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这里土地价格参考北宋(宋真宗)时期,开封及及京西地区的地价。
天圣元年(1023年),河南府报告说:巩县因建造宋真宗的永定陵,“占故杜彦珪田十八顷(100亩/顷),凡估钱七十万”。宋仁宗诏令“特给百万”。占用民田地18顷,估价钱70万即700贯,每亩平均388文。而宋仁宗为显示对先帝的孝心和皇家的慷慨、恩典,将价格提高到1000贯,即每亩555文,这显然已不是市场价。
原来每亩旱地只值100余文,此后升到了将近2贯,增值约20倍!熙宁五年(1072年),朝廷出卖开封、京西等地的官方淤田,分为2等4级:第一等的赤淤地每亩3贯至2贯500文,第二等的花淤地每亩2贯500文至2贯。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一般来说,封建社会新朝开国初期,土地兼并并不会很厉害,物价水平也比较低,因为这个时候战乱刚刚结束,国家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但随着时间发展,国家趋于稳定,而新朝的豪强贵族已经站稳了脚跟,他们会大肆敛财,以满足自己的奢侈生活。封建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土地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豪强与地主就会想方设法兼并农民的土地,这个阶段,土地价格飙升,无数农民失去土地,要不流亡要不就会成为豪强的佃农!
所以宋真宗(北宋第三位皇帝)时期,土地价格还算比较便宜的。但到后期,土地价格就呈十几二十倍的增长,尤其北宋的田地制度是“田制不立”、“不抑兼并”,更甚至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输纳,皆我之物。”还不抑制兼并,甚至是鼓励兼并。
后期北宋的社会矛盾距离,农民起义不断,然后又是一轮新的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