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当呼吸化为空气 ...


  •   《当呼吸化为空气》作者是保罗·卡拉尼什,美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作家,先后求学于斯坦福、耶鲁、剑桥,所学所知涉及英语文学、人体生物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等等。然而这并非全部,也并不是保罗一生中最闪亮的部分。

      他在科学与道德之间辗转,极力探求生命意义所在。

      在母亲列出的长长的书单里:《1984》、《基督山伯爵》、《鲁滨逊漂流记》···他爱上了语言文学。大学前,女友推荐的一本小说,虽然在他看来没有什么内涵,却让他的思想震动。该书提出一个假设:思想不过就是大脑的产物。

      保罗赞同这个观点,他这样说道,“尽管我们拥有自由的意志,但仍然是有机生物体,大脑是我们的器官,也遵循一切物理定律!文学是人类的一大财富和意义,而通过某种方式实现文学价值的,就是大脑这个器官。这真是神奇的魔法。”于是,那天晚上,他打开斯坦福课程总目录,匆匆扫过已经标记了的很多文学课程,开始寻找生物和神经系统科学的相关课程。

      从这里,我似乎看到了保罗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起点,果然,临近毕业时,他依旧在思考那个问题:生理、道德、文学和哲学,在什么地方相融交会?他听到一个召唤:“放下书,弃文从医”。

      后来,他成为了一个医师,惠特曼书中描述的唯一能真正理解“生理与精神并存”的人。

      我想,这样一个单纯而热情、始终在那个问题之间上下求索的人必定不会庸碌此生。在书中的后半部分,我看到了保罗的第一次解剖,第一次见证出生和死亡,他进入医院后的辛劳与坚持。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始终保有那种单纯的热情,我很难将之诉诸于文字,在这里引用吴承翰在《与保罗的无限对话》中的一番叙述,或可名之一二。

      “对他而言,行医是一种使命。或者该说,无论他选择了什么工作,其实都是使命。如果,他按照原先大学时候的计划,成为全职作家或文学教授,那么这也会成为他的使命。”

      吴承翰说,这是保罗对为了生活变得浮躁和汲汲营营的他的提醒。

      那么对我呢?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那数不清的荣耀不是保罗最精彩的部分。当然,我对此亦十分敬仰。

      更打动我的是保罗的热情,因为这股热情,他可以不那么在意世俗,坚持追寻自己心中的那个问题,并由此文从医。在医疗与人性的思索中,春风和煦,巧妙安抚,让病人的旅途畅通无阻,帮助他们及其家属正视疾病甚至是死亡。

      最终,这位英年早逝的医师亦正视了自己的死亡。

      合上书本,我想,这是保罗对因宽松的环境而浮躁享乐乃至日渐懒惰的我的提醒。

  • 作者有话要说:  好几年前高中时期的作品,现在回头看看还是很感慨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