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平淡里,多少人似曾相识 ...
-
这部又名《天堂的孩子》的电影豆瓣评分高达9.2。与很多严肃的高分电影不同,“苦涩柔情,哀而不伤”是许多人看完这部电影的最大感受。
《小鞋子》是伊朗的一部经典电影,看似是一个家庭里的两个孩子因为一双鞋而发生的故事,但是实际上,它折射是整个家庭乃至社会的不同方面。
电影以“一双鞋子”为主线,紧紧围绕“丢鞋—换鞋—赢鞋—买鞋”展开。这部电影拍摄于1997年,或许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即使是在90年代,一双球鞋也算不上什么,但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带给我们无尽的温暖。
电影的一开头就是哥哥阿里在鞋店里等待鞋匠修补一双破烂不堪的鞋,从这里我们几乎都明白了主人公的家庭是多么贫困,已经破烂不堪的鞋早已没有修补的必要,但是就是这样一双鞋还要继续穿着。而“丢鞋”更是奠定了电影沉重悲伤的基调。通过一双丢失的鞋子,引出了这个动人的故事,阿里丢失了妹妹的鞋子,担心被爸爸妈妈责备的阿里央求妹妹不要告诉妈妈,为了到学校上课,两兄妹只好穿着同一双鞋子上学放学。即使妹妹因为这双鞋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她也很守信用,答应哥哥不会告诉父母就真的没有说,每天穿着大大的球鞋上课,忍受着这些不方便的地方。
虽然妹妹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给爸爸妈妈,但是由于兄妹俩的学校离得很远,同穿一双鞋子还是很不方便。就在妹妹因为鞋子而苦恼时,她发现一个同校的女孩穿着她的旧鞋,她跟着小女孩回家,发现这个女孩的家庭其实也是一个困难的家庭,善良的她无法开口要回旧鞋,只能这样。
与此同时,为了多赚一点钱,爸爸决定在周末带着哥哥去给富人区的人们修剪花草换取酬劳,经过一番辗转,父子两终于赚取了一笔收入,正当阿里兴致勃勃提起要给妹妹买一双新鞋的时候,爸爸的破自行车却突然无法控制,导致两人受伤,好不容易挣来的钱付了医药费后,就没了。
兄妹两人只好继续穿着破破烂烂的旧球鞋。故事在三分之二的篇幅迎来了转机,阿里的学校贴出告示,市里将举行跑步比赛,季军可以获得一双球鞋,阿里想参与赢得这双鞋,他向老师求了很久,才有了参赛资格。在比赛中,阿里努力奔跑,他很想为妹妹争取到那双鞋,但是,很‘’不幸‘’阿里获得了冠军。
“对不起,我是冠军”是电影中略微心酸的一句话,因为阿里跑了第一名,他没能拿到那双鞋,他泪流满面的低下头,很是委屈。回到家中,妹妹因为没有新球鞋难过地走开了,阿里脱下了自己的鞋,这双鞋已经彻底的磨烂了,阿里把满是水泡的脚放在院内的池中,引来了一群艳丽的金鱼。一池金鱼在和煦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有着特殊的含义。
故事的结尾是爸爸挣了钱后给兄妹俩各买了一双新鞋,让孩子们最终美梦成真。
有人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伊朗严苛的审查制度下,这部电影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儿童眼里的美好世界。电影中的哥哥和妹妹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们身上既有着超过年纪的懂事,却也保留着作为小孩子的单纯和善良。直到电影结束,我们都没有看到妹妹得到新鞋子的反应。或许,此时,新鞋子已经无关紧要了。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因为洗鞋子时能吹泡泡而欣喜,也会因为满池金鱼而开怀。
李安曾评价这部电影,说: “它是史上最伟大的儿童电影,但值得每个成年人去看”。儿童电影,成年人,仿佛是两个毫不相干甚至矛盾的词,我们要怎么样才把他们联系起来呢
我想,因为它有梦想,有血肉亲情。电影里有一句台词是,永远给自己一个梦想,即使它很远。在影片里,阿里和妹妹的梦想是拥有一双新鞋子。贫穷的兄妹俩知道这个梦想很难,但是他们始终记得。所以哥哥阿里愿意拼了命去参加跑步比赛,只是因为比赛的奖品有球鞋。小时候,我们都梦想着成为科学家,音乐家,老师,医生......可是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其中一部分人或许早已经没了梦想,按部就班的上学、工作、成家,只有少部分人能够对着过去,说一句,我的年少梦想,别来无恙。但是,星爷说过“如果人没有梦想,那他和咸鱼有什么分别\'\'人生数载,兜兜转转,也应该有一个梦想,虽远但在。
现在这个时代发展越来越快,所有的关系好像越来越淡一样,在这个快节奏的空间里,真正的生活就仿佛是自己过自己的。所以,当我们被各种各样的交友软件包裹,围绕我们的,好像是随时都可以结束的关系时,需要更多时间成本去维系的亲情仿佛与这个快捷的时代格格不入。但是,它得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吗?血肉亲情是镌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电影里的温暖,正是我们向往的一种美好情感。撇开电影里的政治意图和阶级立场,童真的感情很难让人不动容。或许生活不如意,或许只是一点小事,我们就已经难过的不行,但是那种纯粹是特别难得的,心思并不复杂,快乐四处洋溢。
所谓,生活很苦,但是我们拥有的一些东西,却是甘甜的,大抵正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