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1、葬,周年祭与火
      “琳琅小姐,请保佑我们家庭和睦,生活顺遂,六畜兴旺!”
      每次去姨奶奶家路过荒毛岭,奶奶都要来这么一出,祈祷,作揖,念念有词。这是老一辈人的一种信仰,不管那个虚无缥缈的存在是妖是魔还是神,认为只要虔诚参拜,对方就一定会庇护你。这荒毛岭的琳琅坟,其实早就无迹可寻,据说是因为那个叫琳琅的女子葬于此之后,阴魂不散,为害一方,被人掘坟毁尸,甚至请道师做法下了咒。
      到底有没有冤魂作祟没有人知道,但这个冤魂给人们心里留下的阴影确实不浅。
      自琳琅死后的第三年开始,荒毛岭5里外的二台村便开始频频出现不吉利的事情。琳琅下葬那日,村里人极力阻止送葬队伍从村子里经过,因为当地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非自然死亡的人,煞气很重,理应回避。而且琳琅不是本村人,却偏偏要葬在里本村最近的荒毛岭,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琳琅大哥是某部队的高级军官,有钱有势又会来事儿,他出面给村里每户人家送了5斤上好的猪肉、5斤绵白糖、5斤食盐、5斤白酒、5升大米、5尺腈纶布、五封火柴。据说这样就能驱七煞,迎五福,这样的礼遇,是村民们从不曾见识过的丰厚。他当时带着这些东西,和自己的副官挨家挨户恭恭敬敬送上门,真是给足了这些穷苦百姓十足的面子。老百姓穷呀,也善良,受别人一点恩惠,就真心实意地为着人家。所以到最后,阻止送葬的村民都加入了送葬队伍,浩浩荡荡地上了荒毛岭,大家齐心协力,为琳琅建了个气势宏大的坟茔。
      念着琳琅大哥的好,村民们逢年过节都会向着琳琅坟方向拜拜,感激祈祷。但这只维持了短短三年,就在琳琅下葬整整三年那日,事情开始有了变故。
      当地习俗,三周年祭需要隆重对待。这日,她本家的亲人加上二台村的村民,挤挤攘攘去了一百多号人,众人一起祭天祭地祭琳琅,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临近正午时分,主持祭礼的幺麻姑将添过新土的坟用纸钱严严实实盖了一遍,压上洁白的鹅卵石,再延周边洒满醇香的白酒,将扎花和纸船纸楼房都细细规整一遍,作揖,洒黄米,程序就算走完,只等着鸣炮三声,众人就可以散去了。就在礼炮手付聋子刚刚将火药填进三眼炮(以前人们红白事时候用的一种礼炮,分三眼、六眼等,形制像手雷,需要炮手现场填塞火药,手动炸响,声音很大,很受人欢迎),镇上负责送信的突然来了,一边跑一边喊:
      “邬老大……邬老大被枪毙了!”
