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初见时 ...

  •   九月,北方的收获季节。
      宇银市火车站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而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广场里林立的各院校新生接站牌。
      “呜!”一声汽笛长鸣,某次列车驶进站里,随着滚滚人流从站口一泻而出,广场上更加骚动起来。
      “爸,您瞧那儿!”人潮中,一个绿衣黑裤的少女满脸红润,她身材高挑,留着剪发头,从大包小包中挪出一只手指向不远处,兴奋地冲旁边也提着行李的中年男子说。
      中年男子顺着少女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了中兴学校新生接站处的牌子,笑了笑,和少女疾步走过去。尾随其后是个穿红衫的少女,瘦长脸,头发高高挽成一把下垂刷子,显得有些调皮。后面又有几个女孩和家长也跟过来。
      接站处已有一个男生,他没有家长陪同独自上学,突然看见来了人,眼里闪动亮光,忙冲她们会意地笑了笑。
      由于陌生而显得紧张,几个人无言地站在一边,向广场四处张望张望,又回头对视微笑。今后就要在一起朝夕相处了,于是各自怀着奇特的心理由目光交流渐渐搭起话来。
      “认识一下,我叫高博文。”先来的男生首先作了自我介绍。
      “嘻嘻!”红衫少女瞧着高博文说话的样子,忍不住笑起来,笑得高博文不好意思了,才又笑着道:“我叫林萍。”又一拉旁边一个人说:“哎,这位是我在火车上遇见的孟大小姐。”
      “孟燕,与孟子同姓,梦想做天空的飞燕。”绿衣少女一笑,脸蛋上自然显露出浅浅的酒窝。
      大家都盯着瞧她,她脸一红,眯眼略微低了低头。
      “我叫肖玉琴,爱唱爱跳。”一个身体矮壮的女孩子介绍道,她头发也向后扎成刷子,脸上满是笑眯眯的神情。
      林萍听她说话爽快,也“爱跳”,又笑起来,难道,结识的新友还有比自己还调皮捣蛋的人,今后在一起可有对手了。
      又一趟列车驶进站里,冲接站处涌过来许多人,林萍暗里数数,见七八个人竟全是女生。
      说笑中已知来人又有王晓慧和陆丽丽等,王晓慧比别人显得成熟,很热情,在人群中倒像大姐姐。陆丽丽身材娇小,眉目俊俏,大家都听出她的普通话说得纯正圆润,悦耳动听。
      高博文瞧着竟多是女生,又看看自己,笑了。林萍也十分惊讶地笑着指高博文说:“瞧,他可成少数民族啦!”大家也已觉察到了,全都笑起来。
      接站车终于来了,大家忙抬上行李,各自找了座位坐好,大客车转掉头向学校方向驶去。
      大家激动地坐在车中,不停地向车窗外张望。
      啊!一纸通知书让人日夜梦想的地方就要呈现在眼前了。近了,近了,“新同学,欢迎你”,插着各色彩旗的校大门旁边的六个大字格外惹眼,新同学脸上不由露出了灿烂地笑容。
      走进大门,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道,前边是草坪花池和漂亮的大楼。道路东西也各有大楼和花草树木,不容细看,大客车已在宿舍楼前停下。
      中兴学校校园的优美洁净是声名在外的。一进大门,扑面而来的便是花坛草坪送来的清爽气息,各式喷泉也绽放出千姿百态的水花和水雾。教学楼、行政楼、宿舍楼、实验楼、大礼堂都各具特色。楼群南方,巨大的体育场内,配置着各类体育竞技设施,与又一处花坛草坪有机的衔接起来。南院又有大门,由此进去,就是学校仙境一般的南园。
      初秋时节,校园里各种人工栽种的花卉依然鲜艳盛开,灿烂耀眼,草坪花池边三三两两的学生举着相机合影,观赏着花草景观谈心说笑,体育场上传来哨声和阵阵喝彩声,广播里播音员甜甜的嗓音和着优美的音乐欢迎刚来的新生,听来倍觉亲切。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谐,温馨美好。然而,校园内脏却并非也如此平静,并为此还有些小小的波动。
      九十年代,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中还为主流,那就是培养实干专业人才的中等职业化教育学校的中专生。他们既有别于中学生,也不同于大学生,他们更有一个令今天的莘莘学子羡慕的身份,由国家计划统一招考,毕业后再由国家统一安排工作,即包分配,也就是说,考上学就等于有了工作,而且没有学费,却有固定的助学金,学习好还有奖学金。他们也是那个时代的天之骄子,毕业后成为各行各业最接地气的人才。特别是中兴学校,其毕业生密集地成为其招生和分配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和相关行业的领导和主导者,被称为“泛宇银地区的黄埔”,广泛流传过“清华、北大、中兴校”的佳话。
