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一 ...

  •   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

      紫禁城。

      乾隆帝正在圆明园绮春园里赏花逗鸟。

      逗弄着那娇小可爱的黄莺时,乾隆突然想起童年时收获的西洋钟。那钟煞是有趣,到了固定时候会弹出做工精巧的黄铜鸟儿来,并“咕咕—咕咕—”地报时,让曾经的他爱不释手。

      西洋红毛番的人儿别的本事没有,做的手工艺倒真是别致,也不知今年他们来为朕贺岁时又会献上什么新奇玩意儿。乾隆心想。

      想起这茬,乾隆不禁问道:“那红毛番来的使臣何日抵达?”

      “回陛下,”他身后的太监总管,李玉道,“听闻那群红毛人已至天津卫大沽口,已有两位大人前去接应,他们不日便可抵京。”

      这次来的是英吉利国的使团,为首者马戛尔尼。

      这不是清朝第一次接触西方国家,却是最后一次有机会踏上工业革命的列车。

      当清朝正处于鼎盛时期时,当乾隆正沉浸在自己是十全老人、千古一帝的自豪感中时,时代的列车已裹挟浓烈蒸汽滚滚向前,大清将成为历史的弃儿……

      天空中突然出现了巨大的幻影,那幻影大到覆盖天际,且无根无源,好似海市蜃楼。

      李玉震恐,话都说不利索,“皇皇上,快快看……”

      乾隆正处于长廊檐下,并未第一时间察觉,因此他对于李玉的哆嗦只觉得烦闷,“何事大惊小怪?”说着便转身,随即他也被眼前的一幕震住了,他目瞪口呆,“朕可是在做梦?”

      “启禀陛下,”李玉回过神来,却并没有恢复镇定,他语调带了几分惶恐哭腔,“您并不是在做梦,奴才也能看见啊!”

      天空不再云卷云舒,而是风云变幻。幻影呈现的是一片黑夜之景,乌泱泱的似乎是夜色中的圆明园。

      圆明园竣工已有四十九年,其中有好些景致是乾隆爷亲自安排添建的,仿的是江南风格,乾隆又常来逛,是以闭着眼睛也能认出来。

      乾隆也听说过海市蜃景之说,这意味着眼前的一切只是幻觉。但饶是如此作想,接下来的画面依旧叫乾隆目瞪口呆。

      一群穿着红衣,戴着白色盔帽的洋人一拥而入,潮水般涌入圆明园,而后直接就是放火烧林。

      烈火熊熊,大好的皇家园林被付之一炬。

      这还没完,那些高鼻深目蓝眼珠子的强盗看到好东西就抢,精美的瓷器、精致的铜像、尊贵的玉印、无尽的黄金……都被哄抢一空。

      然后画面一转,是这些西洋强盗闯入京畿民间,烧杀抢掠的场景。

      虽然这场景同样惨烈,但乾隆还沉浸在刚才的画面中,不由呼天大喊:“朕的圆明园!朕的圆明园!”

      最终画面终结在夕阳下,颓然的断壁残垣。

      那就是仅剩的圆明园遗迹。

      *

      天幕上的画面,不仅乾隆能看见,大清的子民也能看见。

      百姓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跪而呼天神饶命,后面发现天上的变化并不能直接影响地上的人,便稍加镇定,仰而望之,心中依旧敬畏不已,直觉这是上天降下来的神旨。

      看到画面尽处时,人们无不倍感苍凉,又疑是未来之景,惶惶不可终日。

      *

      平行时空的其他明人和清人也能看见。

      明太i祖朱元璋:“这圆明园是何处?怎会有这般多的奇珍异宝?”

      不久前刚割地赔款的慈禧掩面,自觉无颜面对,“这是神罚么?要宣读哀家的罪状?”