      邬老大就是琳琅的大哥,那个轰动一时的大军官,他是邬家的天……天塌了!这个消息使众人惊愕,琳琅坟前,不知是谁手一抖,烧了一半的纸钱飞进了草丛,枯枝败叶和秋草逢着火星,在秋风的携带下瞬间便成燎原之势。
      琳琅坟在荒毛岭的中心地带,大火一起,参加祭礼的百十号人乱作一团,想要冲出去是不可能的了。荒毛岭之所以叫荒毛岭就是因为这个突兀的山丘上长满了茂密的芦苇,根根高大粗壮,到苇花开放的深秋,每根都得两三米高,又宽又长的叶片密密实实紧紧挨在一起,这样的情形,一旦着火,势必轰轰烈烈。
      所有人在琳琅的坟上挤成一团,大火在坟边合围,炙烤着参加祭祀的肉体凡胎。原先洒在坟边的酒以及那些盖在坟上的纸钱燃燃起来了,好些人身上燃起了熊熊大火,被其他人用扁担或者棍棒推远去,滚进了燃烧的芦苇丛,又有人被烧着,又被推开去……被大火点燃的人越来越多,付聋子手中的三眼炮在大火中炸响,稀巴烂的血肉四下飞散,落地已成灰。有幸还清醒着的人,三下五除二地刨开了琳琅的坟墓,那个死人墓坑,成了活人唯一的栖身之所……
      没有人说得清那天到底死了多少人,这个说100,那个说105,还有的说只有80多……在那个生活困苦的年代,并没有谁为此去追究个什么官方数据,众说纷纭,传来传去没个定论。活下来的倒是很确定,一共9个,确切地说是6个,还有三个被找到的时候处于昏迷状态,抬回去好些日子,终归是没能醒过来。活下来的6个境况也不好,幺麻姑自此精神失常,目光呆滞,见人就龇牙咧嘴作扑咬状;年轻力壮的陈六儿捡了条命,但五脏六腑在烟熏火燎中受到重创,已是无比羸弱,走几步路就上气不接下气;邬苏是琳琅的亲弟弟,大火使他右臂和右耳残缺,双目失明,那年他才11岁;邬宗是琳琅的堂叔,回家后没多久就大小便失禁,口舌生疮,不到半年就死了。另外两人,已经被模糊了性别年龄,据说也是回家后不到一年便离开了人世。
      烧成焦土的荒毛岭和山上那些枯碳一样变形的尸体,在人们心里幻化成一座漆黑的城,琳琅是城主。虽然火不是她诈尸起来放的,邬老大也不是她弄死的,但这一切的源头,都离她最近。如果说一切在这场大火中彻底结束了也还好,事实上,这只是开始。
      2、死人
      大火过去的第二年春天,荒毛岭的芦苇重新发芽,比往年更密更绿,这些无血无肉也没灵魂的野草,似乎很想用自己蓬勃的生命来掩盖这里发生过的那场灾难。草儿不懂人间疾苦,它们不会知道很多户人家的青壮力在这次大火中丧生,不会知道横死这些人的背后那个家庭,生计艰难,格外凄凉。可最令人发指的,还不是那场已经过去的火,而是接二连三发生的骇人事件。
