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十大名曲 ...

  •   1.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有琴曲和筝曲两种,同名异曲,风格完全不同。
      ①  筝曲《高山流水》
      音乐与琴曲迥异,同样取材于“伯牙鼓琴遇知音”。现有多种流派谱本。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则是浙江武林派的传谱,旋律典雅,韵味隽永,颇具“高山之巍巍,流水之洋洋”貌。
      ②  琴曲流水
      最早《流水》的琴曲记载见于先秦《列子》一书中的寓言,音乐形象生动,还传有文字描绘。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又称“七十二滚拂流水”,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抒发了志在流水,智者乐水之意。
      音乐时而活泼轻快,玲珑剔透,如山间小溪;时而磅礴起伏,悠扬刚劲,似激流汹涌,一泻千里,使人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中回味无穷。
      《流水》乐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此谱之《高山》、《流水》解题有:“《高山》、《流水》二曲,本只一曲。初志在乎高山,言仁者乐山之意。后志在乎流水,言智者乐水之意。至唐分为两曲,不分段数。至来分高山为四段,流水为八段”。
      第一段:引子部分。旋律在宽广音域内不断跳跃和变换音区,虚微的移指换音与实音相间,旋律时隐时现。犹见高山之巅,云雾缭绕,飘忽无定。
      第二、三段:清澈的泛音,活泼的节奏,犹如“淙淙铮铮,幽间之寒流;清清冷冷,松根之细流。”息心静听,愉悦之情油然而生。第三段是二段的移高八度重复,它省略了二段的尾部。
      第四、五段:如歌的旋律,“其韵扬扬悠悠,俨若行云流水。”
      第六段:先是跌岩起伏的旋律,大幅度的上、下滑音。接着连续的“猛滚、慢拂”作流水声,并在其上方又奏出一个递升递降的音调,两者巧妙的结合,真似“极腾沸澎湃之观,具蛟龙怒吼之象。息心静听,宛然坐危舟过巫峡,目眩神移,惊心动魄,几疑此身已在群山奔赴,万壑争流之际矣。”
      第七段:在高音区连珠式的泛音群,先降后升,音势大减,恰如“轻舟已过,势就倘佯,时而余波激石,时而旋洑微沤。”
      第八段:变化再现了前面如歌的旋律,并加入了新音乐材料。稍快而有力的琴声,音乐充满着热情。段末流水之声复起,令人回味。
      第九段:颂歌般的旋律由低向上引发,富于激情。段末再次出现第四段中的种子材料,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八、九两段属古琴曲结构中的“复起”部分。
      尾声情越的泛音,使人们沉浸于“洋洋乎,诚古调之希声者乎”之思绪中。
      ③琴曲高山
      张孔山传谱,《载天闻阁琴谱》,二段末句、三段中句、四段一句,如入穷岩深谷,千峰竞秀,万壑争流,巍巍乎高不可测。六段之旨,恍若山阴道上,水流花放,百鸟和鸣,令人应接不暇,意何深哉

      2.广陵散
      又名《广陵止息》,乐曲原是东汉末广为流传的民间音乐,据东汉蔡邕的《琴操》记载:聂政是战国时期韩国人,其父因为韩王铸剑,违了期限,被韩王所杀。聂政为父报仇行刺失败,但他知道韩王好乐后,遂毁容,入深山,苦学琴艺10余年。身怀绝技返韩时,已无人相识。于是,找机会进宫为韩王弹琴时,从琴腹内抽出匕首刺死韩王,他自已也壮烈身亡。
      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风格独特,成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广陵”的意思是流传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地区的琴曲,“散”即操、引、曲的意思。

      3.平沙落雁
      古琴曲,最早见于明代《古音正宗》,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
      《古音正宗》中说此曲:“盖取其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借鸿鸪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也。……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若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
      全曲委婉流畅,隽永清新,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在秋高气爽之季,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 ,最后歇落沙滩的情景,借乐曲淡雅恬静的意境引出与世无争的思想。

