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想回去的第二天 ...
-
这时候的河水虽然是能喝的,但是多数人选择打井。一般是一大家子人那种家庭或者好几家子合着用一口井水,毕竟打一口井的费用还是比较贵的。
刘家的这口井就在刘老头家,四口人家共用,谁家需要吃水了,就拿着水桶来打水。
来打水的刘大嫂看着自己小姑子,笑着打招呼:“然子,烧退了?”
刘敬然跟刘大嫂也不熟悉,但是对方一脸热情的样子,抿着嘴笑着回道:“昨晚就退了。”
“这井水就是好,大冬天的还暖和。”刘敬然用井水简单的洗漱了一番,不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舒服了不少。
躺了几天,她感觉自己就像是臭了一样,之前没注意卫生情况,现在起来了真是一点也不能忍受了。这不,刘老太刚出门没多久,她就从床上爬起来解决一下个人卫生问题。烧水洗了个头,别说,这个身体头发真不错,比她现代秃头少女强多了。
上厕所不禁感慨还好她穿越过来的现在是冬天,不然她觉得自己无法忍受的了七十年代的厕所。一想到夏天农村的那种简陋厕所,她感觉自己隔夜饭都要吐出来了。不能想了,有时候想象力丰富也是一种痛苦。
过完年她得看看有没有适合她的工作,只有掌握了经济权,在家里才能有说话权,就算是为了有一个干净的厕所,她都得努力奋斗啊。
“是啊,这大冷天的要是用河水得多费事。这两天天冷,那些河里结冰那么厚,没打井的人家可真不方便。还是咱爹心里有成算。”刘大嫂真心实意的夸道。
“今天阳光不错哈,把被子都晒上了。”打个水刘大嫂的眼睛和嘴巴都没有停下,看到挂在绳子上的被子,心里忍不住撇了撇嘴。
“嗯,太阳好。”
这新打的棉花被子就给小姑子一个丫头片子用,老两口的心真是偏的没地方了。
刘大嫂这个时候根本没想到,不,可能是直接忽略了,老两口平时对他们的贴补,也许在她看来,那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两个老人是要跟着老大过得。
再说了,这个被子更多的是刘敬然自己挣回来的。
不过,反正在刘大嫂看来,这个小姑子就是个享福的。上了个破初中有什么用,现在还不是连个工作都没有。
“听说好像又有一批知青要下来了?”刘大嫂打完水也不走,开始和小姑子八卦起来。
“知青?这不都要过年了吗?怎么还有人来?”刘敬然惊讶的反问。
这都到年底了,过不了多久就过年了,疑惑:“咋不等着过完年,开春再来?”
也不应该不让人在家过年啊。
“谁知道,那个脑子有包的把这群知青安排这个时候过来。”刘大嫂撇了撇嘴,心里也是满腹牢骚。
毕竟快过年了,大家伙谁也不想去迎接这群来分他们粮食的知青,这冬天活少,但是也不能不给他们粮食,要是饿出事,他们也担待不起来。
“估计有什么特殊情况吧?”刘敬然也不是很懂,她对这个年代的了解说实话挺浅薄的,顶多小时候听爷爷奶奶说过,反正就是穷,吃不饱,好像连玉米杆子都是稀罕物,都得按照公分还是啥的来分。
至于知青啥的,她就更不了解什么情况了。
“对了,老二家后面那家子做了豆腐,等会你别忘了拿黄豆去换一点。记得看好称,别让对方占了便宜。”
“哦。”刘敬然顺口答应了下来,等刘大嫂走了,她才反应过来,她完全不知道老二家在哪里啊?
算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不了出去随便找个人问问,村子里乱跑的小孩肯定多的是。
打理完个人卫生,她又顺便打扫了一下房间,简单的梳理了一下原身的东西。
房间不大,原主的东西不多,衣服啥的很多都有补丁,大多是黑灰色和靛蓝色这类充分反映七十年代的颜色。厚的棉衣她找了半天,除了身上这一件,居然没有了,难道整个冬天就穿这一件棉衣?
刘敬然并不知道她完全猜对了,虽然这边种植棉花,但是每家每户顶多用一分地半分地来种植,冬天能有棉花被子都是托着这一分地的福气。
这个时候的粮食产量并没有那么高,外加上前几年一直年成不好,能吃才是农民首先考虑种植的因素。
书本倒是都保存的很好,可惜的是,没有找到啥日记之类的东西。
“黄豆在哪里呐?”
