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太后早早就端坐在行宫的中庭等着我们的拜见了。
领头公公是个很体贴的人,知道我们母女第一次进宫,不知宫廷礼仪,特地在一旁示范,先向太后行初见大礼。我们跟着他,左边一跪拜右边一叩首的,几个动作才成一套,与此同时口中念念叨叨几句长命千岁之类根本就不会实现的空话,才算是初见礼成。
其实下跪的时候我内心依旧是纠结的。男儿膝下有黄金,可女儿家又何尝不是呢!我只跪天跪地跪父母,哪有初次见面就要对个活着的陌生老太太下跪的道理呢?!
妈妈知道我在这环节定又要搞事,也没了平时的温和好脸色,快准狠的给了我一记眼神杀,看得我整个人直哆嗦,也再也不敢纠结,跟着公公一起跪下来妥协。
进宫前我们就知道这太后年纪并不算大,但真人看起来确实有奶奶辈的苍老之态。想来应该是古人平常不懂保养,瞎养生,且太后这种位分大人物平日里免不了的要常常端着个老太太的架子。长此以往,就算岁还未老,形也先老了。
思想还在开着小差,太后先开口说话了。对于我们母女的到来,她老人家还是非常高兴的。我想这都是父兄攒下的“好人卡”跟“有钱人”功劳,心里又忍不住小小吐槽起古人还真现实来。
“从前我外家的表叔公,跟文氏丈公有缘同从大兴赴京赶考结缘,路上叔公盘缠不巧被盗贼惦记上,幸得文丈公搭手相助,与叔公同享一布袋馒头,才得顺利进京,并中举人。可惜文丈公好人福薄,未能中举,试后也未来得及言谢,就失了联系。如今闻得你文家乐善好施,家中男儿文明更是医者仁心,毕生才学为时疫与百姓贡献,大功一件,哀家甚喜。一查,不怪,还真是大善文丈公后人。哀家很想见一下文明,可宫里有宫妇人不可面见外男的规矩。只好把文明家母与妹妹女眷召来感谢。”
听到这里,我和妈妈才悄悄松了口气。要知道我们家在进宫前一直为未能查到跟太后的亲戚关系担心要不要掉脑袋的事情捏了好几周的汗呢!还真难为她,那么远的关系能生拉硬拽搭上就算了,还能记得这么清,这丈公那表系的,连我这后人都语焉不详呢!这可真不是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呢么?老祖宗的心得还真是智慧通透!
妈妈也像是这百转千回关系听绕进去了,太后语毕,她也只呆呆说了些“托您的福”之类的套话,小心应付着。
太后醉翁之意不在酒,一顿话下来,虽说得文绉绉的,但我也能听得出来她整个话题中心都在围绕着文明。比如“文明平时看些什么书”、“文明这么大龄仍为娶亲是为啥”、“文明为什么不学中医啊不然可以来太医院上班啦”……全然忘了来面见她的活人是文母和文妹,于是场面很快陷入了无话的尴尬中。但太后毕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了,见场子冷了下来,也丝毫不见尴尬之色,权当我们母女二人是透明,该放空时还是放空,一点也不带怯场的。看来她老人家还真是跟我们家的亲戚关系那般,非寻常人也。
“这茶真是极香呢!”妈妈终于坐不住了,率先起了话头来。
“是雨前龙井。”太后依旧是淡淡的,并不对妈妈好心把场子炒热有所触动。
“……”于是场面再次陷入冷场。
不过这次太后并没有让我们尬得太久,不免俗的进入一个围绕我家许久的“正经”话题中去。
那便是,催婚。
“自古以来,女子大事头一等,便是婚姻大事,怎么到了你家中,一双儿女早就熬过了适婚的年纪,也不见有所安排?这可是母亲失德,叫子女面上也无光。”太后这好大一顶帽子扣在妈妈头上。
婚姻是大事,不错。但在我们家,婚姻的自由才是真正大事!明朝的结婚年龄合法性待考究不说,我们这年岁的君子,就该对社会有所为,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己任,随心所欲,自我安排自我负责,不为婚姻所累,亦不累配偶。可现在怎由得她一个外人仗着关系不明的远亲架子来对我母亲说三道四?
