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明德三十二年六月十五,二姐陆晓出嫁,二姐的姨娘家境殷实,嫁妆足足有七十二抬之多,据说王通判夫妇笑的嘴都合不上,父亲听了却不是很高兴,我问他,他只是叹气。
明德三十二年七月初八,是陆昭的十五岁生辰,谢迢迢邀我赏花,有什么可看的?我在妆奁中翻出那幅头面,凝视良久,起身时有些恍惚,便想一个人出门转转。
我回过神时不知怎么走到了城门前,上面布满斑驳的印记,我摸着那凹槽处,想想我在这里送走了多少人?陈润、大哥、阿姐……陆昭也是自这里回去的,我抬起头看向那高高的太阳,晃得我眼晕。不知何时一辆马车停在我面前,车夫擦拭着车身准备歇息。
“小哥,你这是要去哪儿?”我问道。
车夫嘿嘿一笑,挠头道:“替主人家办事,去滇南接个人。”
“是去滇南么,你可不可以帮我捎个东西?”我将手中的红宝石头面递给他
那车夫本来有些犹豫,看见我递给他的银子便同意了。
“是捎给谁的?”
我望着滇南的方向,眯着眼,轻轻的说:“一个叫陆昭的姑娘。”
“家住……”
我打断了他的话:“只消说是捎给陆昭的,他们都明白的,都明白的……”说完我便走了。
有个生在滇南的小姑娘,自小喜欢坐在树上望向远方,她问她的姨娘,哪里是家?姨娘说,你父亲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
小姑娘欢喜她的父亲,他每次都会从永安带来好多新鲜的玩意儿,想他的时候,便眺望永安的方向。
后来,她到了永安,亦死在永安……
……
……
我本以为阿娘会亲手为我插上及笄的簪子,可却不曾想,七月十一,外祖家一大早便派来马车,阿娘什么也没拿,只是出门时,碰到我,笑着同周嬷嬷说:“你瞧阿皎,又长高了。”
父亲坐在书房喝了一整日的酒,我坐在书房前的台阶上,父亲出来时见到我,有些不知所措,踉跄的向我走来。
我忙扶住他,一身酒气熏得我头疼,我道:“阿娘见到你如此,怕是会笑话你。”
他仔细的盯着我,忽而笑道:“你越发像阿锦了……”
“阿娘到了北地,可就真是鞭长莫及了,父亲,你可曾……后悔?”
父亲道:“不过是情之所起……”言语中竟有几分苦涩,说罢,他便挣开我的搀扶,摇摇晃晃的远去了。
其实那故事并不完整,比如公子和小姐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小姐喜欢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也欢喜北地潇洒快意的日子。现在小姐要回北地了,要去过快活的生活了。
陆夫人?尚书夫人?都不存在了。不过我会记得,我的阿娘,北地苏氏的外孙女,宋婴宁,是这世间独一无二的好女子。
笈礼那日,我看着铜镜里的自己,陆昭若再,怕也是这幅样子,还会做我的赞者。府中只剩陆晖做我的有司,岫岫做了我的赞者,由舅母替我挽发,舅母轻声道:“阿皎是大姑娘了。”我笑,这话听了许多遍,祖母说,阿娘说,父亲也说。
因着我是同八公主一日生辰,太后为我取了个字,从月。
陆从月,我课业不好,也不知是何寓意,只是听着悦耳。
笈礼过后,谢迢迢拉着我同岫岫回房,她比我还着急我收到的贺礼。
她一边拆一边道:“孙侍郎送的也太过俗套,才几对镯子。王家小姐,对,就你二姐那家,倒是出手很阔绰,两块羊脂玉佩。诶,这是……”在拆到陈灏送的贺礼时,她便愣住了。
“是一根木簪倒是刻得很用心,我及笄也没见他送我什么……”
我忙拿过那根簪子收起来,“你谢大小姐想要还不是一句话的事,只不过一根簪子。”不过一根簪子……
她笑道:“是了。”
岫岫忙岔开话题:“你们瞧,成王世子送了什么?”
那是陈润命人从边关加急送来的,拆开一看,只有一个草编的蚂蚱和一封信,信上说,我大哥无事,只是瘦了些。很是遗憾不能参加我的笈礼,他还说,瞧见边关的小孩都喜欢草编的玩物,便编了个蚂蚱……
我又羞又恼,羞的是叫谢迢迢同岫岫瞧见了,恼的是他还将我当个孩子。虽然被谢迢迢那捉狭的目光瞧得有些不自在,可我还是将草编的蚂蚱和信好好收了起来。
明德三十二年九月二十三,生辰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