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初设学堂 ...
-
第三章初设学堂
离玄鸟之日大约莫过了六年,盛国举国上下开始流行女子上学堂之事,因为战争不断,男子的要求比女子更高,不光需要体魄健壮,还需能文能武。这女子能够上学堂之事还是由盛国妇孺皆知的顾北大将军提出的。这朝中官员听闻哗然,长期的重男轻女,重武轻文,这女子上学堂更是闻所未闻,也不知道顾北大将军在想些什么。
但是因为盛国由于顾北坐镇,逼得楚国连连退兵,这家喻户晓的顾北大将军不光朝中,就连民众中也是颇有威望。所以即使这大将军年纪轻轻,但官员们并不敢反驳什么,就连陛下也只是问了句,“为何?”
盛国东至大海,南至天虞山到南禺山止,北至幽都,而这幽都城则是盛国国的国都,西至玉门关与高昌国交错,高昌国为盛国的附属国,倒也不足以为惧。则楚国与盛国相邻,与盛国巴东郡犬牙交错,常年大小冲突起了战事。
楚国民风女子彪悍与男子不相上下,是盛国最强劲的敌国,顾北看着朝中大小官员,只知整日在幽都城中寻欢作乐,怕是都忘了盛国版图了吧。顾北大将军分析盛国女子大都较为柔弱纤细,恪守先祖诫规礼数,大多男主外女主内,除了最基础的绵延子嗣,及照顾家务事,在国家大事面前倒显得越发没有重量。但若让女子上学堂,则盛国女医、女官、哪怕是女将军都可胜任,对盛国只有好处并无坏处。
顾北大将军的一番分析,令朝野上下不得不敬佩,不再觉得他是有勇无谋之莽夫。所以盛国各地开始设立女子学堂,连水南村这样的小地方也不例外。
南沅也听闻这顾北大将军的事迹,有的时候都怀疑这大将军是不是和自己来自同一个地方,怎么思想如此开明。
“沅儿,沅儿。”丁兰在村子里寻找她的女儿,南沅长大后越来越调皮了,整日玩闹的都不晓得回家。
“娘亲,娘亲,我在这里。”丁兰看到南沅正在村长家的院子里,低下头不知道在看什么,听到娘亲的声音才连忙站起来挥了挥手。
村长的院子很大,但却有些杂乱,阿贡低着头正在摆弄他的一些玩意,南沅看到娘亲走过来,
“娘亲,快看,贡叔在造船呢。”然后又低头好奇的看着阿贡的那些器件,“娘亲,贡叔说等他造好船,要出海远航喔,沅儿也好想去看看呢。”
丁兰蹲下宠溺的摸了摸南沅的头,“沅儿,若是出海远航,那娘亲与爹爹岂不是孤苦伶仃了,再也见不到沅儿了。”南沅抬头看着她的娘亲,她的娘亲是这村子里最美里的娘亲,又饱读诗书,但美人总会败给时光,娘亲的眼角已经出现淡淡的细纹,南沅小小的人儿,扑向娘亲的怀中,娇蹭道,“沅儿不走,沅儿要在娘亲爹爹身边一辈子。”
“好。”丁兰被怀里的女儿逗乐了,她看着阿贡认真的模样,阿贡当年的愿望怕是不再只是想想,而是付诸于行动了,出海远航,若是真的有这一天,怕是未来无法再见到阿贡了,只感叹村长的这个儿子也令村长不省心。
“大金娘子在呢。”村长回到家中,发现儿子又在摆弄他的那些玩意儿,正要破口大骂时,发现丁兰母女也蹲在他院子中,便止住了随口而出的骂声。
丁兰抱着女儿站了起来,“村长,打扰了,我正要寻沅儿回家呢。”
“不急,正想和你说些事情呢。”
村长有什么事情需要同自己商量,难道是大金出了什么事情吗?丁兰疑惑到,村长给丁兰倒了杯茶,“大金娘子啊,是这样的,你看,虽然我们水南村地处偏远,但也是盛国境界。这如今举国都在设立女子学堂啊,我想啊,我们水南村人口并不是很多,孩子们也就那几个,这女子学堂又只有县城才有,镇上的女娃娃也要跑到县城才能上学堂。你看,南沅也到了髫年该上学堂的岁数了......”
“村长的意思是......”丁兰疑惑的看着眼前的村长,村长已经到了花甲之年,在村里子是有些威望的,再加上办事公平公正,令大伙儿十分尊重他。
“我的意思是,别说女子上学堂了,咱们这村子男娃娃上学堂的都少之又少,就连个秀才都没有出过,我就想着村子里也就大金娘子你啊,有些底蕴,就想着是否可以?”
“是要我给村里的女娃娃教书吗?”
