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沉郁的前奏 ...
-
1.沉郁的前奏
开学,在几乎所有的校园小说、青春文学里,仿佛都意味着一段罗曼史的开端,或者一场非凡奇遇的起点。但今天,对于夏宇天而言,却绝非征兆着任何非同寻常或者什么罗曼蒂克,反倒像是即将来临的苦难与不幸的开场白。更形象的说,今天就像是一曲冗长的、令人不可捉摸的、不知是喜是悲的奏鸣曲的前奏,曲调分外沉郁。
他今天的心情十分沉重,就好比犯人将被押进监牢之前的感受一样。夏宇天确实认为自己即将踏进监牢、苦受煎熬。因为,夏宇天即将把他三年的大好年华投献给一所他认为很不体面的高中,就以为把青春白白送给了监牢。
夏宇天将要进入的学校叫实验高中,那既是声名远扬的平川一中的附属中学,又是名在度外的实验中学的高中部。关系复杂的很。比方说,它既是一个发达国家的附属国,又是另一个强权国家的殖民地。实验中学的升学失利者被“殖民”到这,平川一中险些下岗的教师被“左迁”于此。
这学校在许多方面非常不如意,夏宇天对其挑三拣四,就好比长公挑女婿,不能怪他嫌七嫌八,而是这女婿长得实在是不敢恭维还满口吐脏、邋里邋遢,夏宇天一直认为自己就像那才貌双全的名家闺秀,破天荒嫁给了这般不成体统的女婿实在千不应万不该,可惜了。(它就好比一个父母离异的孤儿,名义上是爹养的种,实质上又是娘胎里的骨肉,但其实离异双方谁也对之不疼不爱。……既然各成新家,这孤儿无疑是孤苦伶仃……,)总之在夏宇天看来,它就是一所不伦不类的破学校。
如果把这所学校比作一个地方行政,那么,论地理,它就像南非全包围的索马里,实际上它只不过是平川一中学校里的一栋孤立的教学楼,仅此而已,它所谓校中校;论人口,它就像罗马境内的梵蒂冈,它的子民总数不上五百人,并且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论政策,它就像当今祖国麾下自治的台湾,据说这所中学在政策上星星点点还是有本土的创意,举例说,在“全世界”都在休假的周六晚上,唯独本地要上课。毕竟它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学业水平赶不上其他发达国家的情形之下,它必须凝聚人心搞发展。只不过,虽说学生们都乖乖地聚在一堂,“人”是凝聚了,但是 “心”实际上像是幽魂野鬼一样神游在外(大家都心里不平衡),怕是搞个十年八载的“发展”,这学校的总体学业也发展不到小康水平,好比……
……
要问夏宇天为何走到这般田地,那还得回溯到两个月前的中考。
如果把中考比作战争,那么市教育厅在当地的中考战线上设下为数730的兵马,夏宇天三天奋勇杀敌,也许是因为士气不佳,而并非武艺不精,他最后俘获了653个兵,外加半个。而平川一中招生部在其边疆驻扎了654个兵,夏宇天率领已有的兵马与之交锋,显然一败涂地——千里长堤溃于蚁穴,败因就出在那半个不争气的兵,半身不遂、半死不活,给全军拖后退,不然夏宇天本可以势均力敌,差一点就杀进了平川一中的国门。真是千可惜万可惜。
但如果向平川一中进贡一万三千块,便可收买走录取线上的兵马数十余,于是剩下的590的兵马只得去驻守自费线。如此一来,夏宇天在兵力上特占优势,在财力上也可以。只可惜,夏宇天在当年填写志愿表时并没有向平川一中自费线的兵马提出宣战申请,因此,他丢盔弃甲带着残兵败将彻底流落孙山。又是千可惜万可惜。最后夏宇天还是被平川一中拒之国门外,漂泊他乡……漂泊到了实验高中。在此之前,历经一个暑假的风波,夏宇天的父亲电话不停、四处求人,终于让给他找到了归宿。(据夏宇天的父母说,当地朝臣获悉夏宇天率653.5的大军前来应战,使得当地驻守的400个兵不战自败,因此喜不胜收,欢天喜地地为他大敞国门,认为夏宇天是个武艺不凡的猛将,对本国大有前程。)
……
夏宇天在新班第一堂课向全班自报家门时。
“我的名字叫X X X X X !”语末的五个字就像被裹在雾里,场下人们都捉摸不透,只惊讶台上这人的姓名竟是五个字的,甚为惊奇。当夏宇天已经重温了五遍还没让人明白、没有达成哗众取宠的目的,夏宇天不得不操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一遍:夏、洛、克、才、怪。
“开个玩笑!其实,我的真名实姓是‘夏宇天’!”话一出口,全场异常肃穆,个个目光带刺,夏宇天见如此吓人的情形给怔住了。
“你就不能正儿八经地自我介绍吗?还要耍把戏,你是天气预报员?”
夏宇天这才觉悟这其中的误会,忙解释道,“噢!我的名字是夏宇天千真万确,可大家千万别误会,不是气象学上说的‘下雨天’,而是……夏宇天的夏、夏宇天的宇、夏宇天的天。”
“被告人,夏宇天,男,一九九零年四月一日生,因被告中考考场上犯困,导致考试总分不佳,致以其中一分半死不活、半身伤残,被指控考场犯困罪名,由夏父夏母一审判决,判其有期徒刑三年,由被告人家属押往实验高中受刑,至此,二零零六年八月二十五日。”
夏宇天本以为以他这精心鞭策的法官式言辞会招来群众们的欢呼,却不料苦等多时,下面一片死寂,跟真正的法庭一样,肃穆得令人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