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第 52 章 ...

  •   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朱翊铭登基称帝,定年号为泰昌 。新皇即位伊始,便展现出非凡的治国之能。他大赦天下,减免民间繁重的捐税,致力于休养生息,一时间,朝堂上下风清气正。同时,他积极整顿军备,加强边防建设,使得四方蛮夷纷纷来朝,四海宾服。在他的治理下,大明王朝再度焕发出勃勃生机,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繁荣昌盛之景。

      朝堂之上

      一日早朝,太监扯着尖细的嗓子高声喊道:“皇上驾到!”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百官齐刷刷跪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响彻整个朝堂,气势恢宏。
      朱翊铭稳步走上龙椅,神色威严又不失温和,抬手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 百官齐声谢恩,缓缓起身。
      太监见状,又喊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这时,大臣韦友傅出列,双手捧着奏章,高声说道:“臣韦友傅有本奏。”
      “呈上来。” 朱翊铭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韦友傅身上。
      韦友傅上前几步,将奏章递上,忧心忡忡地说道:“皇上,边境连连征战,如今国库空虚……”
      朱翊铭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朕以后会让宫里少些铺张。民乃国之根本,百姓安居乐业,则国富民强。如果百姓全都怨声载道,那岂不是亡国之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诸位爱卿要切记在心。”
      百官们纷纷跪地,齐声高呼:“我主圣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寿宫

      在永寿宫的庭院中,贺兰嫣坐在石凳上,望着满园的花草,轻轻叹了口气:“哎~老了,这下哀家可以安享晚年了。”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岁月的沧桑。
      萧偌遥在一旁,笑着打趣道:“哪里老了?”
      宇弦音也附和道:“兰儿,可是风韵犹存啊。”
      贺兰嫣听后,轻轻摇头,苦笑道:“哀家都快七十了,又哪里来的风韵犹存啊,年老体衰还差不多。”
      众人听了,都忍不住笑出声来:“哈哈哈哈,哪里年老体衰了?兰儿,想去哪里,我们陪你可好?来生我们还在一起,好不好?”
      贺兰嫣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点头应道:“好啊,怎么不好呢?你们陪哀家出去走走。”
      “是。” 众人齐声应道,随后便陪着贺兰嫣缓缓走出庭院 。

      公主府

      杜玥笙来到公主府,见到静和,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静儿,可想我?”
      静和听后,并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
      杜玥笙见状,微微叹了口气,故作伤感地说道:“哎~我见静和误终生,静和见我却不语?”
      静和这才轻笑一声,说道:“没有不语啊,坐吧。”
      杜玥笙这才注意到静和正在作画,不禁问道:“静儿,在作画?”
      “是啊。” 静和头也不抬,专注地看着画纸。
      “这画的是谁?” 杜玥笙好奇地凑近。
      静和抬起头,眼中带着一丝狡黠:“当然是心上人。”
      “是谁?” 杜玥笙追问道。
      静和笑着反问:“你看这画中人像不像你?”
      杜玥笙仔细端详了一番,佯装嗔怪道:“哼,这哪里像我了?这画的是天上的仙女吧?”
      静和温柔地看着她,认真地说道:“在我心里,你就是仙女啊,可从未变过。这画送你。”
      杜玥笙接过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我又应该送静儿什么呢?”
      静和坏笑一声,说道:“不如把你送给我?”
      杜玥笙脸颊微微泛红,轻声说道:“人家本来就是静儿的嘛。我并没为先皇生下子嗣,值得庆幸的便是回江南那日,遇到了意中人静和,从此便心里只有静和一人 。”
      岁月静好,暗流涌动

      日子在平静中缓缓流淌,朱翊铭勤于朝政,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大明的国势蒸蒸日上。而后宫之中,众人也各自安享着岁月的宁静。

      贺兰嫣、萧偌遥和宇弦音等人时常相伴出游,她们走过皇宫的每一处角落,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有时,她们会在御花园中赏花品茗,看着盛开的花朵,谈论着曾经的青春岁月;有时,又会漫步在宫墙之下,感受着历史的厚重。

      杜玥笙和静和在公主府中,过着甜蜜而温馨的生活。她们一起作画、吟诗,相互陪伴,相互倾诉。静和的画作越来越多,每一幅都倾注了她对杜玥笙的深情。杜玥笙也常常为静和做一些江南的点心,看着静和吃得开心,她便觉得无比满足。

