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遗落的日记本 ...

  •   人生就像被上了发条的闹钟,仿佛在某个时间点,它就应该响起。而上发条的人,就是你的父母。

      1、被催婚是很多人刚入大学的宿命
      9月的杭州,天气依然炎热。杭州传媒学院却早已热闹非凡,校园里带着各种乐器的学子川流不息,各种挎大包拎小包的家长占了大多数。经常是三四个家长围着一个学生一起走,有些还是带着孩子来的,估计是弟弟妹妹一起来送哥哥姐姐入学的。三轮车一辆接一辆在校园里穿梭,那是热心的学长在帮学妹们拉行李。
      从校门口到正对的礼堂是两排硕大的法国梧桐树,一位身穿白色短袖的少年,手里拿着一把扇子,一边扇着风,一边和旁边的人开心地聊着天儿。少年的脸有点圆,肉肉的质感,看到就想去捏一把。乌黑的寸头下面挂了两个圆圆的耳朵。黑色的五分裤下面是一双球鞋。跟他一起走的是两个穿着朴素的夫妻,男的个头不高,皮肤略黑,憨厚中透着朴实;女的更矮一些,头发烫着微微的波浪,看起来,比男人精明许多。男人拉着一个行李箱,拉杆上还挂着一个包。
      “你们学校美女真多,宝儿,你什么时候能把女朋友带回家啊?”女人看着少年等回答。旁边的男人听到之后,也是笑着看少年。
      “妈,读高中的时候,你盯死了就怕我谈恋爱,连跟女生一起复习都不让。一上大学怎么就180度大转弯,我总不能马上就给你变一个女朋友出来吧?”少年有点不耐烦。
      “你这孩子怎么说话呢?我说让你马上就带了吗?这不是提醒你吗?”女人严肃地说道,“高中就是要好好学习,如果不是妈妈管的严,你能考到这么好的大学吗?”
      “宝儿,你妈也是为你好。我们不着急,你看着办,别让我们等太久就好。就你这一个儿子,还指望你抱孙子呢。”男人看情况不对,赶忙从中调停。
      “我知道啦,但是……”少年突然停下脚步,转过身对两个人说道:“别叫我宝儿了,喊我大名,陈烜,要不然,被同学们听到该笑话我了。”
      “行行行,知道啦。叫你烜,可以吧?”女人应和着。
      “可以。还有,不要总说就我一个儿子,你们还有一个女儿呢,结婚这种事,不要总盯着我一个人,多不公平。”陈烜故意故意摆出一副很委屈的样子。
      “你这孩子,净胡说,你妹妹刚上高三,用心准备高考呢,谈什么恋爱?结什么婚?”女人愠怒道。
      “好啦,妈,我知道啦。我一定尽快给你们带回去一个儿媳妇,好不好?咱们先去报道,买被褥,找宿舍,可以不?”陈烜调皮地问道。
      女人还想说什么,男人插嘴道:“好,咱们赶紧报道,办入住吧,外面挺热的。”陈烜挽起女人的胳膊,一起向前走去。
      林荫大道上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斑驳的树影中却传来欢快的黄鹂声。