      清明节,二台村的刘珍和男人付三在犁地,他们家孩子多,粮食缺口大,用水田和娘舅刘故换了旱地种粗粮,这样能保证家里不至于断顿(断顿指完全没有食物糊口),付三口渴,说去不远处的小河取口水喝。去了差不多半个钟头也不见回,一个人弯腰干活的刘珍火气上来,站在地头大声喊了几嗓子,没得到回应,便骂骂咧咧地往河边去寻,这春耕的黄金时节,一点都耽搁不得。
      “啊——啊————”是刘珍在尖叫,她就站在小河边。
      她不寻常的叫声引来了不远处耕种的其他几位村民,大家发现付三一动不动匍匐在河面上,心里都明白,恐怕是出事了。乡里乡亲的,谁也不愿看到这样的情形,七手八脚将他从河里拖到了岸边。如果仅仅只是死了,并不会引起恐慌,他的死状,着实吓人:口目大张,七窍流血,浑身绀紫,手里还拽着一段红绸子头绳。那不是刘珍的头绳,他们家用不起这么好的东西,刘珍乱蓬蓬的头发一直都是用树皮或者草藤捆着。
      关于付三的死,大家并没有太多的精力去作更多猜测,琳琅坟前那场大火,村里男劳动力殒命过半,贫困到麻木的人们并不在乎村里又多一户孤儿寡母。那个年代,没有哪个农家承担得起丧葬排场,可付三属于凶亡,不得跟付家前辈们葬在一处。所以,村民们中来了几个力气大点的,匆匆将付三抬到荒毛岭挖个坑埋了。刘珍在葬夫后的第二日便改嫁给了大龄未婚的小叔子付毛坨,不是因为她无情或者生性□□,穷!一个瘦弱的小脚女人和四个未成年的孩子,没个男人撑着,只能活活饿死。
      付毛坨是个老实本分的人,有一只失明的眼睛和一门做灰瓦的手艺,吃苦耐劳,照顾刘珍和几个孩子还算稳妥。他一般都是一大早去镇子上的瓦厂做工,午后赶回家干农活。虽然是半路夫妻,那必定也是有女人有孩子,像个家的样子,所以他总有兴致将一天的见闻跟刘珍和孩子们分享。这天晚饭时,他说:
      “村口钟六媳妇儿今天专门去瓦窑上捡了一篓碎瓦,说是要上荒毛岭给琳琅坟头垒点土。”
      “拎不清的女人,还嫌琳琅坟上死的人不多么!”刘珍愤愤地说。
      “据说是因为她连续三个晚上都看到琳琅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她床前,还笑嘻嘻地看着她家钟六。谁知道这早死的大姑娘琳琅会不会是想男人,看上她家钟六了呢?”付毛坨说这话的时候很认真,不像开玩笑。
      刘珍却听得心里一惊,付三死前没几天,她也看见琳琅了,不过不似站在床前那么真实,是在梦里。
      第二天,刘珍趁付毛坨上工去了之后,就牵着最小的孩子回了趟娘家,她问娘家大哥刘故:
      “哥,你知道琳琅是怎么被淹死的不?”
