉自己越来越像一条橡皮筋,马上就要绷断。寒冷的冬天里,六点半的时候天都还没有亮,我怕吵醒室友,只能小心翼翼端着洗漱用品到公共洗手间洗漱。走廊里没有暖气,刺骨的冰冷一下子就鼓透我的衣裳,似乎要把我冻成硬硬的一小块。冷空气打在皮肤上,想不清醒都不行。

      ******************************************************

      也的确是这样想的——

      我似乎又回想起我的高三——我为了我人生中的第一个梦想而拼尽全力的时候,我不过是落水的丑小鸭,期待着可以到阳光丰沛的草地上晾干自己湿漉漉的羽毛,那时候我怎么可能想象到,有朝一日我会为自己更加高远的理想而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而且是更加奋不顾身、拼死拼活的那一种?
      原来,我们谁都不比谁差多少:因为未来充满未知,所以只要生命没有走到终点,一切都不能盖棺定论,毕竟谁都不知道未来会遇见什么,而自己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或许也是因为压力太大的缘故,复习考研的日子里我总是生病,从肠胃炎到感冒发烧角膜炎轮了一个遍……考研果然是个系统工程,参加辅导班1000元,去北京联系导师往返路费2000元,购买各种考研参考书2000元,平均每个月生病一次医药费共计1500元……我都快倾家荡产了!

      ****************************************************

      或许,是到那时我终于知道,理想是坐标、是里程碑,而不是终点。我们的十八岁,是起点,我们的大学,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成人礼,不是为了宣告我们告别少年,而是为了宣告,我们开始长大。
      所以,当我告别大学新鲜人的概念,甚至有朝一日站在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做开学动员的时候,我第一个告诉他们的问题就是:大学很好念,如果你想混日子;大学很不好念,如果你想学本事。
      我还记得这些年,无论是我的师弟师妹还是□□上的读者,都有人这样问过,要怎样,才能让自己的大学不空虚?
      这样问的人,大多都是正在经历一场无语无奈又无力挣扎的空虚。

      我的药方向来简单——如果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去努力为获取这些而打基础,包括学业的基础,包括资质的获得,包括相关能力的储备;如果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就以自己的专业为圆心,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为半径,划一个包括你绝大多数课余时间和假期在内的圆,尽可能地以实习的方式,在哪怕无法取得薪酬的情况下感受这个最真实的社会,以及你未来的种种可能,并从中寻找你或许会喜欢走的那条路。
      找到这条路之后,把前方的大目标当作远期目标,然后根据其需求确定包括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相关资质在内的中期目标,再然后将这一切化解到每一天——比如单词要背6页,那么背5页就不能睡觉;比如专业书籍要补充1本,那么半本就是没有完成任务……要开始在这条路上兢兢业业地走起来才会发现,我们不缺拼劲、不缺幻想,甚至不缺勇气,我们独独缺少时间。
      青春太短暂,每日24小时太仓促,我们既要享受生命,可是又不能慢待了生命。

      18岁的成人礼,之后11年,也是我在异乡的第11年,我知道了以上这些事。
      写在这里,是因为我知道看这博客的人,很多也不过十七八岁的年纪。
      未来多美好,只是在远处。
      我陪你往前走,是希望有朝一日你可以甩下我,自己去看前方无数日子里,最美妙的细水长流。
      因为,我们都曾18岁。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