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98年的大洪水 ...
-
初一的暑假里暴雨连绵,本省区域遭遇了一次历年罕见的大洪水。
钓虾游泳之类活动全部停止了。每天早晚间的新闻里,主持人用郑重的语气报告汛情,某某地洪峰超过警戒线多少米。早早便是红色警戒了,但随着一天天过去水位还在迅速上涨。
我偷偷去河堤边看了下,水面几乎与坝顶齐平,一条地上河悬在所有人头顶。
十多年来熟悉的街道、学校和家都会就此淹没吗?想象着洪水过境一片泽国,我心里有些恐惧,在学校里的许多雄心壮志好像也无关紧要起来。
然而年长一辈的人却像在过节的气氛,每天店里买东西的客人们一边看着电视新闻,一边乐呵呵的交流周边地区水患情况。平时没事老问我学习成绩的那些闲人没那么讨厌了,说话还挺风趣的。
“邻县的某地全完了嘛!那镇上出门得用游泳的,两水桶绑身上,往水里捞一圈再游回来。回来后提起水桶一看,哟嚯,里面跳出两条大白鲢!”
客人绘声绘色的描述那情景,脸上笑容里带着几分幸灾乐祸,似乎浑不知大水将要临头。
父亲和大伙回忆起小时候去河堤上背沙包,那河边蚊子真是多,睡着了不知道,醒来满红包。
那时我十几岁,完全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这么乐观,他们的情绪感染了我,让我觉得一切都是小问题,是我沉不住气。
明明大家早已经没有地方可以走了。
“几十年了什么没见过,垮不了的!”一个老头这样轻率的断言。
屋外暴雨如注。
冬天冷,夏天热,一马平川无险可守,活在江川和湖底的人们性情中有些残酷的东西,固然重情重义,却又奸诈似鬼。
他们都是些刁民,在不测的大洪水面前桀骜不驯,死倔着不肯低头。在最危险的那个晚上,抗洪队似乎把整个城区一半的车辆都扔到汹涌澎湃的江水里,堵上了濒临溃堤的大坝。
这个事件中蕴含了一种我尚不理解的伟大力量,平时互相拆台的人们可以在一起精诚合作,战天斗地,挣脱环境加诸其身的那个沉重枷锁。
人并非永远只能做环境的奴隶,因此侠客是存在的!
这股伟力让我对人群平生出许多信心。
——————
百年一遇的洪水退去了,我升入初中二年级。
初一老师没有跟班教学,所以在学期开始时,整个年级内又进行了一次分班。
我留在一班,高云、段宏和王东等人都分了出去。一班原来的同学只剩下一部分,另一部分全由外班学生填充。
坐在初二一班教室里,暗地打量这些新同学。这时我看到一个熟人,他面庞黝黑,圆脸上带着诚恳温暖的笑容,原来是小学时的同班同学高华。我笑着向他挥手示意。
在前排我还意外的看到了李晚霞,乖乖坐在座位上不与外人说话,她还是那样安静的女生。
不过这个班依然没有潘扬与张继成,很久没有联系了,对手们现在有多强呢?我不禁很好奇。
正想着心思,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我抬头一看,一个身量不高,却笔直如同松柏的青年教师出现在讲台上。他故意板着脸,五分钟内不发一词,教室里的窃窃私语完全消失了。
“我叫胡宗泽,接下来一年由我来带你们。我知道许多同学来自一班,那不是个很好的班级,但是我不管那些,因为我带的班最后总是第一!”
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被这番宣言唬住了。明明老师也不算很凶,但所有人都像被盯上了一样,后背冒出冷汗。
原来是胡宗泽老师,一年前暑假参加过他的补习班,这次居然成了我的新班主任。还记得我解出某道数学题,让对方大为吃惊的样子。现在他还认得我么?
我和其他人一样低头坐在座位上,想装成不认识。结果胡老师在讲台上说完后,自己跑了过来。
“黄潜,好久没见了。”
胡老师拍拍我的肩膀,“我看了成绩单,以你的水平怎么可能这么低!去年都在玩?接下来一年要努力啊!”
我想辩解说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看着老师信任的目光根本说不出口。
“向玉珊,数学公式代换!”
“史良材,成语填空和作文!”
“刘业,单词背诵!”
“徐元......太瘦了,多吃多锻炼!”
胡老师在课桌间狭长的通道上快步移行,不时侧身与旁边端坐的学生招呼,以利落的短语作为提点。
后来才知道,胡老师是特地把我留在他班上的。
二(1)班有年级前三的居里夫人,三班分过来的一些学生也实力强劲,各有所长。我修了一身邪道功法,在本班却排不到前面。
小学时期的我算得强者,现在的我如此平庸。他专门过来点名,不怕自己看走了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