      “说是在池塘边洗莲藕,失足掉下去的。”刘故一边往旱烟袋里捻烟叶一边说,他家里境况好一些,日子过得不算太艰难。
      “这么说是大半夜落水而死?,一个富贵人家的小姐,深更半夜下塘洗莲藕作甚?”刘珍疑惑地问。
      “你一个妇道人家,瞎打听这些干什么。”刘故很强势地怼了她一句。
      见大哥没耐心和自己这个穷妹妹说话,刘珍只好无趣地走到后院去看望一下行动已经不太利索的母亲和年幼的小妹,家长里短闲话了半日,空子肚子回家。
      几个等在家里的孩子饥肠辘辘,有气无力地靠在门前的黄角树上。刘珍慢悠悠地生火做饭,不是她不知道饿,因为得捱着时间等付毛坨回来了才能开饭。付毛坨这天到家比往日迟了很多,手上还拿着一把麻线,他一进门就高声说:
      “以后你们谁也不许去那河边,真是太凶了,又死了一个!”
      “咋啦?”饿得前胸贴后背的一家人对这个新闻还挺关注,露出看到猪油拌白米饭一样惊喜和贪婪的目光。
      “钟六淹死了,跟三哥一个情形,这不也刚刚给弄到三哥旁边去埋下了。”他看着刘珍,将那一把麻绳递了过去(这是钟六家给抬尸的人的报酬,算回礼,也有说麻线辟邪,去去晦气)。
      刘珍没对付毛坨说起付三死前她梦见过琳琅的事,只是没过几日,王湾院子里的几个妇人跟她一起拾豆子的时候都在说夜里总是看见琳琅。王老大媳妇儿说是看见琳琅一身红衣,来到她屋里试穿她男人王老大的鞋子;王五媳妇说她看见琳琅飘在房顶上拔头发,然后一根一根往她脸上扔;王周媳妇儿说她看见琳琅拿着她家木瓢坐在门槛上洗牙齿,把牙齿、眼珠全都抠出来放在木瓢中洗,血就跟着眼眶一直流,流得哗哗响…….她们说是真真实实地看到,虽然那些都是发生在本该深睡的午夜,但她们言辞凿凿地说是很清醒地看到了这一切。
      “琳琅长什么样子?”刘珍问,她开始怀疑自己也不是做梦看到琳琅了。
      “长头发、身条儿细长、很高很高、穿喜服……”这是几个人的说法中总结起来的特征,刘珍只记得梦里那个女人长头发,瘦,飘飘然的一个印象,自付三死后,她再也没梦到过这样的女人。
      刘珍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蹊跷,总觉得梦是在暗示什么,她不敢大胆地说是暗示着梦见琳琅的女人都会失去丈夫。事实上,她的感觉没有错,最多隔了三五日,那些说梦见过琳琅的女人,全部死了男人。她们的男人都死在那条河中,背部朝上,四肢伸展地摆在水面,七孔流血,手里总握了一件女人的东西,比如头绳、手帕,亦或是盘扣、绣花鞋样等精巧鲜艳却又不太值价的物件儿。
      琳琅变作厉鬼冤魂为害一方的说法开始被所有人接受,并愤愤于世。村里人集款集粮去上百里外三清观请来了最厉害的道长作法,一伙人在荒毛岭玲琅墓前待了三天三夜,撒黑狗血、念经、烧咒符,最狠的是掘坟毁尸,经历火灾之后那原本就面目全非的坟茔,彻底被掏空,再填土,夷为平地。上好的棺木被焚烧,但只烧了箱体,盖子扣在地面上,不是因为有什么讲究,是道长看了那盖板之后,长吁短叹了很久,最后吩咐众人将盖子扣向地面,不烧。
      自此,没有听谁说梦见过琳琅,有人说开始做另外的一种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被人莫名扼喉,呼吸困难,有人半夜里突然扬起手臂在空中一顿乱挥。梦由心生,估计都是在听说琳琅的棺材盖子上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抓痕,充分发挥想象,所以晚上就做噩梦了。而那些深深浅浅的抓痕,是一个别样的令人痛心的故事。
      3、琳琅之死
      在琳琅的坟墓被毁一年之后,在葬礼上的那场大火中侥幸活下来的幺麻姑也死了。她用一条麻绳系着脖子,把自己挂在村口那棵古黄树上。至琳琅坟大火之后,她一直疯疯癫癫,漫山遍野地瞎跑,可在道长做法后的第二天,她又突然恢复正常了。
      正常后的幺麻姑并未去干些特别正常的事情,她每天上午坐在自家门槛上,嘴里一直咕咕叨叨,据说是在念经,为自己赎罪。然后下午就睡大觉,到入夜后就坐到那条死了很多人的小河边去接着念经,隔山差五地烧些纸钱,上些香,偶有深夜还能听见她声嘶力竭哭嚎,折腾到凌晨两三点回家睡觉,到鸡鸣时分又起床念经,再睡觉,再念经……如此地循环往复,直到过了那年的重阳节气。
      二台村关于重阳节的讲究估计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他们差不多是把重阳节当成清明节在过,而又区别于清明节,是因为这天只为祭奠那些非正常死亡的人。幺麻姑以前是个接生婆,她手中得来过很多健康的新生命,也操办过不少还没来得及活就已经死去的孩子,以及一些不幸的产妇,所以她每年“九九归一”这一天会格外忙碌而虔诚,这年的重阳节也不例外。
      从心明眼亮手艺好的接生婆到疯癫,再到举止有异于常人,幺麻姑的每个人生阶段都十分惹人注目。重阳节这天,幺麻姑拼尽全部家当,作了一场格外隆重的法事,她将自己要慰问的亡灵逐一写在黄裱纸上,请大师一一超度。名单上只有两类人,还没来得及起名的皁夭婴孩和死于难产的妇人,琳琅的名字也在其中。大家都猜测是因为琳琅三年祭的祸事让幺麻姑心理上有些挂碍,所以加了琳琅的名字。
      做完那场法事,幺麻姑就一直待在那棵黄角树下等人去听她闹磕,不分男女老少,谁去她就对谁讲琳琅的故事,不厌其烦地娓娓细述。
      那个故事是这样开头的:琳琅死得艰难哟!真是造孽呀!
