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 杯中酒,美人泪 ...


  •   赤着脚,仰望天际,从不染一丝尘埃的红衣迎风飘舞,远远一如谪仙一般,年轻的帝王也流下

      一行清泪,握紧了手中的酒杯,素月,你让我情何以堪?

      “殿下,陛下有命……殿下!!请……别……”不远处传来侍卫的叫声,是皇姐?

      “君熯!!!你给我出来!!”君言如怒吼。

      “皇姐安泰。”拢了拢长袍,君熯出现在君言如面前,向着君言如行礼道。

      “你不给我解释清楚你别想安生!!”一如往日倾国倾城的脸上沾染了丝丝怒气。

      “……”君熯别过脸去,他不想作答。一个重重的耳光打在他脸上,能一人独战千军万马的

      他,此时竟没有一丝还手的能力。

      君言如似乎有些不忍,抽回手,想了想,缓缓开口:“她的孩子,我,要带走。”

      “不!”君熯咬了咬唇,“交给我,我会给她无上的尊荣。”

      “以她母亲的死为代价?”言如的脸上挂着嘲讽的意味。

      不,不是的。

      但君熯无法辩白……她是应他而……死的。

      “皇姐,樱,由我来守护。”

      “《诗经》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 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有狐
      有狐绥绥,在彼淇梁。心之忧矣,之子无裳。
      有狐绥绥,在彼淇厉。心之忧矣,之子无带。
      有狐绥绥,在彼淇侧。心之忧矣,之子无服。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托着茶杯,女孩皱了皱眉,“不背了,不背了,好难啊."

      难你还一字不落背出来了!!顾惜几乎想要大叫,素月的孩子究竟是什么啊?这《诗经》国

      风·周南 只看了一次就背出来了!!!

      “请殿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在学生面前,顾惜何曾失过风度?“就拿《诗经*采薇》来吧。”

      可是,他忘了,君家的孩子……

      “哦,”在大多数时候,她还是个很听话的孩子,更何况,顾惜是她母亲的师父,

      “采薇采薇,
      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
      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
      玁狁之故。
      不遑启居,
      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
      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
      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
      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
      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
      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
      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
      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
      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17?
      维常之华18。
      彼路斯何19?
      君子之车20。
      戎车既驾21,
      四牡业业22。
      岂敢定居?
      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
      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
      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
      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
      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
      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
      莫知我哀!”

      她停了停,喝了口茶,又道:

      “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芽已破土钻。
      说回家啊说回家,
      一年已经过大半。
      没有家也没有室,
      只因玁狁来侵犯。
      不能安坐与定居,
      只因玁狁常为患。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多柔嫩。
      说回家啊说回家,
      心中忧思多深沉。
      忧心如火猛烈烧,
      又如饥渴实难忍。
      驻守营地不固定,
      没人回乡通音问。
      采薇菜啊采薇菜,
      薇菜茎叶变粗硬。
      说回家啊说回家,
      今年阳月又已临。
      王室公事无休止,
      不能片刻享安静。
      忧思在心真痛苦,
      我今远行难归省。
      那是什么花盛开?
      棠棣烂熳一丛丛。
      高大马车又谁乘?
      那是将帅所专用。
      驾御兵车已起行,
      四马壮硕气势雄。
      不敢安居战事频,
      一月三次捷报送。
      驾起四马驱车行,
      四马强壮神奕奕。
      将帅乘车作指挥,
      士卒靠车作掩蔽。
      四马步子多整齐,
      弓饰象牙箙鱼皮。
      每天岂能不警戒?
      玁狁侵扰势紧急。
      当初离家从军去,
      杨柳依依轻摇曳。
      如今返乡解甲归,
      雪花飘飘飞满野。
      道路长远慢慢行,
      又饥又渴愁肠结。
      我的心中真悲伤,
      谁知我有多凄切。”

      见顾惜没有让她停下的意思(是已经傻掉了……)月影咬咬牙,继续说:

