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

  •   接下来,老师开始详细介绍美术统考需要考哪三门了,具体又有什么要求。

      “素描、速写、色彩,这就是你们考试时需要考到的三门美术科目,每一门都是100分,总分300。”

      “通常在湖省,最后能够考到240以上的就已经算高分了。”

      “每年我们学校一般也只有四、五个人能考到这个分数,所以,要努力啊同学们!我们省对于美术统考的划分还是很严格的。”

      大的科目讲完之后,老师又开始在黑板上罗列他们需要准备的画材文具一类等物品。

      比如首先需要一整套折叠画架、画板、画袋。

      然后是速写板,速写纸,素描纸,与之相对的铅笔、碳笔、美术专用橡皮也都要备好。

      至于色彩一门是高二之后再学的,所以水彩纸和颜料暂时都不用买。

      讲这个的时候,老师顺着把市面上所有不同品牌的铅笔碳笔的画面效果都讲了一遍,看得出相当有经验。

      因为第一次上课,大家都没有准备画画的文具材料,于是接下来的近一小时,老师给他们放了一个有关于艺考的三十分钟的小纪录片,和一些美术统考高分试卷,告诉他们这些作品都好在哪里。

      之后,第一堂专业课就这么结束了,许多之前没有接触过画画的同学,还觉得挺新鲜。

      杨嘉在一旁默默看了眼这些看起来有些兴奋的少男少女们,隐约有种过来人对小萌新人艰不拆的心理。

      他们估计想不到以后自己当中有人能画画画到想吐。

      嗐,还是太年轻!

      杨嘉这会儿只需要买画架画板,其他类似速写板,速写纸,在她初中那个暑假报青少年宫时就已经买过了。

      自这天之后,杨嘉的学习生活很快步入正轨。

      新的班级里,她也很快和自己记忆中的好友们建立起了联系,高中的这个阶段算是她人际关系相处得最和谐的阶段。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她几乎和班上大部分同学包括女孩子都相处得不错。

      只是学习上经过一个寒假,一开始她还真有点难以收心,总觉得一上学,课外可支配的时间便在极速缩短。

      除去这些,第二次上专业课的时候,老师就开始和他们讲解要如何画速写、素描了。

      通常来说速写这一门是湖省很多学校都会忽略,或者说不会那么重视的科目,但十八中对这一门抓的却是尤为严格。

      为此老师还专门给他们演示了速度比速写还要更快的快写。

      也就是在一分钟内画出人物动态和人不同动态下的动感。

      每当这个时候,老师就会按照花名册上的名单点一个同学上去当动态模特,然后让那个同学摆出四五个动作幅度很大的姿势定在那里。

      而其他同学则坐在高矮不一的板凳上,在教室里空出中心,围成一个大圈,这样方便每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到模特,且画出不同方向上模特的动态。

      按照杨嘉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来说,这个项目其实考验的就是学生在最短时间内对人体动态的整体观察能力和抓形能力。

      抓形能力算是美术中一种很重要,又很基础的能力。

      用杨嘉自己的话解释,就是抓准一件事物造型,一种能让人把物体尽量画得像的能力,很多人被说在美术上没有天赋,通常说的就是抓形能力很弱。

      因为有一部分人天生就能把看到的东西画得像,当然了,或许艺术到达高处,需要的是画家们的随心所欲,灵魂创造。

      但其实很多看起来随心所欲的画家他们的基础功也很扎实,只是因为他们画着画着就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风格,没有必要回过头再去画那些最最基础的东西,实际真要画,水平也会很高。

      造型要是抓不准,画面上的各种人物、物品都容易变形,看着就比例不对、不协调。

      快写,能够极速锻炼人的眼、脑、手之间的联动反应。

      所以同学们一开始练这个的时候根本反应不过来,哪怕尽量已经让自己提起了速度,最后也只能画个半截。

      杨嘉也同样如此,画画这种东西对她来说也算肌肉记忆,但同时还有句话是三天不练手就生。

      杨嘉现在对画画就有些生疏,毕竟她真的已经很久没练过这个了,尤其是回到过去这大半年根本都没摸过画笔。

      从眼睛的观察到脑子的处理她依然还是凭借本能进行得很快,但延伸到肢体、手掌,将它呈现在纸上时,就很容易卡壳,把人物画得变形。

      尤其速写用的还是浓黑碳笔,根本改都不能改,一笔就是一笔,开始画上去是什么样子,最后呈现就是什么样子。

      对于这个,杨嘉倒是没有慌乱,虽然有些小紧张,但她之前就预想过这点。

      这就是长时间不练所造成的手生表现。

      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练,就好像一项体育项目,想要提高想要进步的方法,就是每天挥够足够数量的拍子,跑到足够数量的路程,训练足够多的次数。

