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书中总总,不过本人历世十几年来梦中所获,梦中之事,大多颇为怪诞,不讲章法,其中人言语,服饰,习俗,建筑不必一一考究,看官若是读来觉得有几分趣味,自是欢喜。若觉毫无章法逻辑,纯属瞎扯,亦不必污了自家眼睛,离去便可。
      一.
      这日正是腊月二十三,俗话说“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堂倌粘;腊月二十四,轻度需吃素;腊月二十五,吃鱼为大补;腊月二十六,备年炖大肉;腊月二十七,快刀宰公鸡;腊月二十八,馒头白面发;腊月二十九,顺心多吃藕;腊月三十过大年,大盘饺子庆团圆。”这年啊,从这腊月二十三就得算起,直至那正月十五上元佳节才算将这年顺顺当当的过完这年了。
      这天方露白不久,已能渐渐听见人语声,或是推门开铺声,或是路人低语声,或是商贩叫卖声……因着天尚早,虽众声皆有,却是有种鸟鸣山更幽之感,河边烟树林立,河内烟雾未尽,愈发称得静谧。然,不多时,人声渐沸,这南堰城本就是人杰地灵之地,富贵温柔之乡,就是那天宫的仙子下来,只怕也要流连忘返。那文昌路上,处处拥门,茶坊酒楼,勾肆饮食。纵使是平日里,也是热闹非凡的,况今日祭灶,街上布满了行人,一来为了买些年货以备接下来十几天的大年,二则为了今日的祭灶买些糖果,料豆等。巷口垂髫小儿围成圈儿,蹦蹦跳跳唱着童谣:“二十三,糖瓜粘,老爷要上天。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不过须臾,人气便将昨儿个伏了一夜的雪化作吊挂屋檐的珠儿。
      言自此,想必看官心中已了然,下叙一杆子事必是发生在这城中,只是这一番叙述下来,却是无法推出言何家事,言者又有何值得说道。莫急莫急,君且听在下慢慢道来。

      你且往那城东方向看,矗立着座府衙,院外粉墙环护,院内甬路相携,山石点缀,垂花门楼,抄手游廊,未入内窥探,不知其中妙处。府外立两个大石狮子,尽显庄严肃穆之气,从外看来,真真是一户规矩深严,知书达理的人家。
      这便是沈府了,南堰城内一等一的人家,这沈家原是沈先忠当家,从商多年,在这南堰城创下了一片天地,富甲一方,他这一代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人虽有了钱路,但早些年在官家面前吃了亏,觉得再有钱,毕竟自古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若是哪一日官家铁了心真要你死,那无论如何也是逃不过的,大半辈子创下的基业,朝夕化为乌有。
      故此沈先忠十分注重儿女的教养,并致力于与官家结上关系,于是花了大功夫将大女儿培养得知书达理,落落大方,最终与当地府衙成了亲家,不几年,那姑爷争气,便慢慢升到了户部,去了京都。其余的三个儿子,老大无心官路,生意却是不错,沈先忠仙逝后便把生意做到了南边去了。而南堰城的家业大都留给了老三。老二老三虽进了学,但个人有个人命,老二派任衮州布政使,奈何天公不作美,赴任途中路遇歹人,一家老小惨遭横祸。老三名文志,字学之。任了南堰城的府衙,承了沈家老宅,在这南堰城也算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天下三分,句茆国大大小小十几座城池中,这南堰城也算得上是上城之地了。
      但沈老爷觉得自己这样还是不行,家族基业不可止于此。于是比父亲一代更是注重子女教养,什么君子不施其亲,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列了几十条家规,因而沈家子女,戒淫戒奢,又有正室未犯七出,不可再纳妾,是为防止宠妾灭妻,贪恋美色,家宅不宁这等丑事发生。正是这样的思想,沈老爷与沈太太相敬如宾过了大半辈子,育有五子二女,可惜二女儿未足七岁便夭折了。家训虽严,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人入凡世,势必要历人生六苦,尝遍世间苦乐,故而那轮回簿上,总是要将各色冤家化作一家,方化作人间万象。不再话下。
      府内人员流动,或洒扫,或劈柴,或整理,忙得不可开交。饶是如此多人,未见半分荒乱,各处有条不紊。
      府东一小院内,一妇人入了月洞门,转入室内,微微向榻上那位行了礼,端端坐在榻下的梨木雕花小椅上,正位榻上那位头发有些花白,约莫六十来岁的样子,一身暗云纹蓝罗曳撇袍,有一下没一下的拨弄手中茶杯,这便沈老太太,沈老爷的发妻。一旁站着穿浅绿色下裙,米白色绣花上袄的丫鬟碧露。
      “都安排妥当了吗?”沈太太抬眼问道。
      梨花椅上那位相貌身材纤细,眉清目秀,二十六七的样子,看着确实温厚平和,眉目间微带几分愁容,倒不是今日心情不佳之感,而是貌似长时间压抑所致。
      女子放下手中雪白茶盏,语气温柔的答道:“是,母亲。今日祭灶一应事务已安排下去。”
      “各处院落可收拾妥当了?切记不可铺张浪费,往年都是老大媳妇料理,今年他们搬到城西,你头一回,我总归有些不放心,你有何事不懂,大可问我,不必拘着。”
      “是,一应都照着往年安排的。只今年大哥家搬出去,想来还是依旧住原来的墨渊居。”沈家虽说大儿子别住,但不过是因沈家老大平日要照看生意,而这南堰城的生意大多开在城西,这一东一西,少不得路上花些功夫。索性在城西选个小院一家搬了过去。到底家未分,逢年过节便都要回来团圆的。
      顿了一顿,又道“四弟弟家那位小千金,我原还想到哪找一位好的乳母帮着照料,可巧前几日英儿的乳娘便向我推荐了一位。”
      “嗯,思虑倒是周全。他自家必是带了乳娘过来的,只是却不影响你安不安排,你可明白?”
      “儿媳明白。另有的,叫管家再另雇了五位粗使婆子,五位小厮,五位小丫鬟,您看是否足够?”
      “够了,那些个贴身照顾的他们自会带着,用旁他倒使得不称意。另外每个院子再置两个丫鬟婆子,挑些伶俐的。叫管家去周家娘子那儿找,我们家自来是从她那儿找人,是个心实的。挑来你也过过目,学着看看人。”
      “儿媳谨记。”妇人起身微微行礼,复又落座。这妇人是沈三爷的媳妇,沈家的三夫人,本是离南堰城百里外的泗水镇一户员外家的女儿,原性格也不是如此安静,但能嫁入沈家已是高攀,又听母亲说大户人家规矩多,字入了沈府,未敢多行一步,多说一句,向来都是别人说着,她小心回着。加之沈三爷又不是一个好相与的,性格更显沉闷。又闲话了几句,沈老太太便叫她回去了。
      三夫人走后,沈老太太招呼身边的碧露:“你找个人去把三儿找来,这几日又该敲打敲打他了,收敛收敛性子。”
      碧露回了话,在院子里招了一个小厮沈贵,叫他去传三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