      4.十面埋伏
      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即文曲与武曲。这主要是按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类似阳刚之美与奶柔之美之分。《十面》属于武曲代表性作品。
      《十里埋伏》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时,汉军用十里埋伏的阵法击败楚军这一历史事实集中概括写成。这首大型琵琶曲,所表现的内容壮丽宏大,气势雄伟辉煌 。
      曲谱初见于清代华秋萍1818年辑的《琵琶谱》。而在此谱之前,只有描绘同样题材的《楚汉》。明代王猷定《汤琵琶传》中,记有汤应曾弹奏《楚汉》时的情景:“当其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俄而无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恐,终而涕泣之无从也。”。
      第一段落,《列营》,是全曲的引子,从鼓声与号角声开始。第一小节的自由反复是鼓声,第二三小节为号角声,这个号角音调以后还多次出现。然后是步伐音调,两次出现鼓声,并以三通鼓、三通号、三通炮结束引子。
      第二段落,《吹打》,为主题呈示部分。这个主题是进行曲式的,开始的旋律型与号角音调相联系。
      第三段落,《点将》,展开性变奏,步伐急促。
      第四段落,《排阵》,慢起转快,主题b的第二次展开性变奏。
      第五段落,《走队》,为b主题的又一次展开性变奏。
      第六段落,《埋伏》,每个东节都私利一次,好似命令与复述命令,共十次,象征十面埋伏,展开型陈述方式。
      第七段落,《九里山大战》,开始出现刀刃撞击声。
      第入段落,《九里山大战》,以搅弦手法模拟人喊马叫,十分惊心动魄,给人以眼前仅有千军万马激烈厮杀之感。紧接闯入炮声、箫声(象征楚歌),第二次再出现炮声后,进入战斗高潮,这一段落的收尾是鸣金收兵。
      第九段落,《项王败阵》。几乎完全没有旋律性,主要是一个零零落落的节奏型,如同马蹄声,然后有一个似乎是追击式的节奏型。
      第十段落,《乌江自刎》,速度稍慢,转向了下四度的调性。效果压抑。民间音乐中的这种转调方法称为“压上”。调性趋向于暗淡、低沉。
      第十一段落,《众军奏凯》,又是一个新的插部,用的是民间乐曲《五声佛》,原来的《五声佛》是慢的,现在变成了快的,记谱上速度就加快了一倍。
      第十二段落,《诸将争功》,是主题b的又一次调式变奏及展开,同第十段落一样。
      第十三段落,《得胜回营》,用的是民间乐曲《撼动山》,在比较昂扬的气氛中结束全曲。

      5.渔樵问答
      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隐逸者向往渔樵生活,希望从自然界汲取灵感,以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视渔樵为隐士的化身在青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
      曲谱最早见于《杏庄太音续谱》:“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此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
      《琴学初津》云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唉乃,隐隐现于指下。”由于音乐形象准确、生动,因此近几百年来在琴家中广为流传。
      乐曲开始曲调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飘逸洒脱的格调,上下句的呼应造成渔樵对答的情趣。主题音调的变化发展,并不断加入新的音调,加之滚拂技法的使用,至第7段形成高潮。刻划出隐士豪放无羁,潇洒自得的情状。其中运用泼刺和三弹的技法造成的强烈音响,应和着切分的节奏,使人感到高山巍巍,樵夫咚咚的斧伐声。第1段末呈现的主题音调经过移位,变化重复贯穿于全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6.夕阳箫鼓
      《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为琵琶曲文曲中代表作品之一。此曲最迟在十八世纪就流传在江南一带。《夕阳箫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
      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暮鼓送走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泛着轻舟,荡漾春江之上;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乐曲原分有10段,分别为:
      一、夕阳箫鼓
      二、花蕊散回风
      三、关山临却月
      四、临水斜阳
      五、枫荻秋声
      六、巫峡千寻
      七、箫声红树里
      八、临江晚眺
      九、渔舟唱晚
      十、夕阳影里一归舟

