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1章 非典型大宋,非典型穿越者 ...

  •   李宁是个典型的穿越者,但他来到的却是个非典型大宋。

      说它非典型,倒不是因为原本的文华盛世子虚乌有,也不是因为积贫积弱的大宋忽然仓廪殷实,而是因为这里经历了更加可怕的战争。

      这战争,带给了大宋巨大的改变,让它与原本的历史迥然不同。

      这战争,由一群非典型穿越者引起。而这群人的非典型之处,则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李宁最初还认为,他们是同样来自二十一世纪的老乡。

      但后来他才发现,他们来自古今中外的任何一段历史,而且还是成群结队而来。

      比如说最近的一次,李宁竟然在泉州附近,发现了一支古希腊装扮的军队。

      由悬挂式织布机和一整块布料做成的希顿,是希腊人最常穿的服饰他看上去像是旗袍又像是浴袍。当然这种服饰看上去还比较优雅。只是里面没有内裤的话很容易走光,尤其是在打仗的时候。

      所以希腊的年轻人和士兵,大多喜欢在外面加一层袍子。这种袍子叫做卡拉密斯。也是颇具希腊文化特色,并在希腊化时期流传到本土以外的重要服装款式。

      有这两种传统服饰做证据,这群神秘士兵的来历毋庸置疑。

      但古希腊有无数个城邦,而服装的特点又比较普适,不足以辨别这支军队究竟属于哪个城邦,或者干脆属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蛮族。

      蛮族,在希腊语当中原本应译为“异邦人”。于希腊各城邦来说,马其顿人只不过是不够文明而已,并不是野蛮的代名词。只是一群以希腊人自居,且到处推行希腊城邦制度的家伙。若说他们不属于希腊的一部分,恐怕是说不过去的。

      但李宁不希望这群人出现在大宋,这本应是一个天下生平、安居乐业的朝代,靖康之耻已经足够讽刺,何必让他遭遇亚历山大的铁蹄。

      但事与愿违。

      公元1036年冬,就在苏轼即将出生的时候,相隔数千里的泉州城,却意外的迎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始建于久视元年(700年)的泉州城墙,可能并不高于欧洲记录的某些大号城池。比如亚历山大曾经面对过的推罗城,据记载有一百五十英尺之高,而后来我们能够见到的北京城,也不过10.72米,约合三十五英尺多一点。

      综上所述,希腊人或许真的没把泉州城墙当回事儿。

      于是,一场罕见的进攻就这样拉开序幕。

      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方阵,缓缓的向泉州城接近。手持原型盾牌的盾牌手走在最前,后面是掷枪兵稳步跟随,再往后是无数长矛兵。无论是重装步兵还是轻骑兵,都严整的保持着队形。

      4-7米长的萨里沙长矛像倾倒的森林一样,扑向泉州城里惊恐的百姓。就连居住在此的海商们,也陷入到了巨大的恐慌中。

      别名刺桐的泉州,在这些饱经战乱和动荡的人看来,充满了无尽的安逸与温馨。而今,这一切都被整齐的脚步声震碎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情况还没有那么糟糕。很多泉州的士绅百姓们,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怪异的军队。不由自主的竟然议论起来。

      “这哪来的渔夫?怎么举着鱼叉进城来了?还成群结队啊!”

      “谁不说呢。看那衣裳破破烂烂的,这当娘的手艺可真糙。”

      “就是就是,还不如哇家娘子。”

      “哇”是福建各地方言中比较普遍的第一人称。这话当然是在称赞中华传统手艺的精湛。虽然,他家娘子显然在这方面也是被看不起的。

      果然,邻居们用一阵哄堂大笑响应了这位年轻人的自豪。但很快,惊恐万状的声音也从他们的声线当中发出。

      因为,一阵标枪如雨幕般向他们飞来。“哇们”被吓得一阵滋哇乱叫,拔腿轿跑。

      希腊装扮的士兵们也不忙着追赶,而是依旧按部就班的前进。城楼上的士兵们无法理解这群人的举动,眼前的混乱怎么看都是个绝佳的机会。

      但他们也没时间去想,因为这段时间要用来关城门。要不然敌人就是乌龟也该爬进来了。

      李宁站在洛阳江边上,望着身后还没有洛阳桥的江面,想着二十年后的书法家蔡襄,如何在家乡修起那座惠及千年的石桥,不禁皱起了双眉。

      “恐怕是没那个好光景容他修桥了。”

      自言自语之间,无数惊慌失措的百姓从李宁的背后穿梭而过。直到一位白发老者不慎跌倒在地,李宁才从惆怅中醒过来。

      泉州,平海军节度使治所。当然大宋早就已经削去藩镇大权。这个节度府并没有什么好依仗的。更何况南方士兵向来不堪战,以致于深受北方士兵的歧视。这在大宋可是尽人皆知的问题。

