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第 36 章 ...

  •   第二日晌午,于谦登门拜访。
      土木堡一役,活着回来的最大官职便是司徒陌了,两人又是挚友,于谦这次到访,是在意料之中的。

      司徒陌开门纳客,并不过多寒暄,彼此心意,江山社稷,一切尽在不言中。

      司徒陌将于谦让至书房,又叫管家撤去丫鬟,独独喊了我过去端茶。
      我心中明了,当下也不推辞,整理了衣裳,欣然赴约。

      进得门去,我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端正地施了大礼,便站在司徒陌身边,不再多言,只是添茶倒水。

      于谦乃是钱塘人士,幼年家境富裕,遍读史书,身上自带一股书卷气。
      我偷眼瞧他,两鬓微微染了风霜,脸上带着刚毅之气,虽然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却不改男儿本色,脊背挺直,眼神坚定。

      司徒陌不论年纪还是官职,都远在于谦之下,他便主动开口问道:“少保今日前来,可是为了土木堡战役?”
      于谦答道:“自然。”

      司徒陌拱手叹道:“少保与我交心,我推心置腹,不敢有所隐瞒,我私下以为,土木堡大战,本可以避免。”
      于谦道:“此话怎讲?”

      司徒陌道:“太监误国,我军本已仓促出发,粮草短缺,王振却又随意指挥,来回奔波,大军士气低迷,饥寒交迫,最后终在土木堡功亏一篑。”
      于谦皱眉道:“大明朝自太祖开朝,何曾受过如此屈辱。”

      司徒陌答道:“可惜了几位尚书和大臣,如今人才凋零,朝中正是用人之际,少保千万以江山社稷为重,我等性命轻如鸿毛,明朝万世基业才是重于泰山。”
      于谦叹道:“司徒贤弟,你那时人在宣府养伤,不知这朝中变动,八月二十三那日,就在那朝堂之上,皇帝眼前,上演了一场武斗。”

      司徒陌惊道:“如何武斗法?”
      于谦道:“督察院右都御史陈镒上书要将王振灭族,皇帝回说再议,群臣本已义愤填膺,谁知王振同党,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却在此时跳出来,将众人一顿痛骂。”

      于谦停顿了会儿,似乎在回忆那天的惨烈,司徒陌静静等待,并不出言打扰。
      半饷之后,于谦才重新开口,“之后朝堂大乱,文臣言官纷纷上阵,将马顺活活打死在了朝堂之上。”

      司徒陌瞠目结舌,一句“当真”卡在喉咙,久久不能成言。
      同僚半载,他深知于谦为人,绝不可能口出谬言。
      可当朝打死大臣,自尧舜至明,四千余年,闻所未闻啊。

      谁知于少保话还未讲完,“除了马顺,还打死了毛贵和王长随。”

      话已至此,司徒陌终于明白了于谦的本意,朝廷已然大乱,朱祁钰虽然登基,但他根基不稳,不足以稳定人心,大明朝实际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当头。

      除了内忧,还有外患。
      于谦继续说道:“太上皇这月余被也先挟持着到处奔走,宣府和大同的城关都快被也先砸烂了。”
      司徒陌沉默不语,也先这招实在狠辣,宣府的守将是杨洪,大同的守将是郭登,皇帝在城门外扣门喊开,他二人可如何应对才好。

      开,对不起明朝列祖列宗,乃是不忠。
      不开,对不起恪尽职守的明朝皇帝,亦是不忠。
      都是杀头之罪。

      正在游弋之际,于谦开口帮他解惑,“郭公和杨公两相权衡取其轻,只能闭关不开。”

      司徒陌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

      于谦又言道:“这两日我得到情报,也先带着太上皇,正往紫荆关行进,郭登和杨洪他不敢招惹,怕是要去紫荆关试上一试。”

      我正端了茶壶准备给于谦添水,闻听此言,手中物件应声落地,“当啷”一声,犹如闷雷。
      司徒陌转眼看我,眼中并无责怪之意,他抬了抬手,“去让管家进来收拾干净,你如此慌张,所为何事?”
      我不敢与二人对视,撇过眼去,只低低回了一句,“只是手滑。”

      说完便匆匆推门而出,去找管家。
      可我心中明白,大战就在眼前了。
      因为也先,正是从紫荆关外长驱直入,而他入关之后,北京城外,再无险可守。
      也先的军队,很快就将兵临城下。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第 36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