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凤非离,非离、非离,当初宫棣的父皇在徐熙继承凤阳王之位时,赐下的这个名字,取的是莫要背离之意。只可惜天生就不是他人掌中之物,任是幼时被扣于宫中,身为太之伴读,也早就学得了人前作戏的功夫,示人以怯弱之相。待后日得以回到邺州,自是笑傲江山,气霸山河,如若不是有宫棣在的话,恐怕真的不会甘于皇权之下吧。
      《凤非离》,当初看到这篇文时,实则是不太想看的,无它,于是对龙凤作题的文章生来就没有什么兴趣而已,后面他人那么大力推荐,便也试着翻翻,倒也不失一篇佳作,虽然偶有硬伤。
      在人物的把握上,凤非离这个人物是很讨喜的,霸气又不失温柔,谈笑间却敌于无形,强势而心思细密,私以为作为君皇,他倒是更适合的,拢络人心,斩草除根,他都可以做得不留一丝痕迹;而宫棣总是太柔弱了些,虽然作者一味的在书中写他生于帝皇之间,皇后嫡长子,处于政治斗争之下,如何地从原本的天真率直到后面的冷面无情,心机深沉,但在种种种种的事件看来,他仍只是最初的那个人,心地柔弱,性格中又有隐藏的悲观。想得到的、留恋的,放在心中一遍遍的温习,可是最终,但他必须要舍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却又犹豫彷徨。身在帝皇之家,他最终成不了在混沌的局势里最先找准关键的英主,他——只能成为太平盛世下的贤明之君,永远成不了独创盛世的英明君皇。还好,他有凤非离。真的,读到后面,越来越那么感叹,还好……他有凤非离。
      如果凤非离对他无心,邺州有心作反,必夺他皇家天下,看不出那天子权势有什么压得住凤阳皇的铁甲精骑;如果不是凤非离,他莫说是登上那九五之尊,怕是连太子之座都难以保全,更别说是他的母后,和那“单纯”的皇弟。回皇城,是凤阳施压,保得他周全;东山再起,凭借的是凤非离的一纸文书,效命的是邺州安于朝中的势力;于预朝政,背后倚得是凤阳的助力;就连外族入侵,最终也是邺州出兵,保得他皇家威严。后来,他那个父皇会忌他三分,大抵也只迫于他背后的势力,邺州凤阳一族,如若不是心系于他宫棣之身,又何必甘于人下之臣。所以对于宫棣此人,我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作为帝皇,他太弱,只有一张貌似坚强的躯壳,那还是凤非离为他撑起来的。作者可能想塑造的是一个内心有着暗伤的强势帝皇,没想最终我看到的却是这么一个结果,只能说,事与愿违吧……
      还有一点也是质疑,在文中,作者明确的说,在柳儿死后,宫棣形神俱伤,避祸于邺州,而那时,凤非离才真的爱上他,私以为这个设定背离了人物的性格。依着凤非离那狂傲的性格,如果不是心系于宫棣,他根本不会因宫棣的要求而出兵为朝廷抗敌,正如他一开始所说的那样:于邺州有什么好处?其次,如果无心,他根本不会守在山中三日,摘得霜果,只求保宫棣百毒不侵;他也根本不会因为担心宫棣,而千方百计剥去他的面具,只求他露出真性情。就如他后面一直表现的那样,他根本不是那样“温柔体贴”的大善人,从小的教育早就让他学会了如何计算得失,权衡利弊。
      说到这个,就不免又想到了《昨天》,同样是一方强势,保得另一方周全。只是荣与将之与黄生,却是“我给你,但是要你来夺”,斗智斗狠,虽然手下暗地里是留了情面的,但是面子上却早已过手几十招,素来是欣赏这一种的,绝非全然的弱势,也绝非是一方简单的给予,另一方简单的接受,所以宫棣,终还是差了一些。
      至于琛棣,我真的是无话可说,身为帝皇之家,“单纯”若此,我也不知是该说他蠢还是他刻意装蒜了;而闻烈,无论作者想把他写得如何人中龙凤,仅凭他对宫棣的那番认识,就只能得出四个字——不过如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