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解说 ...

  •   “感冒了?”他赤红的双眼、浓重的鼻音,毫不意外地引起导演刘安的注意。
      他昏昏沉沉地点头,四肢百骸都浸透着一种深深的无力。
      是有多久不曾感冒过了?
      似乎从爷爷生病那年开始,他突然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那么多想做还没有去做的事情,还有想见还没有见到的人,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一种透骨的悲凉,悲凉得仿佛连生病的资格都没有。
      他仔仔细细地照顾自己,这些年别说是感冒,就连喷嚏都是少有的。
      “你去吃点药,睡一觉。我跟剧务说一声,上午就先不排你的戏份。”刘安关切道,安慰地拍拍他的肩膀。
      黑甜一觉之后,他顿生一种病去如抽丝的轻松畅快。
      没有阳光的影视城,天色一如既往的阴沉。窗玻璃上的细碎声响,让他情不自禁地推开窗户,一颗颗雪粒落在窗沿,很快便只留下斑驳的水印。
      他拿起手机,点开天气预报,雨夹雪的符号显得有些陌生,就如数年未见雪影的南方,让人情不自禁生出一种空间错乱之感。
      “幸好只是飞机延误,不是航班取消,不然我就赶不过来了。病得这么重,也不知道去医院看看。”不知何时抵达的龙龙庆幸不已,将米粥摆在桌台上,配合着喋喋不休的絮语念叨。
      “不过是感冒,哪里算得上病重?”他反驳道,将米粥端起,温暖沿着喉咙进入肠胃,熨帖至极。
      “冬天来了,还是小心点为好。”龙龙摇头道,随口说起自己的际遇,“我过来的时候,在飞机上遇到杨老师,她可就捂得严严实实。”
      “她已经来了?”虽然已经从导演那里知道她归来的消息,他仍然忍不住惊喜。
      “可不是,我们还聊了一路。”龙龙开心道,有种遇见偶像的惊喜,“我还好奇地问她怎么只录了一期节目,这才知道她上回去录节目是帮朋友救场的。”
      救场?这倒是像她会做的事情。他无奈地笑笑,对在意的人,她似乎永远学不会拒绝。
      想到她,他三两口将米粥喝完,急不可耐地站了起来,对着龙龙催促道,“收拾一下,我们去摄影棚吧!”
      “马上。”无奈地看了眼自家艺人,自那次打架事件后,龙龙对自家艺人的心思更多了几分笃定。
      待俩人出门,街面上只剩下最后一点湿漉,雪粒却是再无半点痕迹。
      化妆室里,沈远哲熟练地换上戏服,化妆师熟练地调色,仿佛磨合了千百遍。
      “快杀青了,想到不知道多久才能再见到大家,就很是不舍。”第一次跟组的青年化妆师,情绪有些低落,手上的动作却没有任何停顿。
      “是啊!快杀青了。”他闭着眼睛,任化妆师在脸上施为。在娱乐圈谋生的他,很早就学会了平静地面对每一次离别。然而这一次,青年化妆师的话,还是让他有些怅然若失,不由自主生出一种浓浓的不舍。
      沉默,在小小的化妆室里荡漾。杀青之后,回归正常生活之后,他要用什么理由去见她?
      他望向她惯常坐的位置,果然见到她熟悉的身影。
      久坐不适的她,不时揉揉挺直的脖颈。
      “杨老师,先喝杯茶,休息休息!”刘晓晓适时地将茶水递到她的手上,明媚的橙红被盛放在薄薄的纸杯里。
      “怎么突然开始喝红茶了?”飘荡的地瓜香终于有了答案,杨书闻了一会茶香,抿了一小口询问道。
      温热的茶流进胃部,安抚了她高度紧绷的神经。
      “沈老师准备的,说是红茶养胃。”刘晓晓解释道,端起杯子也喝了一大口。连续高强度的审片,虽然她只是协助做记录,仍觉得疲惫不堪。
      这时节,寒气正盛,生热暖胃的红茶,倒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养胃?杨书不禁眉头微蹙,端着茶杯的手微微一顿。
      他的胃也有毛病吗?似乎从未听他提起。
      心里这般想着,她不自觉就将疑惑问了出来。
      “艺人嘛,大多三餐不规律,再加上减肥保持体型,肠胃有毛病是很正常的事情。”刘晓晓随口解释道,说着说着脸上浮现出几许奇怪来,“话说回来,我也没听说沈老师有肠胃方面的毛病。他的助理前段时间过来送茶叶的时候还在说,沈老师平日就不怎么爱喝茶。”
      杨书不禁哑然失笑,不由得想起沈远哲以前只爱灌白开水的习惯。说他不爱喝茶,恐怕还是照顾他的面子吧!