刘敬然小时候也算是经常去爷爷奶奶家住,对这些老一辈喜欢把东西存放在哪里还是有点心得的,果不其然一会就让她摸清楚了。
她顺手从墙上拿了个葫芦瓢,这玩意在农村用处还很多,既能用来盛水,也能用来盛粮食。
刘敬然端着葫芦瓢,把门关上,四处打量了一番,感到有些奇怪,这个村庄总给她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怎么有种莫名的熟悉感?真是奇了怪了。”
“大然,去换豆腐呀?快去吧,再不去豆腐都要没了,这次就做了三板子豆腐。”
刚走出巷子口,就有凑在一起一边干活一边聊天,顺便晒太阳的大娘招呼刘敬然。
“好的,谢谢哈。”
也不知道是原主本身的身体本能还是下意识的判断,刘敬然总感觉对于去老二家的方向自己莫名的熟悉,就好像自己知道往那边走一样。
“这大然长得真俊。”
“是啊,看着真文静。”
“跟个城里人似的,还会说谢谢。”
刘敬然走了,可是这些大妈还在后面对着她窃窃私语,其实也没有什么坏心,就是来个人她们都给说上几句,碎嘴的很。
“傻愣着干啥,咋还不去后面啊,一会子豆腐就被人换没了。”巷子口的石头旁边,老二家的在巷子口看着两个孩子玩闹。
她看着傻愣着的小姑子,上前拿过葫芦瓢,嘴里嘀咕着:“你看着这俩皮蛋,我去给你换,免得看你年轻,脸面薄给你分的不好。”
这小姑子平时看着挺机灵的,今天也不知道咋了,就知道傻站着,还愣愣的看着她,怪让人瘆得慌。
刘敬然整个人都愣住了,她喃喃道:“奶奶……”
这是没睡醒吗?怎么看到一个没有驼背的奶奶?还这么年轻?
虽然和她记忆中的奶奶有所差别,但是五官和轮廓就是她记忆中早已去世的奶奶啊!
“姑姑,看我。”一个矮矬矬的豆丁,抱住了她的腿,露出了无齿的笑。
“姑……姑……”另一个也不甘示弱的抱住了她的另一个腿。
“这俩?”如果那是我奶奶,那这俩?
夭寿啊!七五年底,不正好嘛,爸爸三岁,姑姑一岁多点,还有个叔叔在肚子里面,明年才出生。
完全符合啊!
“看我给你挑的这两块,够分量,还嫩,豆子还剩了点,你拿好了。”老二家的动作快的很。
“陈巧绿!”刘敬然觉得她需要在确认一下,这太不可思议了!
虽然这熟悉的老房子,这熟悉的村子,无不在告诉她真相。
“啊!你咋没大没小的呐!”陈巧绿,也就是刘听然的奶奶,刘敬然的二嫂,有些奇怪。
“没事,我就是随便喊喊,你名字起的真好听。”刘敬然傻笑两声,糊弄过去。
她现在是明白了,自己穿越的就是结结实实的“自家人”。
也没怪她认不出太爷爷、太奶奶,她记事起根本没见过这两人。
她是96年出生,起码这两个人没活到千禧年。
平时和大爷爷以及三爷爷家见得面也不多,根本没办法把年轻的样子和现在对应起来。
完全不像是奶奶那么熟悉,很轻易的就能对应起来。
还有这个热闹的老房子,完全是她小时候用来寻宝,玩过家家,亦或者摘柿子的地方简直不要太熟悉!
“二嫂,你肚子里这个几个月了啊?”刘敬然有些紧张的看着陈巧绿的肚子,这里面就是她的叔叔哎,有谁能亲眼见证自己的叔叔出生!
“我知道,我知道,肚子里的弟弟四个多月了!”一旁被忽视的刘志海不开心了,平时这个姑姑总是给他好吃的,他要多和她说说话,下次有好吃的还分给他和妹妹,嗯……还有肚子里的小弟弟。
啊,把这个忘了,还能见证老爸和老姑的成长……
“真聪明!”看着老爸亮闪闪的眼睛,她有些艰难的夸出了口。
“发烧刚好,赶紧回家休息吧,可别吹着风,又受凉了。”别是烧傻了吧。
“哦哦,行,那我先回去了哈,奶……二嫂。”还好及时改口。
“你也赶紧回去休息吧,肚子里还有一个呐。”
“害!就看着孩子,现在啥反应都没有,累不着。”陈巧绿摆了摆手,表示自己知道了。
回到家,坐在房间的刘敬然,缓了好一会功夫,才彻底接受自己穿越成了自己的姑奶奶。
怪不得,小时候她只要去河边玩,就会被家里人训斥甚至挨打,说是会淹死人,她爷爷也不会拦着爸爸打她,弄得她都有河边阴影了。
每年去祭拜太爷爷太奶奶旁边的小坟墓,没有墓碑只有松树。现在看来就是发烧去世的姑奶奶。
没人跟她讲过,看来估计是老一辈的不愿意提,白发人送黑发人,对于老人来说就是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疤,提起来不就是揭伤疤吗?像她爸爸那一辈又不是很清楚,毕竟他们年龄现在还这么小。
原来我爸爸和我姑姑小时候这么可爱吗?
我的天啊!她还是有些不敢相信,难道我真的穿越成了我的姑奶奶?不是在做梦?她忍不住掐了一下自己,“嘶……疼,看来不是做梦。”
看来不是姑姑唠叨一晚上的“家族倒霉事”让她做了个稀奇古怪的梦啊!
一切都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