      *

      天幕上,圆明园的景象被拉远,首先出现的是巨大且血红的字幕:

      《追溯圆明园惨剧之源(上)》

      随后字幕逐渐淡化消失,紧接着天幕上出现了身着旗袍的少女和身着明袍的少年。

      少女杏眼无尘,典雅秀致。少年眼如桃花,天真无邪。

      天幕之下的人们见之,皆惊为天人,认为他们是天庭派来传道的神子神女,纷纷跪拜,高呼参见上神。

      少年少女对此视若无睹,并不做出反应。

      少年侧头问少女:“姐,你怎么又播放《火烧圆明园》?上次你讲清末民初播,那我倒是能理解,毕竟是那时发生的事情,但我们这期不是主讲明清盛世么?”

      “小傻子,你不懂。”少女的声音清澈悦耳,宛若山涧溪流,“有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被烧的圆明园背后是明清两代的发展脉络。圆明园大火是果,果之上自然有大量的因。”

      “《火烧圆明园》的悲剧源远流长。非要算的话,这悲剧能从明代洪武,也就是朱元璋的禁海策略算起。”少女叹惋,其眸光如水,哀哀戚戚,却似能刺透古今,“这冰冻三尺啊,绝非一日之寒。”

      *

      洪武年间。

      朱元璋震怒:“朕禁海是为家国着想!是为防止走私和倭寇!朕可不想要大明的银钱宝器外流,这怎可以怪罪于朕?此天道所言不公也!”

      周遭太监婢女跪了一地,“请陛下息怒!”

      太子朱标安抚道:“父皇,仙人说咱们大明有机会威加海外呢,这是不是意味着大明的疆土可以远不止于此?”

      成化年间。

      原本引之为妖异的西厂提督,汪直笑道:“陛下,这是在夸咱们大明呢。”

      明宪宗朱见深摆了摆手,“朕的大明不已经制霸海内外了么,什么叫做‘许是有机会’?”

      *

      少女接着说:“不过明太i祖海禁政策的影响并没有立马起负面作用,只能说为以后的悲剧做了铺垫。毕竟明太i祖禁海,禁的只是民间海运,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闭关锁国,与周遭海上国家往来密切,实行朝贡制度,一时间不可不谓‘万国来朝,四夷皆服’,当真是威风啊。”

      “对,我记得我们老师说过,明朝曾经是海上霸主,发迹的可比英国早得多。”少年道,“可若只是朝贡的话,也就是只有东西进口,没有出口,应该达不到‘海上霸主’的地位吧?”

      少女微笑:“既然是海上霸主,自然是有出口的,具体原因后头会表。当时出口的主要是瓷器和丝绸,闻名远洋,以至于那时候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遍地是黄金、香料,宛若《圣经》中所描述的迦南。”

      少年:“迦南,就是传说中流淌着牛奶和蜜汁的国度,又称作‘应许之地’,古以色列人就是被这根胡萝卜吊着,一路出埃及的。”

      *

      朱元璋终于顺气了,笑了起来,“朕的大明自然是威风凛凛、震慑四方。”

      太子朱标:“可听着神意对海上贸易十分看重并且赞赏有加啊,父皇,咱们是否要……”

      朱元璋向来不喜欢别人给自己出主意,就算是太子也有些不敢直抒胸臆,不过朱元璋对自己亲点的太子十分宽容,给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朱标终于鼓起了勇气:“是否要改策,加大对海运海贸的扶持?”

      “姑且先听着,神子神女不是没有否定朝贡制度吗?”朱元璋也以为那少年少女是神,“一旦海贸彻底打开,大明的瓷器丝绸不都流到国外去了吗?那些蛮夷懂什么瓷器之美、丝绸之贵,给了也是浪费。”

      在朱元璋看来,周围的海上国家都是一群未开化的野民,根本不配拥有大明朝的贵器。

      而且这些南洋国家普遍贫穷,真打开海运,他们也未必能给大明带来利润。为了显示我明朝的大国气派,指不定还得赠与那些蛮子以利益。

      *

      “想不到你还知道的挺多。”少女夸赞道。

      “这不是跟姐姐学的么?”少年不好意思地挠头,“对了,外国人生出那样的东方梦跟郑和脱不了关系吧?”