      今年所招九〇三班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群体,更为特殊的是:班里女生占三分之二,这在校史上还不曾有过记载,这无疑令学校感到头痛,是个棘手难题。
      的确,这是个棘手难题。搞了多年学生管理工作的校团委书记、学生处长关□□感触最深,现在搞青年工作难哪,青年热情大,可怪思想也多,易受影响。上了中专后,有的从此便打苦海中解脱出来肆意轻松,有的对学校大失所望,有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再加上国家包分配这个“铁饭碗”保险,就有不少学生感到孤独、空虚、失望、忧虑,学习不上进了,开始寻求别的刺激和精神寄托……那么在这时招回这么一个班,同种情况下,是其中潜伏着一个更大的隐患,谈恋爱必将成风。多年的事实已经说明,这是呈正比例的,女生多的班谈恋爱的现象就多。中专生谈恋爱是学生管理中最令人头痛的问题,这些成熟又不成熟的学生一旦谈上恋爱,更促进学习的无心,纪律的涣散。这问题又不像别的问题那么好办,纪律和制度治标不治本,只有引导教育。可一旦出了问题,便不好收拾,学校曾因此伤透了脑筋。对九〇三班必须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正像关□□担心的一样,为防微杜渐,学校责成团委、学生处具体负责,在关□□的主持筹划下九〇三班提前两周入学,并制定了特殊而严密的入学教育计划。但在确定班主任的时候,却有了争议,这可是举足轻重的一个角色,几经筛选,终于决定让何应书来担当这个重任了。
      何应书是规划设计教研室主任,学校高级讲师,在任教的十几年中,刻苦研究,精心教学,成果颇丰,深得学生和老师的敬重。
      何应书就这样担任了九〇三班的班主任。他先从档案中大概了解了全班学生情况,随后指定云丽霞暂时负责班里各项工作。从档案中他了解到云丽霞曾是优秀学生干部,年龄也比班里其他学生大一点,而且班里女生多,由她暂代班长是比较合适的。
      入学教育的第一天晚上,何应书来到班里组织大家座谈。教室里四十位满脸稚气的学生,只见花花绿绿到处是女生,想发现男生还真是不容易。何应书不禁微微笑了笑,二十六个女生,十四个男生哪!他拿起花名册,点名认识了一下,宣布座谈开始。
      何老师话音一落,教室内立刻变得鸦雀无声,同学们大都低了头,从天南海北远离家乡亲人来到这里的少男少女对新环境还不适应,显得拘谨和胆怯,没人发言。
      “同学们刚离开家来到学校,又听了一天的报告,总是有些感想吧?”何老师极力启发鼓励。
      还是没人发言。
      高博文几次想说,可每次心都跳得厉害,不过最终还是他第一个开讲:“我本来想上重点高中,考大学,因为家庭条件还是上了中专,不过我想,人是生活在希望中的,旧的希望破灭,新的希望随即产生,既是上了中专,我决心在四年中努力奋斗。”
      同学们一下子全把目光投了过来。高博文已不再感到拘束,反有种如释重负的轻松,经他一带头,同学们都开始发言了。
      李勇军说:“我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她支持我上这所学校,我一定深记母亲的教诲。”
      云丽霞说:“我不配给大家当负责人,因为我来学校感到很孤独,很想父母,连自己都照顾不了。”
      孟燕说:“付出多少辛苦和汗水,但许多事是不为我们的意愿为转移的,不管怎么样,我们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承认现实去努力。”
      王晓慧说:“我喜欢外语和音乐,更想去艺术学校,到这里觉得一切与我格格不入,尤其不喜欢专业,思想上转不过弯来,只有期待着让时间慢慢地去改变了。”
      同学们在继续发言,何应书时而点点头,时而顺势插两句话。是啊,同学们的话有一个明显的倾向,那就是真正如愿以偿的不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和不如意。正像关□□所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新鲜感越来越淡,加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各种问题便越来越多,更何况,九〇三班还有那个危险的信号呢,而且女生感情敏感细腻,团结也不好搞。这入学教育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