      邬左茂很有钱,他到底为什么有钱没人知道,娶了6房夫人,名下总算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年少参军,很快就成了某部长官。女儿琳琅一直养在深闺,知书达理又生得花容月貌,偶尔跟着奶娘上街走一遭,总能引得众人争相观看。十七八岁的琳琅从未曾遭遇谁家上门求亲,一是因为十里八乡,难得有人家配得上邬家,二是邬家早已放出话:琳琅已经许配给了邬老大的顶头上司,只等着对方抽出空就会来迎娶琳琅。
      琳琅是怀着怎样的心境在等待着她那素未谋面的夫婿,无从考证。在她十九岁的那个寒冬,一个膀大腰圆脑满肠肥的军人带着厚礼到了邬家,一路风尘仆仆,落日时分才进了邬家大门。邬家张灯结彩,好不喜庆,彩灯照着飘落的雪花朵朵绚丽多姿……不过,人们都只看到了他来时的喧哗,却没有人看到他凌晨踏着积雪离开时的落寞与愤懑。
      幺麻姑是在那场大雪融化后被请进了邬家。
      她在深夜被人用小轿从后门直接抬到了小姐闺房,幺麻姑见到琳琅时,她正被人有绳子死死困在床沿上,身上盖了一条小被子。拿开那条被子,幺麻姑才看到了她那隆起的腹部,根据经验判断,估计已有7月身孕。当家主母对幺麻姑说:
      “要大不要小,手脚麻利点儿。”
      幺麻姑没问更多,人家怎么说,她就怎么做,配药堕胎,幺麻姑十拿九稳。可是当药送到琳琅面前时,她死活不喝。熬了一次又一次,琳琅始终没喝一口,几个壮汉摁着她强行灌了下去,她转瞬间吐得一干二净。大家折腾得筋疲力尽,琳琅的肚子依然如同高山一样巍峨地挺在他们面前。如此捱了六七日,邬左茂来了,那是他在这个事件中有且仅有的一次露面。琳琅披头散发地哀嚎,求着父亲放过孩子,邬老大冷着脸闷哼了一声,命人送来一副扎满蜂眼儿的木棺,将琳琅扔了进去,他还给了幺麻姑一桶蜡丸:
      “问她喝不喝药,问一次就堵一个眼儿,直到答应为止。”
      幺麻姑的手从一开始就在颤抖,她似乎预感到了琳琅的刚烈,但她的心里没有人性冷暖,只把主家托付任务的当作必须完成的使命。
      “小姐,喝药吧!”
      “不喝!”
      “喝药吧,小姐!”
      “不喝!”
      “小姐,喝吧!”
      “不喝!”
      ……
      “小姐,喝药吧,孔快堵完了,你会死的,小姐……”
      “不,让我死!”
      三天三夜,幺麻姑生出悲怆之情,但不是恻隐之心,她按照吩咐慢慢堵上那密密麻麻的小孔,仅剩最后一个,琳琅也没决定放过自己。
      第四天黎明时分,那最后一个孔被严严实实堵住,幺麻姑还在劝:
      “小姐,你喝药吧,只要你答应,我马上去找人给你撬开盖子。”
      棺材里叮叮咚咚,呲呲噗噗响着,算是琳琅的回答。幺麻姑知道生命可贵,立马奔出去回了当家主母,如实告知琳琅已经有生命危险。主母只是淡淡应了句:
      “由她去吧。”
      过了大半日,才来了一群人撬开木棺盖子。琳琅已经不是那个精雕玉琢般的琳琅,她面目狰狞,脸上血痕累累,裙底有大滩凝固的淤血。出于接生婆的职业习惯,幺麻姑牵起那辨不出颜色的长裙往里看了一眼,琳琅胯间有一个毛茸茸的脑袋……
      从那以后,幺麻姑不再做接生的活计,不过她在之前的几年里,从来没对人提起过琳琅。在黄角树下,她坚定地说:
      “琳琅说想住在能望见二台村的山头上,那个男人一定是二台村的,真是个该死的男人,二台村的男人都该死!。”
      4、后记
      幺麻姑死后,大家都说二台村的男人可能不是被琳琅的鬼魂索命,是幺麻姑使了手段,当然只是猜测,谁也没有证据。还有人说那个军人为了报复琳琅的欺骗,所以害死了邬老大,使得繁华富贵的邬家从此寥落,消迹。很长时间里,所有人都在推论谁是最有可能使琳琅怀孕的那个男人。当年的精壮年,几乎都在她家做过工,王湾的几个男人是长工,付三和另外几个人是轿夫……只要进过邬家大门的人,都有可能接近过琳琅,可琳琅没说是谁,也没有谁站出来承认。但刘珍知道,绝对不会是付三,她信任自己的丈夫。
      再后来,刘珍带着孩子一起去埋了那块满是抓痕的棺材盖,她坚信琳琅是个善良正义的好姑娘,不会变厉鬼害人。她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自己亲近的人,包括我的奶奶刘玉,她是刘珍的小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