      这样一直练了十来张之后,越到后来,她的形和动态就抓得越准。

      只是速度还是没有提上来,难以做到在一分钟之内画完整个动态。

      这就是有基础的不好了,因为她眼睛里能捕捉到的信息实在太多,反射性的就行将她看到的都画出来。

      可快写并不需要这些,或者说这正是快写需要抛下的。

      美术老师正在外围一圈接一圈的看他们画出的效果。

      然后开始和他们讲解,快写就是需要把所有的细节都丢掉,只留下人物的核心动态和原始造型结构。

      “别让其他的东西占据你的时间,和大的人物动态相比,现在你画的其他东西都是喧宾夺主。

      在时间压缩到极致的时候,脑子里要进行取舍,知道什么东西应该保留,什么东西应该丢掉。”

      从老师嘴上说出来当然很容易,可同学们没经历过这种练习,一个个都是慌手慌脚,手忙脚乱的。

      最后看他们似乎是实在画得太艰难,老师将时间放宽到了三分钟。

      这下杨嘉终于也缓了口气,三分钟时间足够她抓形画出大动态了。

      最后老师和同学们确定了接下来这个月的快写,就先从三分钟练起,之后再慢慢过渡到两分钟最后到一分钟。

      每节课的前半个小时都是练速写的时间,十分钟左右的快写,二十分钟的速写人物。

      没错,快写之后就是人物速写,老师会再点一个同学上去,或站或坐,充当静态模特,这一次整体的造型、五官、头手脚就要画得具体了。

      这基本是杨嘉在画画中最擅长的一种。

      这种不能完全凭借感觉去画,而是要思考,一笔落下就是一笔,尽量一次性就画准。

      “不错啊,型画得很准。”
      老师经过她身边,小声赞了一句。

      这句夸奖让坐她周围的同学一下子都来了精神,纷纷伸长了脖颈来看她画的画。

      说真的,杨嘉有些高兴,又实在有些不好意思。

      不管怎么说,她以前也是靠这个吃饭的,所打下的基础、总体的练习量,和周围第一次接触速写的同学根本不在一个量级。

      当然了,画画这件事靠苦练,但另一方面也看天赋,他们班就有好几个同学就算是第一次画也画得不错。

      最后都被老师逐个点名表扬了。

      本来第一节课老师还准备给他们讲解一下基础素描,结果速写就耗去了一半以上的时间,于是干脆这整节课都被用来练系快写和人物速写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嘉理所当然的成了班上经常被拿来做范例的人,只是要是有其他同学来问她有什么方法技巧,她也会如实说出来。

      比如速写线条一开始如果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感觉,画不准,可以将纸铺开在人物速写的书上,印着画。

      当然,这只能在最最开始的时候这样做,练个几张找到线条的感觉之后,就得放弃这种方式。

      然后开始练习控笔。

      “你就随意在纸上画两个点,然后只用一笔将它们连接起来,直线弧线都可以,但尽量就只能用一笔。”

      “平时没事就可以这样练,有时候闲的无聊也可以随时随地的练,久了之后,眼脑手慢慢就会配合得比较协调了。”

      总之,对于杨嘉来说,画画就是你脑子里想画出什么效果,手上就能尽最大努力的达到。

      说起来高一的整体学习量和作业量都还不算太多,至少头个月,专业老师居然都没给他们布置什么作业。

      只是每天让他们画三组头手脚,因为这是速写中最细节也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

      说真的,这个作业量是真挺少的。

      就杨嘉知道的很多外面的画室会直接让学生们一边上文化课,一边每天回去画五张、十张速写。

      十八中这边的美术老师一向不会布置这么多,但同时又更注重质量。

      这可苦了刚接触美术,动笔速度又慢的同学,这下是真不好过了。

      文化课作业要耗时一段时间不说,还得留出足够多的时间来做专业作业。

      杨嘉对于这点真算是适应得最好的那个,其中最大原因是她之前就是被甲方折磨出来的,而老师,虽然要求的比较严,但比起甲方可实在温柔了不止一点两点。

      每天半个小时,足够她解决三组“头手脚”了。

      接下来的日子,杨嘉几乎就是在学习和画画中度过,只是她又多了一个习惯,偶尔做题做得不耐烦的时候,就会随意掏出张空白的纸,在旁边练习控笔。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