      “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采薇》,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这三章的前四句,以重章之叠词申意并循序渐进的方式,抒发思家盼归之情;而随着时间的一推再推,这种心情越发急切难忍。首句以采薇起兴,但兴中兼赋。因薇菜可食,戍卒正采薇充饥。所以这随手拈来的起兴之句,是口头语眼前景,反映了戍边士卒的生活苦况。边关士卒的“采薇”,与家乡女子的“采蘩”、“采桑”是不可同喻的。戍役不仅艰苦,而且漫长。“薇亦作止”、“柔止”、“刚止”,循序渐进,形象地刻画了薇菜从破土发芽,到幼苗柔嫩,再到茎叶老硬的生长过程,它同“岁亦莫止”和“岁亦阳止”一起,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岁初而暮,物换星移,“曰归曰归”,却久戍不归;这对时时有生命之虞的戍卒来说,怎能不“忧心烈烈”。那么,为什么戍役难归呢?后四句作了层层说明:远离家园,是因为玁狁之患;戍地不定,是因为战事频频;无暇休整,是因为王差无穷。其根本原因,则是“玁狁之故”。《汉书•匈奴传》说:“(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猃狁之故’云云。”这可视为《采薇》之作的时代背景。对于玁狁之患,匹夫有戍役之责。这样,一方面是怀乡情结,另一方面是战斗意识。前三章的前后两层,同时交织着恋家思亲的个人情和为国赴难的责任感,这是两种互相矛盾又同样真实的思想感情。其实,这也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只是思归的个人情和战斗的责任感,在不同的章节有不同的表现。
      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这两章同样四句一意,可分四层读。四章前四句,诗人自问自答,以“维常之华”,兴起“君子之车”,流露出军人特有的自豪之情。接着围绕战车描写了两个战斗场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这概括地描写了威武的军容、高昂的士气和频繁的战斗;“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这又进而具体描写了在战车的掩护和将帅的指挥下,士卒们紧随战车冲锋陷阵的场面。最后,由战斗场面又写到将士的装备:“四牡翼翼,象弭鱼服。”战马强壮而训练有素,武器精良而战无不胜。将士们天天严阵以待,只因为玁狁实在猖狂,“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既反映了当时边关的形势,又再次说明了久戍难归的原因。《毛序》根据这两章对军旅生活的描写,认为《采薇》是“遣戍役”、劝将士之诗。这与诗意不符。从全诗表现的矛盾情感看,这位戍卒既恋家也识大局,似乎不乏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因此,在漫长的归途上追忆起昨日出生人死的战斗生活,是极自然的。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忆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怎能不令“我心伤悲”呢?“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时,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战争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今人读此四句仍不禁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主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行道迟迟,载渴载饥”,加之归路漫漫,道途险阻,行囊匮乏,又饥又渴,这眼前的生活困境又加深了他的忧伤。“行道迟迟”,似乎还包含了戍卒对父母妻孥的担忧。一别经年,“靡使归聘”,生死存亡,两不可知,当此回归之际,必然会生发“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李频《渡汉江》)的忧惧心理。然而,上述种种忧伤在这雨雪霏霏的旷野中,无人知道更无人安慰;“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全诗在这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结束。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斗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战争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行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反感。《采薇》,似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在艺术上,“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三百篇》中最佳诗句之一。自南朝谢玄以来,对它的评析已绵延成一部一千五百多年的阐释史。王夫之《姜斋诗话》的“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和刘熙载《艺概》的“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已成为诗家口头禅。而“昔往”、“今来”对举的句式,则屡为诗人追摹,如曹植的“始出严霜结,今来自露晞”(《情诗》),颜延之的“昔辞秋未素,今也岁载华”(《秋胡诗》之五),等等。”

      再见顾惜,还是一副愣了的样子,月影几乎要哭了:“师父,我不知道了啦。”

      一张小脸皱成小小的一团。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