      2、缘分就是我恰好捡起了你丢的东西
      根据新生报道的指引,陈烜带着父母来到了519宿舍,开门进来,空无一人。这是一个四人间,上床下桌,独立卫浴,还有自己的阳台,很是方便。
      “你是几号铺?”女人问道。
      “我是4号铺。”陈烜环顾四周找着。
      “门后这个。”男人盯着陈烜右边的床喊道。
      女人找到一块抹布,用水打湿,开始帮陈烜打扫他的桌子。男人把刚买的被褥拿出来,准备铺床。一会儿功夫,陈烜的床铺就好了。陈烜从行李箱里面掏出自己带来的画册和雕塑工具,一件件摆在桌子上。一个不小心,画册里的书签掉了出来,飞进了桌子旁边的柜子底下。陈烜找出自己带的尺子,低下头去捞,结果,看到在墙根的地方有一个本子。止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陈烜钻到桌子底下,用尺子把它也捞了过来。
      “这是啥?”女人和男人看着他从桌子底下捞了一个本子出来,禁不住问道。
      “我也不知道,在里面夹着呢。”说着,陈烜吹了一下上面的土,用桌子上的抹布把本子上的土擦干净。这是一个蓝色的笔记本,从上面的灰来看,肯定在这儿很久了。陈烜翻开第一页,是一句话——金钱即自由,看到这句话,陈烜冷笑了一下;再翻,原来是一本日记。开始记录的日期是2008年9月19号,不就是6年前的今天吗?“这是之前住在这儿的人写的日记。”
      “别人的日记,还是别看了,扔了吧。”女人说道。陈烜合上本子,“我知道了。”说着,他把日记本扔在了桌子上。
      “这收拾的也差不多了,我跟你爸就准备买火车票回去了,正好坐一夜,明天上午到家。”女人又看了一眼宿舍,说道。
      “你们真的不玩儿两天?听说杭州西湖可美了。”陈烜还想挽留一下。
      “玩儿啥啊,我跟你爸还要回去做生意呢。你妹妹一个人在家,我们也不放心。你知道,你爷爷奶奶每一个喜欢咱们的,肯定不会管她的。”
      陈烜送两个人到校门口,自己又回来了。闲来无事,目光又落在了那本蓝色的日记本上面。
      3、翻开你的故事,并不知道我会爱上你
      陈烜拿出妈妈买的可乐,起开喝了一口,然后翻开了蓝色的日记本。
      2008年9月19日星期五 晴
      终于收拾好了。同宿舍的人都还没来,只有我一个人。因为今天是艺术生报道,我们学文学的明天才报道,只怪我把报道时间看错了。
      因为没买到坐票,昨天在火车上站了一夜。到城站火车站,找到接人的队伍,一看,人家不是背着吉他,就是拿着长笛和箫,身边三四个人围着。只有我是一个人过来,就拉了一个行李箱。在等学校的大巴车过来的时候,看到给孩子买冰棍儿的家长,心里竟然酸酸的。
      有家长看了我很久,过来问:“你一个人来的?”“嗯。”“家里人为什么没来?忙吗?”我尴尬地笑笑:“是。”河南正是秋收,来报道之前,我已经在家忙着收花生,干了好几天活儿了。他的衬衫雪白,西裤笔挺,发型精神,看不出牌子的手表还反着光,看到这些,我就希望他赶紧走开。可能是怕他继续追问,暴露自己的贫穷吧。还好,他没有再说话,回去之后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一个人来的,你以后也要独立了。”那孩子冷冷地听完看了我一眼,自顾自吃冰棍儿,就当没听到。
      我办了助学贷款,还在学校的绿色通道领了很多生活用品。衣架、洗衣粉、脸盆这些都有了。在帮忙办手续的学姐说,看我拿这么多行李不方便,可以等送行李的学长回来,骑三轮车送我。我竟然脱口而出:“要钱吗?”学姐笑了,说:“不用,免费的。”等人的时候,看到旁边写着凭通知书可以免费领一瓶饮料,我观察了一会儿,确实是有人去领了,没要钱。嗓子就要冒烟的我也厚着脸皮去领了一瓶冰可乐,特别好喝。不过,最终,我没有等学长,自己先回宿舍了,因为不认识就麻烦他,还是有点不好意思。
      想起来,在家的时候,大家都在摔花生(把带花生的秧子摔在篓子上,让花生被摔进篓子),大哥很严肃地问我:“你算了你读书这一年要花多少钱吗?”我知道他的意思,嫌我花钱多。爸妈为了让我来读书,借了很多钱。家里兄妹五个,在我身上花的多了,他能用的肯定就少了。虽然他已经结婚了,分家另过,但心里不平衡也是正常的。好在,二哥和三哥没说什么,姐姐还帮我买了衣服。我得想办法找兼职做了,得尽快独立起来。
      杭州真好,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毕业了找个好工作,好好挣钱。
      看完这篇日记,陈烜心情有点复杂,再翻回第一页——金钱即自由,他叹了口气。写日记的人去哪儿了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