      然而,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隐藏着暗流。在边境之地,虽然如今四海宾服,但一些小部落的势力仍在蠢蠢欲动。他们觊觎着大明的富饶,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寻找时机发动袭击。

      一日,边关急报传来,称有一股不明势力在边境频繁活动,似有侵犯之意。朱翊铭接到奏报后,立刻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皇上,这股势力虽然目前看起来规模不大,但也不可掉以轻心。” 韦友傅神色凝重地说道,“臣建议加强边防驻军,增派粮草和军备,以防万一。”

      “臣附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朱翊铭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诸位爱卿所言极是。但我们也不能仅仅被动防御,需派人去探查清楚这股势力的底细,究竟是哪些部落勾结在一起,目的又是什么。”

      “臣愿领命前往。” 一位年轻的将领站了出来,他目光坚定,神情刚毅。

      “好,你即刻出发,务必小心行事,一有消息立刻传回。” 朱翊铭看着他,郑重地说道。

      与此同时,在后宫之中,贺兰嫣等人也听闻了边境的消息。

      “想不到这天下才刚刚太平没多久,又要起战事了。” 贺兰嫣忧心忡忡地说道,“当年的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哀家实在不愿再看到这样的场景。”

      “是啊,希望皇上能妥善处理,不要让百姓受苦。” 萧偌遥也感慨道。

      宇弦音则微微眯起眼睛,说道:“这背后说不定有什么阴谋,我们还是要多留意一些。”

      而在公主府中,杜玥笙和静和也得知了此事。

      “边境又要打仗了,真让人担心。” 杜玥笙皱着眉头,脸上露出担忧的神色。

      静和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别担心,皇上英明神武,一定能解决好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好好生活,不给别人添乱。”

      杜玥笙点了点头,靠在静和的肩上,心中默默祈祷着战争能够早日平息,天下能够继续太平。

      随着时间的推移,派去探查的将领传回了消息。原来,这股势力是由几个小部落联合而成,他们受到了一些心怀不轨的人的蛊惑,企图通过掠夺大明的资源来壮大自己。

      朱翊铭得知消息后,果断做出决策。他一方面继续加强边防,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这些部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

      使者们带着朱翊铭的诚意和丰厚的礼物,来到了各个部落。他们向部落首领们讲述了大明的强大和友好,以及战争只会带来两败俱伤的后果。经过一番努力,一些部落首领开始动摇,他们意识到与大明为敌并非明智之举。

      然而,仍有一些部落首领冥顽不灵,坚持要发动战争。朱翊铭得知后,毫不退缩,他亲自检阅军队,鼓舞士气,准备迎接敌人的挑战。

      在战争即将爆发的前夕,整个大明都笼罩在紧张的氛围之中。皇宫内外,人人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百姓们也纷纷祈祷着战争能够早日结束,生活能够恢复平静。

      贺兰嫣等人在后宫中,为前线的将士们祈福。她们亲手缝制了一些平安符,希望能够保佑将士们平安归来。

      杜玥笙和静和也在公主府中,为战争的局势担忧。她们每天都关注着前方的消息,期盼着能够听到胜利的喜讯。

      终于,战争打响了。大明的军队在朱翊铭的指挥下,英勇奋战,他们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在激烈的战斗中,那位年轻的将领表现尤为出色。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在他的带领下,大明军队逐渐占据了上风。

      经过几天几夜的激战,敌人终于被彻底击败。那些冥顽不灵的部落首领,有的被俘虏,有的在逃亡中死去。大明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边境再次恢复了安宁。

      胜利的消息传回京城,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一片欢腾之中。皇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仪式,朱翊铭大宴群臣,犒赏有功之臣。

      贺兰嫣等人也为战争的胜利感到高兴,她们在后宫中举行了一场小小的宴会,庆祝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杜玥笙和静和在公主府中,也为胜利而欢呼。她们相拥在一起,感慨着生活的不易,也更加珍惜彼此的陪伴。

      然而,朱翊铭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深知,虽然这次战争取得了胜利,但边境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防御。于是,他开始着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加强对边境地区的治理,促进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这个过程中,贺兰嫣、萧偌遥、宇弦音等人也时常为朱翊铭出谋划策,她们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智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杜玥笙和静和也在自己的生活中,继续着她们的幸福时光。她们看着大明在朱翊铭的治理下越来越好,心中充满了欣慰和自豪。

      日子一天天过去,大明在和平与繁荣中继续前行,而那些经历过风雨的人们,也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懂得了珍惜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