      果然,半个时辰过去了,像样的抵抗才拉开序幕。但七个步兵方阵旅的快速推进,让冲出城的几十个兵丁迅速撤退。

      “真不愧是大宋啊。陆上疆界才是防御核心。腹心地带尚且不够重视,更何况海疆了。这糟糕的习惯,恐怕是顺手就遗传给了大明。哈哈,也不知道嘉靖大倭乱的时候,朱厚熜那小子有没有骂过宋朝君臣。”

      李宁优哉游哉的自言自语,不料竟然引起了一个逃难商人的注意。

      这客商一身大食装束,但却讲得一口流利的官话,至少比李宁要标准许多。

      “贤弟所言极是,这海疆亦是不得不防之处。奈何朝廷并不重视。”

      李宁见他和自己搭话,不由笑道:“兄台为何不跑了?”

      “哦,我见这军阵甚是怪异。有点……有点像是古书上的记载。”

      “啥?”

      李宁没太听懂。因这古汉语发音还有入声,像是英语末尾的辅音,乍听起来还有点不习惯。倒是辽国那边的契丹人,因着汉语学习不易,所以就偷懒不去发这个入声,故而才逐渐演变成了普通话的祖先。

      所以,两人之间的交流还是有着较大阻碍的。

      琢磨了好久之后,李宁才终于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他也忽然记起。伟大的亚历山大东征结束之后,整个近东和波斯地区都进入了大希腊化时代。而千年之后的阿拉伯人,从那时候流传下来的古籍之中,学到了很多希腊先贤的知识。由此开始了公元八至九世纪的黄金时代。

      这也就意味着,这位大食商人是见识过希腊时期著作的。

      所以,他说的古书肯定就是这部分书籍当中的一本。

      李宁因此而变得好骑起来。

      “兄台。在下也对这群人非常感兴趣。我看他们像希腊人。但他们应该是一千三百年前的人了。”

      那大食商人一愣,猛拍脑门说道:“对对,就是一千三百年那群人。”

      他叽里咕噜的说了一大堆,其中有个词汇很像是阿拉伯语当中的希腊。但他的阿拉伯语是个三把刀——比二把刀还严重,只在大学其间因为好奇而蹭过课——所以听的不是很准。

      但他们可以有更好的交流方式。

      “这儿不安全,不如我们去贵府上,一边翻书一边笔谈如何?”

      李宁一边说着,一边比划着翻书的动作。

      对方也不是个傻蛋,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

      于是在一片狼烟四起的映衬之下,他们来到了郊外的一处庄园。

      北宋时期,农村经济主要以庄园经济为主。土地兼并严重不说,国家也甚少有政策去干预。因此乡间大地主甚多。贫富差距较大且邻里矛盾严重。

      李宁来到的这座庄园,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汉番并存的现象,在沿海地区可不常见。

      因此,李宁的问题未免也就多了起来。两人一来二去之间,也就顺道把自我介绍给完成了。

      原来这位大食商人名叫蒲亚讷,常年活动在广南一带,此次来到泉州是为了开拓销路。

      与此同时,两人的交流还未李宁带来了另一个发现。

      那就是他们用阿拉伯语直接交流,比说汉语省事儿多了。

      蒲亚讷的汉语虽然说的还不错,但一股子方言味。而阿拉伯语从公元四世纪成形于闪米特语之后,只是在近代融入了一些西方科技词汇,并没有多大变化。虽然他们的方言也很严重,但周围都是大食人的时候,自然是说阿拉伯语比较省事儿。

      而且,这也大大加深了其他大食人对李宁的好感。一直与他们邀请李宁共进晚餐。

      但李宁对阿拉伯文化了解甚少,为了避免礼节问题便婉言谢绝了。好在这座农庄上也有很多汉人庄客,弄点“哇们”汉人爱吃的食物也不困难。

      更何况闽菜也是很有味道的,比如:太极芋泥、福州鱼丸,再比如更著名的沙县小吃。

      当然,宋朝时期的闽菜,虽然已经有了“红曲烹调”——唐朝的徐坚就已经记录下了这个特点,后来我们见到的红糟鱼、红糟鸡,便是其中代表作品——的重要特点,但还没有清朝那一批名店名厨,一举奠定了八大菜系地位辉煌时代,因此想要征服现代人李宁的胃,恐怕还是有难度的。

      但李宁又不是废物,用鸡汤汆个海鲜,他还是能够做到的。更何况他在山东半岛求学多年,竹蛏子怎么收拾,他还是懂得的。

      白炒竹蛏肉是一道很有名的福建菜,食材准备起来也没难度。李宁稍微一打听,庄客们就免费送了一大堆给他。至少炒菜的手法虽然一再被送出现,但还局限在汴梁等少数大城市,泉州一带还是很少有的。

      因此当他烹饪食材的时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虽然一道丰盛的晚宴顺利的做好了,但此时更应该引起注意的,当然并不是这件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