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饽饽】满人把一切干粮类食品都叫做饽饽。满族是渔猎民族,长期在野外捕猎和征战,携带黏食类饽饽,既省事又抗饿,所以他们喜爱粘食,喜食蜂蜜,爱喝糊米茶,慢慢地养成了在居家日常饮食中也吃饽饽的习俗,并且在婚丧礼俗以及祭祀祖先和敬神时也多用各种饽饽。随着满族人入主中原,也将这一习俗带入关内,成为北京一带的各种小吃,如“萨其马”、“驴打滚”等已成为有名的小吃。清中期后,各大城市都有饽饽铺子,做各种饽饽,较出名的有“大八件”、“小八件”等。饽饽是对各种糕点的统称,主要有糖火烧、燕窝酥、牛舌饼、茴香饼、佛手、马蹄等30多样花色。饺子在满语里叫【煮饽饽】,冬至必煮。仿膳煮饽饽只有栗子大小,汤汁酸中带辣,既开胃又暖身。
-
【裕陵】因为被盗,地宫被发掘,我们今天可以看见里面的华美,如此节中所示。而康熙的景陵地宫(也被盗)和雍正的泰陵地宫(盗墓未成)公众并不可见,只能看见地上部分。地上地下的规制应该都差不多,但裕陵地宫应该是代表了清朝陵墓地宫的最高成就,建筑设计和精美的石刻以及石门的设计均是巧夺天工,别说在那样的时代,就是在今天,也让人叹为观止。石刻内容全部源于藏传佛教。
-
景陵是清朝皇家陵寝中第一个废除火化实行土葬制的陵寝;康熙首开皇帝陵内先葬皇后,不闭石门,以待皇帝的先例。雍正元年,雍正因允祥之故,将其母章佳氏追赠皇贵妃,并葬入景陵地宫,开创皇帝陵内袝葬皇贵妃的先例。泰陵地宫里葬有雍正,孝敬宪皇后和敦肃皇贵妃(年贵妃)。如果没有先例,可能裕陵地宫里只会葬有乾隆和孝贤皇后及孝仪皇后(即令妃)。乾隆生母孝圣宪皇后自己不愿葬入泰陵,乾隆帝于乾隆二年专门为她修建了泰东陵,前后历时六年,是清西陵3座皇后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超过慈禧的定东陵。据清宫档案记载,泰东陵地宫(未发掘)的地面不是用条石铺墁,而是用金砖铺墁,是清陵中第一座雕刻经文和佛像的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