      “是的,”少女笑道,“虽然明朝官方禁止民众出海,但是海上丝绸之路遍地黄金,充斥着商机,民间海商依旧络绎不绝,甚至在永乐年间,连官方都派出人马出使西洋,这就是著名的‘郑和下西洋’。”

      “我听说这是因为明成祖想震慑据说逃亡海外的废帝。”少年以扇击打掌心,“这是真的么?”

      “这就不好说了,”少女摇头晃脑,“历史上也没有定论,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郑和主要的任务并不是贸易,而是将大明朝的赫赫威名宣扬出去,让周围‘蛮夷’都成为明朝藩国。为此,非但没有进行有效贸易,反倒是送出去不少东西,或者收廉赠贵,以显大国威风。后面朝臣进谏,公开表示不支持郑和继续下西洋,有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伤财。”

      *

      朱元璋很郁闷。

      虽然他对海运的担忧都说中了,他本该自我称赞一声神机妙算,可他就是高兴不起来。

      那神女的意思在明显不过,就是海运原本是能给大明带来好处的,但大明为了向周围蛮夷显威风,反而错失良机,没捞到好处,反而伤了国库元气。

      朱元璋何许人也,当然听得出神女是暗示他进行真正的贸易,将大明常见的东西以高价卖给那些蛮夷,从而充实国库。

      可在任何皇帝眼里,都没有“买卖”一说。天下之大,莫非王土,既如此,天下的东西也就是皇帝的东西,如果皇帝需要自当征用。就算是蛮夷国的物品,皇帝说喜欢,他们的国君使臣也当双手奉上,此为朝贡。既然东西来的如此方便,又何须进行商贸?

      朱元璋就是这样想的,他不理解为何天人对贸易如此推崇。

      他能想到的策略,也只是让后世的大明使臣诸如郑和不要过分慷慨。

      至于彻底开放海运,让民间商户也能自由航海,进行远洋贸易——这样的事朱元璋想都不愿意去想。

      农户出身的朱元璋,比起商业,自是更重视农耕。他认为世间最贱之籍乃商也,商人只会哄抬物价、搅弄风云,故而商业完全不值得扶持。事实上,绝大数多数的华夏古代君主都是这般认为的。

      比起海运、商贸,朱元璋更关心的词是“废帝”。废帝是谁,谁是废帝?

      朱元璋不信有谁能将自己推下王座,那肯定是后世子孙有谁被废了。那到底是哪一位,逆贼又是谁?朕要砍了他!!

      *

      乾隆更郁闷,毕竟烧的是他家的园林,又不是老朱家的园林。

      虽然朱元璋也看到了开头火烧圆明园的画面,但是却没有很肉痛的感觉,他都不知道那地方是哪儿,自然不会痛惜。

      乾隆就不一样,他很清楚这座辉煌璀璨的园林所耗费的巨资,也清楚这里面灌注了历代工匠多少心血,别说工匠了,他这个做皇帝都费了些心思进去。

      圆明园还没有建成的时候,他每年都在盼望,每看到它多建成一点,心里头的喜悦就多一份。

      这园林历经三代皇帝才建成,已经成了他们爱新觉罗家祖传的宝藏之一。

      红毛鬼烧圆明园的那一把火,就好像烧在乾隆帝的心里,变成疼痛,变成震怒,“那些红毛蛮子!朕必除之!”

      乾隆甚至想要将英吉利来的那群使臣全部杀光,但理智告诉他,他得再看看。

      既然大清未来的命运如此的坎坷,那么自然是得多加谨慎。而且乾隆总觉得天幕上的女子话里有话,一味的夸赞大明,也不知对大清是何评价,他得听完了再做打算。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一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