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

  •   “你打自己脑袋干什么?”

      杨妈一进门就看到自家姑娘又在犯傻,那么大力拍自己脑门,不疼吗?

      “还有,你把书都放地上干嘛,我昨天才拖的地!”杨妈看到面前瓷砖上摊了一地的书,说话的声音立刻扬了一个度。

      “哎呀,我这不是玩了快两月,还剩一个月上高中,想着把书翻出来复习一下嘛,没事,实在不行,我明天早上再拖一遍。”

      杨嘉当然知道杨妈的洁癖性子,尤其这么逼仄又狭小的拥挤房间,几天不收拾就会乱成一团。

      比如杨嘉的二姑妈家,不管什么东西常年都是用哪丢哪,地面桌子床上没有一块是干净清爽的,只不过那是别人家,杨妈不会多说什么,搁自己家,杨妈是绝对忍受不了的。

      杨嘉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哪知她话才刚说出口,杨妈的眉毛就是一扬,一脸惊奇模样:“稀奇啊,平时动都懒得动的人,今天居然说主动帮家里拖地?”

      杨嘉:“……”
      杨嘉无奈:“我这都满15了,帮家里做点事不是很正常。”

      实际就杨嘉过往那能躺就不坐,能坐就不站的懒散性子,还真不正常,尤其杨妈的个性,杨嘉估计她还有话讲。

      果不其然,杨妈下一句话就是:“算了吧,指望你做家务,到时候还不是要你老妈再来返工一遍,你还是好好复习,心思放在学习上,专心一点,其他事不用你操心。”

      杨妈放下自己的通勤皮包,拿湿毛巾抹了把脸就往灶台那走,嘴里念叨感叹着:“只要你成绩好点,那就是对妈的回报了。”

      又来了,又来了!

      只要成绩好就是回报这种话杨嘉真是从小听到大,隔一段时间就会听一遍,听到后来她都已经完全没感觉不耐烦了。

      前世杨嘉对这种话虽然不喜但也只是听听就完了,因为那时她也不知到底该如何反驳,且对于这种言论她一边觉得心烦,一边又觉得愧疚。

      现在重来一世,她还是很不喜欢这种论调。

      事实上,这也是很多家长都会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同时也是很多家庭教育的弊端。

      自脱离学校之后,杨嘉早在社会的摸爬滚打中明白,很多时候,学习和成绩其实是不能画等号的。

      人这一生,不只是课本上的知识需要学习,其他任何东西都需要学习,其中包括构建自我、与人相处,也包括最基本的动手能力。

      以前的杨嘉倒也不是不干活,但是和做饭一样,也是经常做到一半就被杨妈给喝止了。

      似乎只要一碰到有关家务方面的事情,就好像触发了杨妈的某个绝对权威领域,但凡不是自己经手的活,她都会有种本能的怀疑和看不上眼。

      可什么事情不都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么,次数的叠加才能带来事务的掌握。

      一次没收拾好,下次再注意呗,慢慢的,多来几遍不就自然而然能做好细节了吗。

      只是妈妈们在这方面似乎都极度的没耐心,对孩子的试错容忍度很低,好似每一次动手都是一次小测验,前两次没合格,第三次就要剥夺掉你的测试资格。

      杨嘉后来就发现,除非是那种天生的学术型人才,真正的一门心思都沉浸在了知识的海洋里。

      不然这种极度看重成绩,同时又刻意屏蔽掉除功课前程以外所有东西的接触探索,不仅不会让孩子们将心思放在学习上,反而会让他们变得四体不勤视线狭窄。

      慢慢的,就真的开始对其他任何事和人都漠不关心了。

      物质上供养,精神上设限,而后一步步成长为空想的巨人。

      甚至杨嘉成年后和好友们聊天,都聊到过父母那一辈人经常会心寒自家小孩的冷情,不体谅不知道帮父母,其实原因有大半就是这种教育方式的锅。

      毕竟小时候不让小孩关心参与家庭事务,难道还指望长大后的他们突然一朝顿悟动手能力和情感回馈都突飞猛进吗?

      看了眼才下班就马不停蹄开始洗菜炒菜的杨妈,杨嘉轻叹了口气。

      也不打算再和她说什么,说多了也没用,因为现阶段内他们家三个人的说话方式都很神奇,总体而言就是杨爸闷,杨嘉呛,杨妈口是心非。

      杨嘉径直站起身收拾好书本物品,将要用的书放到自己小隔间的床头,就开始出去洗拖把。

      就这么一点小活,也别明天了,现在就立马解决了吧。

      “怎么了,你真要拖?”杨妈“哐哐”剁着土豆丝,转头就见闺女拎着个半湿的拖把进来了。

      “那可不,说到做到。”免得你再啰嗦,杨嘉将后半截话落在心里没有说出口。

      曾经这个时候的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对待父母总想犟两句刺两句,双方对彼此也都没什么耐心,现在重来一遍,她想试着从自己这边慢慢改变起来。

      用说的没用,那就从小行动一点点开始吧。

      *
      “对了,明天我要去一趟图书大世界。”

      饭桌上,杨嘉将盘子里的一小半青菜全给扒进了碗里,引得杨爸杨妈侧目。

      只觉得自家闺女好像哪不一样了,往日能吃三根青菜就算是给面子的人,今天怎么这么自觉?

