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据说,同性恋有两种,一种是天生的,一种是后来被掰弯的,我想,自己大概属于前者
我的初恋,也许更确切的说是暗恋,发生在小学四年级。
现在回想起来,仿佛做梦一样,因为我小时候的性子和现在简直是天差地别。直到现在,回老家看外婆的时候,还经常会提起我小时候的光辉事迹:
4岁的时候就敢跑到幼儿园门口的小卖店赊账,还奶声奶气的告诉人家“记在爸爸账上”,
小学二年级开始偷偷看武侠小说,声泪俱下硬磨得书店老板免费提供租书服务。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更是气焰嚣张,经常看到我手里举着奶油冰棒在前面走,后面则跟着帮我提书包拿衣服的小喽啰若干。。。
在家里同样可恨,记得一次天下着小雨,妈妈下班回来,就看到我家大门外站着两位“长辈”,比我大4岁的小舅舅和同龄的堂哥,二人缩肩抱头,挤在门廊下避雨。妈妈很奇怪,问他们怎么不进去。答曰:小云不许我进去。。。可怜兮兮的样子堪比被主人丢弃的狗狗。。。老妈哭笑不得,说你们俩都比他大比他高,怎么那么听他话啊?赶紧叫他们进去,别冻感冒了。进屋后就看到我嘴里叼着棒棒糖,手里把着手柄,满脸兴奋的大战魂斗罗。。。再看看身后低眉顺眼尊严全无的两只,老妈彻底无语。
。。。。。。
总而言之,我小时候就是一任性顽劣,脾气霸道还自以为是的小屁孩,用我小舅舅的话来说小云这孩子只有在生病的时候才可爱。因为那个时候,我会乖乖的躺在床上,不哭不闹,再苦的中药也一声不响的老实喝掉,而且还会像小大人似安慰父母,我一点也不疼。。。。。。
每次我听到这些小时候的趣事,都有一种非常不真实的感觉,那是我吗,那样生动鲜明的形象?为何十几年之后的我却长成现在这般内向寡言,存在感薄弱的样子?是什么影响改变了我,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化的呢?
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参加了数学辅导班,这里说一下,我的家乡是北方的一座城市的郊区县,中间有一条河,人们习惯把河的西边称为河西,属于县城富裕一点的地区;河东则都属于农村,而我家在河东偏东角的村子里。只有一百多户人家,根本没有小学校,四邻八村的孩子都要到镇上的中心小学上课,离家里比较远,大伙都得骑自行车往返,所以在我们那里看到一拨一拨七八岁左右还没自行车高的小破孩撅着臀,费劲蹬着二八铁驴的的情景并不稀罕。
镇里并没有中学,要想继续读中学,就得到河西边的学校。然而,光有钱是远远不够的,河西有三所中学,每年要招上千个学生,但是因为不知名的原因,这上千名额中只分配给河东地区25个,换句话说,每年河东边3000多小学毕业生,却只能有25个可以继续读初中!其他的人只能自谋出路,或转读中专技校,或回家务农。。。。。。可以想像竞争有多激烈,那么,怎样才能成为25人之一呢,首先,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例行的全县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只有在竞赛中得到二等奖以上的名次,才有资格参加进入中学的全县统一考试。然后依照统考分数高低排名,前25名即可以升入河西的三所学校。呵呵,现在想起来,真的感觉很凄凉,明明只隔着一条不宽的河,却这样的区别对待!河西的学生看来理所当然的事对于我们却要拼了命挤破头去争去夺!
所以,数学辅导班是我们升学之路的跳板,当然了,想进去也得经过考试选拔。我虽然性子喜怒无常,但本质上倒是个懂事的孩子,该学的该做的一点没落下,脑子里也有点小聪明,于是,省略其中鸡飞狗跳的种种,我顺利进入了辅导班。班里一共40来人,据说以后还会层层精简,我有些紧张的坐在位子上,眼睛却偷偷大量着周围的同学。多数都是一脸故作的淡漠,实则眼角眉梢暗藏高人一等的自得,毕竟都是天真轻狂的年龄,从300多人里面脱颖而出,当然值得骄傲了,连我们班所在的位置都与众不同,远离学校新建教学楼,在教工宿舍区内另辟门户,遗憾的是隔壁邻居便是辅智班,我们更愿意叫他弱智班,学校抽取各年级智力低下,或患有小儿多动症等学生组成的特殊班级,我虽然习惯性称其为傻子班,但心里并没有视其为异类,更没有什么同情怜悯之意,反正与我无关。我们班的老师导师极为满意这种安排,因为每当有学生松懈,他方便就地取材,指着一墙之隔的辅智班对我们进行威吓,再不努力,就把你们弄那边去!
上课第一天,我素未谋面的同桌便踩着铃声在老师极力克制的目光扫射下晃晃悠悠的走进教室。身上是普通到土气的校服,头上顶着和大部分男生一样的板寸头,只不过额前比别人多了一缕发梢,调皮的随着主人的步伐一颤一颤的。再加上只有一边上翘的弯弯的唇角。OK,完全符合我心目中关于小流氓小痞子的形象。等到他不紧不慢走到我旁边的座位,无视众人眼光,收拾书本劈里啪啦的一阵折腾,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刺耳。我皱了皱眉,彻底开始讨厌这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