      在她的印象中,大凡从事文艺工作的,为了标榜文艺,或者附庸风雅,品茗、诗画、书法、琴艺等,或多或少都会有所涉猎,即便不喜欢也会遮掩一二。如他这般坦率的,倒确实少见!
      杨书歇息间,工作人员已进入化妆室,通知沈远哲该上场了。
      他撩起戏服大步而出,因为早已将剧本吃透,很快便进入了角色。
      “好,下一条!”看了看拍摄效果,刘安果断宣布进入下一场景的拍摄。
      直到拍摄剧中的一场大型冲突,林继辉和莫美美的对手戏,让刘安生出一种莫名的违和之感。
      “杨老师,请您过来一下!”刘安示意摄影暂停,挪了把椅子在摄像机面前,邀请杨书一起回看拍摄片段。
      “这一场,您看看。”刘安将剧本摊开在桌面,指了指拍摄片段。
      反复观看了数遍,结合之前的审片,杨书才基本摸清问题所在,“人物的性格展示,与所处的时代环境之间,出现了逻辑上的割裂。人物形象转变的不自洽,造成了观感的违和。”
      几乎在杨书一说到问题所在时,刘安立刻就反应了过来,将随组编剧和两位演职人员召集拢来。
      “不是很大的问题,主要还是大家存在的惯性思维误区。我们先说说汉代丝绸之路的起源。”对着剧本描述的片段,杨书思路清晰地解释道,“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最初的目的是想与月氏结盟,一起攻打匈奴。当时河西走廊尚未开辟,张骞取道匈奴,却被匈奴抓获。之后逃到大宛,经过康居到达大月氏。月氏虽然被匈奴所破,却在西南击败了大夏。等张骞几经辗转抵达大月氏时,大月氏因为已经有了肥沃的土地,失去了复仇之心。张骞虽然无功而返,丝绸之路却因此而开启。”
      她的娓娓道来,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渐渐将剧组其他几个演员吸引了过来,他们同样是照着剧本进行演绎,却很少结合剧本背后的原因进行深思。
      “汉代初年,盐铁经营由民间商人掌管,甚至私铸货币屡禁不止,大部分商贾不需要冒很大的风险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初年。武帝继位后,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财政,又发行五铢钱,从根本上禁绝了私铸货币的可能。之后,算缗和告缗制度的推行,大大压缩商贾的生存空间,致使大量商贾破产。”杨书由深及表,从社会深层原因讲到人物表现,“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故事的主人公铤而走险,踏上了丝绸之路。丰厚的获利、对丈夫跑商的担心和重农抑商的环境危机,构成了商人妻复杂的感情世界。”
      “可以说,故事的前期,商贾与官府的对立,自成一个阶段。”杨书分条缕析地对故事架构进行解读,“但是因为近古的原因,汉代商贾不同于后世的唯利是视,大多有轻财仗义的慷慨之风。所以故事的后期,在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国家利益凌驾于个人利益之上,商人妻支持主人公毅然捐献家产也就不难理解。”
      旁听的众演员,都若有所思地点头,显然是有所收获。莫美美虽然面上不显,却是转过了弯来,对人物理解更加圆融。唯有林继辉,脸上的愧色越发浓烈。
      刘安更是佩服不已,直道术业有专攻。暂停片刻,就再次招呼工作人员和两名演职人员,重新开始拍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