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实行两都制。位于草原的上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发祥地(上都,Xanadu,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多伦县西北闪电河畔),被称为上京、滦京和夏都,是“圣龙起飞之地”,也是连接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中原的大都(Dayidu,今北京城的一部分,北至元大都土城遗址,南至长安街,东西至二环路。元大都城街道的布局,奠定了今日北京城市的基本格局)是元代的黄金家族建立全国政权后的冬都。上都与大都之间的驿路有四条。皇帝每年夏季在上都理政(四月间开始去上都),秋凉时(八月)返回大都。
-
中原只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所建立的蒙古帝国的一小部分,但到了第二位皇帝元成宗时代,元朝成为了大蒙古帝国分裂出的其他四大汉国(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的宗主国。自元世祖忽必烈以来,元代皇帝每年在上都、大都间驿路上巡幸往返,带着众多的随扈官员和上万人的护卫人员。这段上都、大都间的皇家驿路,就是巡幸中办理朝政之所。大量的扈从诗记述了驿路的风情,历史地再现了驿路沿途的人文风貌。百年间的皇帝巡幸和随扈理政,百年间的扈从诗文,成就了上都、大都间的历史之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这是元代特有的风情风貌。清朝时的漠南漠北著名王公都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小说后面还会涉及。
-
上都是元朝贵族建立的草原都城,又叫做金莲川,借鉴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融汇了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开放多元,成为当时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大都市。许多诗文中记叙了”白翎雀”歌和”十六天魔”舞,作为元代皇家宫廷传唱的大型歌舞,可惜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世人难以一睹全貌。元朝皇室对于宗教兴趣浓厚,极力推崇伊|斯|兰|教与藏传佛教乃至景教(基|督|教分支,忽必烈生母信奉的教),对中华文化则采取与西亚文化(即伊|斯|兰|文化)并重的模式进行发展。
-
因此,元代思想多元化、商业经济发达与交通便利,贸易限制少,元帝国强盛,是东亚地区的富裕大国,在欧洲人马可波罗的游记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盛况。因理学影响下降,下层人民和青年男女,蔑视礼教违反封建伦理的举动越来越多,元代文学作品出现众多违背封建礼教的人物,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元代风貌和大众所熟知的清代桎梏风格有明显的差异。清朝的很多宫廷佛事活动传承于蒙藏,可对元代风情作管中窥豹,小说后面会涉及。也因为这个原因,乾隆对回部的战争和纳容妃是一个传承世代巨大家国梦想的实现,元朝虽然领土辽阔,并没有得到回疆(主要信奉回教,就是伊|斯|兰|教),当时拥有回疆的察合台汗国只算属国,及不上清乾隆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