      7.汉宫秋月
      宫中妇女的烦恼苦闷,向来是我国文学创作的题材。相传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幽居长门宫,以千斤黄金的代价,求得当时的辞赋高手司马相如为文,企图感化汉武帝,于是司马相如遂作《长门赋》,以后,在漫长的中国文学史中,这个题材的作品,或长或短,层出不穷。同样,我国的音乐创作也比较关注这个题材,留下了《长门怨》等著名的乐曲,其中以《汉宫秋月》的影响最大。
      《汉宫秋月》原为崇明派琵琶曲,现流传有多种谱本及演奏形式,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
      《汉宫秋月》现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等。
      1.筝曲
      原为"大八板体"曲式结构的乐曲,经过长时间对旋律、节奏的调整和发展,成为一首有标题的筝曲。
      本曲意在表现古代宫女悲怨哀婉的情绪,恰当得运用了揉、吟、滑、按等技巧,风格纯朴古雅,是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筝曲。
      2.琵琶曲
      琵琶曲《汉宫秋月》:又名《陈隋》。以歌舞形象写后宫寂寥,更显清怨抑郁,共两曲,异曲同名。目前一般是据无锡吴畹卿所传,琵琶曲《汉宫秋月》共两曲,异曲同名。
      乙字调的《汉宫秋月》,乐曲旋律在抒情委婉之中包含着凄苦哀怨之情,在演奏上突出了琵琶文曲推、拉、吟、揉、擞、打等特殊技巧,细腻深刻地刻化了被禁锢在宫廷中的宫女们的内心痛苦。
      尺字调的《汉宫秋月》,初见于无锡吴畹卿传抄谱,但刘德海加上了许多音色变化及意向铺衍的指法,一吟三叹,情景兼备,很有感染力。
      3.二胡曲
      刘天华记录了唱片粤胡曲《汉宫秋月》谱,改由二胡演奏。蒋凤之演奏并整理的《汉宫秋月》,作了很大删节以避免冗长而影响演奏效果。演奏时速度缓慢,弓法细腻多变,旋律中经常出现短促的休止和顿音,乐声时断时续,加之二胡柔和的音色,小三度绰注的运用,以及特性变徵音的多次出现,充分表现了宫廷妇女之哀、怨、悲、愁的情绪,极富感染力。 

      8.梅花三弄
      此曲系借物咏怀,借梅花的洁白、芬芳和不畏寒霜、迎风斗雪的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情操之人。
      乐曲前半阕奏出了清幽、舒畅的泛音曲调,表现了梅花高洁、安详的静态;急促的后半阕,描写了梅花不屈的动态。前后两段在音色、曲调和节奏上有着鲜明的对比。
      同曲中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重复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梅花三弄》现存谱最初刊见于《神奇秘谱》。  

      9.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本是传说中的古代歌曲。宋玉在《对楚王问》中提到过:“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其曲弥高,其和者弥寡……”
      现存有琵琶和琴曲两种形式的《阳春白雪》。
      (1)琵琶曲
      琵琶曲《阳春白雪》亦名《阳春古曲》,简称《阳春》。是一首广泛流传的琵琶名曲。
      乐曲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地表现了冬去春来、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向荣,到处充满无限生机的初春景象。
      (2)琴曲
      琴曲《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唐代显庆二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列《阳春》于上卷宫调,列《白雪》于中卷商调。朱权在《白雪》解题中如此说:“《阳春》取万物之春,和风谈荡之意;《白雪》取凛冽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10.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据传为蔡文姬作,由18首歌曲组合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拍”在突厥语中即为“首”,起“胡笳”之名,是琴音融胡茄哀声之故。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唐代琴家黄庭兰以擅弹此曲著称。李颀的《听董大弹胡笳》诗中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客归。”在琴曲中,文姬移情于声,借用胡笳善于表现思乡哀怨的乐声,融入古琴声调之中,表现出一种浩然的怨气。
      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
      此曲全段都离不开一个“凄”字,被改编成管子独奏,用管子演奏时那种凄切哀婉的声音直直的透入人心,高则苍悠凄楚,低则深沉哀怨。
      蔡文姬作的《胡笳十八拍》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