这下我可听不过去了,撸起袖子就要跟这个老太婆好好讲讲道理,嘴上比试一场高低。
“你可别胡闹!”妈妈在一旁不动声色地狠拉了我一把,低声斥责我。然后面再转向太后,继续毕恭毕敬道,“是民妇的不是,多年来只顾着为家计奔波,耽误了兄妹二人的终身大事。且商人家家的,也无甚好人家看得起,实在惭愧……”
太后对母亲谦卑的态度似乎非常满意,赏了她继续喝茶,又循循善诱道:“文氏何须如此妄自菲薄,如今你文家在京中也算熬出了头,不必再叫他兄妹二人受身份所累。即便是商人家,又如何?文丈公于我张家有恩,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定当涌泉报之。今日就由哀家做主,高门官宦中世家女子的名册下去后便递到你文府上,叫文明选了、择了合眼缘女子回了哀家赐婚即可。”
这话实在把我母女二人顿时雷得外焦里嫩,合着新人进宫大礼包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嫂子任选?也未免差太多了吧!
可就这样呢,还不算完,太后像是忽然想到什么似的,继续补充道:“凡夫俗女,文明定也看不上。这样,蔡乙年,适龄的公主郡主列个名单,剔了八字不好的,是日交上来,哀家要亲自选。”
身旁的公公得了令,恭恭敬敬道了个“喳”,就赶紧退下去操办了。
我心中不免对文明匆匆的婚事感到幸灾乐祸,同时又存了小小的担心。文明自恃长相优越,性子生得可傲娇了!放眼京中,要说自恋程度他认第二,就没人敢第一,还因着这茬平日里没少打压平凡的我长得跟他一点儿也不似亲兄妹。一般可没人能受得了他!现在好了,公主是皇亲,娇生惯养的,势必比他还优越,日后要真从了太后之命把公主娶回家,可有得他好受的!
越想越觉得不久后能看到文明的笑话感到窃喜,偷偷笑出声来。
这一嘲笑可不打紧,重男轻女的太后瞬间也记起了文家还有我这么个没出息的次女还未收拾干净。
“文青。”听得太后唤我,身体像是有电流通过,整个人没忍住打了个激灵,灵魂也跟着出窍。但首领姑姑的眼神示意来得很快,我迅速回过神来,再战战兢兢挪到她老人家面前,马马虎虎的,行上个匍匐大礼。
太后似乎对我行礼路数不对感到不太满意。但最终还是体谅了我是个第一次进宫的“野丫头”,也没再多指责言语,便允许我抬起头来跟她说话。可这一个抬头,太后对我的不满意度瞬间就攀上了巅峰,只冷冷总结了一句“生得可算不得上俊”就完了。可是大姐!您刚刚给文明的溢美之词可是有如滔滔长江水般绵绵无绝期的啊,怎么到了我这里就一个字儿都不舍得给了呢?这重男轻女未免也太明显了吧!
好吧好吧我认了,按照大明话来讲,我确实不俊,再加之家里还有个同胞哥哥珠玉在前,更衬得我是个彻头彻尾的丑小鸭了。可即便如此,再怎么横看竖看的,我虽跟沉鱼落雁倾国倾城啥的不沾边,也至少能担得起“可爱”二字的名头吧!怎就如此遭她老人家嫌弃了呢?
我心酸至极,但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皇帝年方十五,你虽说不得是上上之配,但也算得是哀家外亲表侄女,嫁作君王妇,尚可。回去给你祖宗磕头,谢他们英灵庇佑吧。”太后宣布道。
虽然我的古中文造诣烂,但是刚刚她老人家话里是提到了“嫁”这个字眼吧?所以她是也给我指了婚事么?而且她提的对象是“皇帝”吧?请问这个“皇帝”是我跟我脑子里一个意思的“皇帝”么?确定不是把我许配了给个正常人?……
“小姐,欢喜过了?还不赶紧向太后谢恩?”没等我从胡思乱想中回过神来,还是那位首领姑姑,提醒我要再一次叩头了。
“太后……恐怕这不合适吧?”我妈妈的古文水平比我好,很明显她已经听懂了全部意思,这不赶紧就上前制止挽救我人生来了吗,“文青粗俗,出身也不好,哪配得上嫁给圣上,还请……”
“文青无才无貌,确系高攀,”太后毫不客气的打断了妈妈,语气里也开始有了些微愠意,似乎在怪我们母女不懂她提拨的用心良苦,“新皇刚登基,根基不稳,需要权钱支持,你文家虽无权,但胜在为富且仁,还是哀家的外亲,更重要是,她哥哥文明名声甚好,要不这等好事也轮不着文青!”