      不过多吃青菜是好事,他们也就没说什么。

      “这么热的天,跑出去干嘛,家里书不够你看?”这是反射性反对的杨妈。

      “既然都放了暑假,那就在家休息下,别一天到晚不落屋。”这是习惯性唠叨的杨爸。

      “咱家里有什么书?不都是唐诗宋词三国演义那些,我要买的是教辅资料和真题试卷。”杨嘉一边回答一边机械性地往嘴里塞着青菜。

      她确实是不喜欢吃青菜,但没办法,这是她有段时间工作虚胖例假不规律去看中医,医生给她提的饮食建议。

      说她没别的毛病,只是体质较一般人更需要控制体重。

      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又严重缺钙,让她吃饭时不管什么青菜都先吃一拳头,然后再吃其他食物,平时注意吞点钙片就行。

      “平时我在家吧,说我放假了都不知道出去玩,现在我要出门吧,又说我一天到晚不落屋,你就说你是不是自相矛盾。”

      杨嘉腮帮子吃得一鼓一鼓的,在那不服地小声嘀咕。

      “不就才说你一句,哪那么多话来顶嘴!”杨妈眉毛一竖,筷子在盘子边敲了一下,发出“当”一声脆响,威胁之意直白又明显。

      杨嘉悄悄翻了个白眼,真是……
      她就说自己老和家里这两位处不来是有原因的,不只是她一个人的锅。

      打压式教育先不提,比如说杨妈吧,不管杨嘉和杨爸发生什么摩擦冲突,她都会无条件护短杨爸,哪怕杨嘉有理,最后也会被杨妈骂一顿,说她得理不饶人。

      好在她已经习惯了,其实小时候的杨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对杨妈的区别对待很费解很伤心,她不明白为什么她爱妈妈,妈妈却不爱她。

      直到后来年纪渐长,她才慢慢明白并理解杨妈不是不爱她,她只是无法从欣赏的角度喜欢她。

      说得更准确一点,她爱和她血脉相连的女儿,但抛去这层身份,她其实并不欣赏喜欢杨嘉这个人,杨嘉本身也无法令她引以为傲。

      至于对杨爸的偏心,父母感情好总比不好要强,杨嘉对这点早佛系了。

      杨嘉和家里关系一直是密切但不融洽,真正和家里关系平和起来反而是她大学以后工作以后,物理距离的拉远让彼此都收敛了些尖刺。

      可惜,起码这三年杨嘉都是无法远离家里的。

      要说没穿越之前,她也曾仔细想过如果自己回到过去,能用什么快速发家,后来一项项列出来才发现,别做梦了,还是老老实实学习尽早修炼掌握技能吧。

      因为对于底层的普通人来说,很多东西是你知道也无法真的去实践操作的。

      比如彩票,比如炒股,比如做生意,每一项都是能带给人幻想,但实际操作却极其容易碰壁的项目。

      杨嘉读小学初中时,彩票这东西很是风靡过一阵,杨妈也曾买过差一位数就中的大奖,当时可把家里人郁闷得不清。

      然而一两月之后,谁还记得期数和那串数字呢,早忘干净了。

      炒股就更别提了,杨爸在之后倒是买过一些,但也只是当韭菜尽量做到保本不亏。

      小生意这个,杨嘉也想过,甚至还去专门考察过,后来发现那叫一个鱼龙混杂。

      城管这种明面上的要注意,固定的摆摊地点有的其实暗地里也会有租金,有门店的话得注意消防,各种杂七杂八的证件。

      同时还要和街道上的某些人维系好关系,另外再就是不论做什么生意,你还得有货源渠道。

      除此之外,有能力,会来事,能抗压也是很重要的,杨嘉一直觉得能真的把生意做起来的人都是那种能吃苦,具有一定冒险精神和赌徒心理的人。

      而杨家从爷爷那辈起,有一个算一个,基本全是老老实实安分守己的类型。

      杨家父母也压根就不是那种能存事,能承载压力的人。

      至于靠画画,她现在连身份证都还没有,也没有自己的电脑,加上目前网络上的美术市场还非常非常不完善,贸然揠苗助长多半只会掉坑。

      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主、次要矛盾,她目前的主要矛盾大致便是高考和一份拿得出手的学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