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0、君臣 ...

  •   我虽然隐隐担心祁镇的未来,但毕竟两个孩子都还小,一些决断可以过几年在做,此刻并不急。
      眼下多得是更大更麻烦的事,摆在我和黑蛋面前。
      某种变化早就露出征兆,只是变化的程度出乎我和黑蛋意料,因而我们都轻慢了。

      想当初朱高炽八月初二时收到杨荣驰讣,立刻开始整顿京城内外,外防叛军,内收大权。八月初五,不等銮驾回京,就迫不及待亲下诏狱,迎出杨溥、黄淮、金问等师傅。
      永乐十二年,朱棣为了敲打东宫,累及东宫属官,多少人死在狱中,不明不白。而杨溥等人,竟系狱十年之久。
      之后几年东宫的日子虽然好过些,却也只够自保,没能将师傅们救出来。
      东宫岌岌可危时,多少朝臣倒向汉王、赵王,回踩东宫,而这些师傅们不惜坐牢,都决不背叛。忠心赤诚,天地可鉴。他们与东宫,不只是君臣,更是生死之交。
      这些年朱高炽一直心中有愧,我与黑蛋感同身受。此刻苦尽甘来,君臣相见,相拥而泣,场面感人至深。我在后宫听说,都不免感慨泪目。

      八月十五,朱高炽祭告太庙社稷、正式登基后,当天还下旨,罢西洋宝船、迤西市马及云南、交址采办。
      浩浩荡荡的郑和下西洋暂时告一段落,我作为现代人,心里隐隐觉得可惜,但此事毕竟劳民伤财,新皇帝将它当作旧皇“弊政”革除,让百姓休养生息,也不是一件坏事。
      八月十六,起复夏原吉、吴中等多位先帝时遭贬斥的大臣官职。多是东宫的老师傅们。
      八月十七,复设先帝裁撤的“三公”和“三孤”。另提拔杨荣为太常寺卿,金幼孜为户部侍郎,杨士奇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黄淮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杨溥为翰林院学士。
      八月十八,调工部尚书李庆任兵部,礼部尚书金纯任工部,南京兵部尚书赵羾任南京刑部,南京礼部左侍郎胡濙任礼部,工部右侍郎郭进为吏部左侍郎,升刑部右侍郎张本等一批官员,又罢黜工部右侍郎伏伯安等人。
      之后几日,几乎无一日不升降调免官员。八月二十二,又下诏吏部,命裁撤冗官。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渐渐开始觉得,朱高炽这把火似乎烧得太急了些。虽说“人走茶凉”,可老皇帝还停灵在宫,还没下葬呢。
      但他的政策要么利国利民,要么抚慰忠良,要么整顿吏治,早一点做似乎也没什么不合理。
      我心里犯嘀咕,忍不住悄悄跟黑蛋说起,黑蛋只淡淡地笑道:“爹做了二十年监国太子,有些事早就想做,憋到现在,自然不早一天做,心里就不痛快。”

      皇帝在前朝忙得风生水起,他倒躲得清闲,天天在后宫陪我哄孩子。
      虽然他不说,我也慢慢从他和皇帝的动作间品出味儿来,知道他早年风头太盛,如今想要收敛些,不去犯父亲的忌讳。
      他当年处处出头,与汉王针锋相对,还不都是为了维护父亲,如今却惹来猜疑,不得不避嫌。我心里不免又心疼他,又怨皇帝糊涂。
      不过他是朱棣早就定了的皇太孙,地位自然稳当,也无需太过担忧。难得他有空陪伴我和孩儿,我也就放平了心态,安心享受这段闲暇时光。夫君在旁,又有三个可爱孩子簇在膝前,小家庭和和睦睦,我算是后宫此刻最享福的人了。

      九月初十,为大行皇帝上尊谥,曰“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皇后则谥曰“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按礼法,从此朱棣不再称“大行皇帝”,而称“先帝”。)
      皇家以日易月,服丧期满。九月十一,礼部尚书吕震上书,请求除服。皇帝因与先帝父子情深,念及先帝梓宫仍未出殡,依然坚持穿素服临朝听政。
      素服倒没什么,无非一件衣服,是朱高炽个人对先帝的一点心意。但问题是,既然已经到了除服之期,就算不急着册立太子,也该册立皇后。
      然而到了九月十二日,皇帝那边仍然一点表示都没有。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作者已关闭该文评论区,暂不支持查看、发布、回复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