“可……”妈妈还想着推辞,但很快又意识到这不是讲理的地方,只好心有不甘,带着我谢恩,“谢太后提拔之恩。”
“皇上驾到!”还不等众人反应过来,门口的公公传令进来。
这下身边的公务员们可够忙了,赶紧把我和妈妈请到隔壁的内庭,还在入口处放下帘子,告知我和妈妈是外命妇,所以不能面见圣上。
我们母女虽然被这皇宫规矩折腾了大半日已经够呛,但此刻也还是只好照做,换了地方继续跪下,等待下一步命令。
“太后有客人?”皇帝给太后请完安后,看见落下的帘子,好奇道。
“哀家的外亲,京城的文氏。”太后答道。
“可是治疗时疫有方的西医文家?”皇上的语气激动了几分。
“正是,”太后依旧端庄有度,不疾不徐地回着他,“文家母女头一次进宫,哀家欢喜,便留着她们说话久些。方才哀家已经做主把文家小女儿文青指给了你,文青正是文明的妹妹。”
听到这句话我又忍不住翻了白眼。这太后的话说得可真是板上钉钉,你老人家是指婚了,可老娘我还没同意呢!要你在这里乱点鸳鸯谱吗?可无奈祸从口出,心里虽不爽,可为了安危还得守着时代的规矩。此刻我心里只指望这官大一级的皇上能赶紧收拾了这多管闲事的老太婆,再把她的自以为是好生斥责一顿,原地宣布朕的婚姻朕做主,别叫她再三八多事!
可皇上实在太辜负我了!只见他沉默了半晌,最后竟跟太后谢起了恩来……
是的我没有没看错!这厮的确是在谢恩……谢恩……恩……
我只觉得两眼一抹黑,要不是旁边贼有眼力的姑姑扶着我,我真的能当场就气昏过去。
“不知文小姐平日可都喜爱做些什么?可否同朕分享一二?”隔着帘子,少年的身影映在了上头。
看来少年虽已为天子,但还是保有年方十五才有的好奇心,被隔在外头,也还是想借着搭话的名义好看清出“未婚妻”长什么样子。
我也很想让他看清楚了我好悔婚啊!于是瞬间振作起了精神,开启了叨叨的话唠模式,把自己没文化又废柴的真实形象双手奉上:“民女平日之事,皆是小事,双亲忙于各自生意,兄长也日夜待在医馆照料患者。我闲人一个,偶尔帮忙家人,却都被嫌粗笨,帮忙全是帮倒忙,要我在家乖乖读书。可民女不喜诗书,只爱花猫小狗。如此,家里便辟了大一块园地让我养宠,故现在大多时都一个人待在园子里照料动物,除虫喂食铲粪涮洗……无一不亲力所为。”
“哈!”我话刚落下,皇上像是听了段子,就捧场的噗嗤一笑。
再偷偷看看危襟正坐着的太后,此刻脸色已是多云转黑云。
“文小姐当真是可爱有趣!”这位弟弟很是给我脸,一点也不像他伯母,毫不吝的就给我的这一番胡言乱语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好让我顺着下台阶,“朕还想与你再深深叙话家常,可今日只向太后请安便得离去,心中很是可惜不舍,只待来日能与小姐再聊天。”
然后善良的皇上便弟弟退场了,我们母女才从内庭出来。
太后这次应该是真累了,出乎意料的没有指责我刚刚的胡言乱语,只高高在上跟妈妈在寒暄了几句,便让蔡公公送我们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