“不光是女娃娃,村子本就小,我就想着女娃也好,男娃也好一起上学堂吧,再大一些,若是有学识出色的孩子,自是要去县城继续求学的。”
丁兰明白了村长的意思,是要她做水南村的教书先生,确实水南村民们文化底蕴都很低,识字的人没几个,就连村长也只是勉勉强强,“教书的话,我自是愿意,只是......”丁兰的话还没说完,村长便打断了,“大金娘子放心,不让白教,凡是来上学堂的孩子都需缴纳学费,这样你也有了额外的收入,可以帮着忙减轻大金的负担,又体面。”
“村长,您误会了,只是学堂该设立何处呢?”丁兰还没想到钱的事情,只是担忧学堂该设立在何处,但是刚刚村长说的学费,她倒也不拒绝,确实是应得的。村长告知丁兰,村口有一个礼堂,是祭奠海神后摆席酒的地方,一年才用到一次,用来做学堂正好,物尽其用。
她点了点头,先答应了村长,但是还是要回家同夫君商量过后,才能给村长准确的答复。
过后,与村长一番商讨之后,丁兰便领着南沅回到家中,等待丈夫回来。南沅坐在院子里爹爹为自己做的秋千上摇啊摇,没过多久,爹爹便背着竹篓从海边回来,南沅的爹爹有着一尺九的身高,体格壮硕,虽然模样有些凶相,但是她知道爹爹内心是极其柔软,尤其宠爱她们母女甚于自己的性命。
“爹爹。”南沅开心的冲向门口回来的爹爹,兴奋地嚷嚷着要看爹爹今日抓了哪些鱼。大金也任由沅儿胡闹,“爹爹,我跟你说喔,娘亲要做教书先生了。”
“哦?怎么回事”大金放下竹篓,疑惑的看着他的娘子,丁兰接过竹篓,便把村长的打算告诉了夫君。一开始丁兰认为大金并不同意,正想着还得说服夫君,却没想到夫君一口答应,并认为这是好事,只是怕娘子过于操劳。丁兰并不觉得辛苦,教书是一件体面的活儿,不光能够赚的银两,还能够积德育人,是一件大善事。南大金虽然表面粗犷,但是其实很多事情他都听从娘子的,娘子识字,人美心善,从前还是大小姐,肯定比他这个大老粗有见识。
第二日,夫妇俩便去村长家应了此事,村长心头上的事情解决了,便领着大金夫妇去村头处的礼堂看看有什么需要的。这首先学堂得有个名字吧。总不能叫水南村学堂,村长自己都觉得土掉渣了。
“大金娘子,既然你是学堂唯一的教书先生,这学堂我看不如叫兰氏学堂吧。”村长尊重识字有文化的人,认为这教书先生地位崇高,以丁兰之名配得。丁兰正欲推托,没想到夫君替自己一口应下了。学堂还需要一些桌子椅子,既是教书,管教学生的戒尺是并不可少的。桌子椅子就交给了村长会去采办,至于这戒尺则由大金制作。
商讨完毕,村长就去通知村里的家家户户,让村民们都到丁兰这儿报名缴纳学费。
村民们听闻村长要让大金娘子设立学堂,有些新鲜劲儿,即使是没有孩子的人,也去大金家凑热闹了。不一会儿,南沅家中就被围堵的水泄不通,村民们熙熙攘攘,你一嘴我一句的,吵得南沅好生头疼。
南沅站在石凳上,冲着村民们大喊,“大家别吵了,一个一个排队。”大伙儿被这人小鬼大的行为逗乐了,这孩子真的是调皮,小时候越调皮可越聪明呢。村长组织村民们有序的排队,“学费十五文一个娃,为一年,十文钱是给大金娘子的酬劳,至于五文钱则用来采购书籍和笔墨纸张,若有多余则可修缮学堂。”
水南村虽说较为富饶,可是村民们不怎么出去,手头上也没有现银,都嚷嚷着可否以物抵钱,村长替丁兰一口拒绝了村民。“若是没有现钱的,可拿些海货去镇上赶集贩卖,咱们的海货也是值钱的,给孩子上个学,我想大伙儿没什么问题吧。”村民们并无异议,村子里孩子需要上学堂的都在丁兰处报了名,学费则由丈夫们赶集回来后再缴纳。虽说村民们没啥文化,但也是吃了没文化的苦,不想孩子们一辈子都窝在水南村做渔民,太没出息了。
两日后,村民便都换了现钱到丁兰这里缴纳了孩子们的学费。丁兰统计了报名的孩子统共由二十位,有男有女,年纪都相仿,最大也不超过四岁。大金看着娘子忙前忙后,自己似乎在旁边也帮不上忙,就在边上看着,便当个石像震慑下村民和调皮的娃娃,有些胆小的娃娃看见南沅的爹爹,都是要哭的呢。
丁兰让村里的绣娘都给孩子们量了尺寸,即是上学堂,就需得有个读书人的模样。对读书人而言,入学礼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需穿上长袍,由先生依次整理衣冠,排着长队去学堂集合。
又过了三日,到了入学礼的这一天,包括南沅自己也需得上学堂。水南村今日也是一件大事,村民们都围在学堂外观看入学礼。在严肃而隆重的入学礼上,孩子们参与了正衣冠,拜先师,盥洗净手,开笔礼四个环节,就算蒙破了。
学生要遵照先生的要求,把手放在水盆中净手,正反都要各洗一次。净手也是净心,学生以此表明心志,日后在学习中专心致志,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听从师长的教诲。
整个入学礼最后一个环节,叫做开笔礼。开笔礼分为3个步骤:朱砂开智、击鼓明智、描红开笔。
朱砂开智也叫开天眼,先生手持蘸有朱砂的毛笔,在学童眉心处点颗“红痣”,表示给孩子开启智慧,从此眼明心明。
击鼓明智则是希望击鼓产生的巨大声响,让孩子耳聪目明、茅塞顿开。
描红开笔的时候,先生让学童描摹的第一个字,是“人”字,从此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盛国如今文风昌盛,破蒙的仪式格外讲究。
此后,水南村的村民都称丁兰为,兰先生,再无人唤作大金娘子了。在村民心中,丁兰的地位已经高于她的夫君南大金了。大金不以为然,他认为有妻如此,夫复何求。娘子受人尊重爱戴是一件好事,并不在乎所谓男人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