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唐朝 ...

  •   陈子昂在理论、实践上创造革新。(理论上)王勃指责初唐宫廷诗“骨气都尽,刚健不闻”,陈指出“风雅兴寄”“汉魏风骨”为榜样,表面复古,实质革新。“兴寄”要求诗歌批判现实、政治倾向鲜明;“风骨”要求感情高尚充沛、内容刚健充实。其革新有理论、实践意义,抨击陈腐,开辟新路。(实践上)其诗体现革新,受建安、正始影响,比兴托讽、感慨人生似阮籍。

      山水田园诗人
      开元、天宝(713—756)年间,唐诗发展到高潮。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山水诗人,解放题材,表现生活。山水诗写漫游、故乡,田园诗生活气息浓厚、意境新鲜。生活经历简单,其诗篇幅简短,长五古、五律;艺术完整、精美,化用鲍照、谢朓诗句青出于蓝,在创造盛唐浑融完整诗风上有贡献。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杜甫《遣兴》之五)

      王维诗前期写游侠、边塞,后期写隐逸生活、闲情逸致。其诗艺术成就高,捕捉形象巧妙,构成意境独到:
      取景深具匠心,色彩映衬优美,声息动态可闻可见(“诗中有画”);
      既有陶诗浑融完整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描写;
      语言清新洗炼,朴素中有华采,得陶渊明“清腴”。
      辋川别业(摘句)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积雨辋川庄作(摘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画思入神,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绘工以为天机所到,学者不及也。(《新唐书·王维传》)王维画多不问四时,如画花往往桃、李、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予家所藏摩诘所画《袁安卧雪图》,有雪中芭蕉,此乃得心应手,意到便成,故造理入神,回得无意。(沈括《梦溪笔谈》)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严羽《沧浪诗话》)

      抒情小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 《相思》杂诗(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