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皇帝杨广 ...


  •   宇文化及听到这个名字,脑袋子里搜刮半天,终于想到佚名这号人了。
      杨广继续微笑着看信纸:“他的字写得好,清秀,淡雅,就像他的人一样……”
      宇文化及看到太子这副模样,就道:“太子殿下是让我接济一下佚名!?”
      杨广理所当然地说:“薛道衡流放岭南,那里地处偏远,粮食少,物资也贫瘠,宇文府就不该时常送点东西去接济一下吗!?”
      宇文化及抓抓脑袋:“这个……当然应该的,以什么名义去呢!?薛道衡是个性情孤傲的老头子,只怕不会要的。”
      杨广也觉得这话说对了。
      过了一会儿,杨广道:“我下次给他送信的时候,就派你的人去送吧!你捎点东西去,找个聪明点的!”
      宇文化及当即应了。
      ……
      杨广啄磨了大半个月,在旁边写下一句话:可具体否
      拿到太子殿下的信,宇文化及安排信使带了一包生活用品,替太子殿下送信,宇文府只是顺便给佚名送点物品。
      佚名收到太子的回信,想了想,在旁边写了一行字:多情照庭月,对镜盼离人
      杨广收到信,在字里行间里,看出佚名的孤独寂寞感,又写下:可否再具体
      ……
      信使就往来于太子府与岭南。
      佚名看了太子的信,在旁边又写:相思入骨,无人会
      ……
      杨广笑得合不拢嘴,将文书拿给宇文化及一起看。
      宇文化及完全看不懂太子在笑什么!?
      在他看来,这些文人就喜欢写点酸酸叽叽的诗,并以此为乐。
      太子又写了一句:仍是不解
      佚名回道:有缘无分
      ……
      此时,这第一页信纸已经写满了!!
      上书:
      “何为苦涩
      浊酒入喉,愁肠断
      可否具体
      多情照庭月,对镜盼离人
      可否再具体
      相思入骨,无人会
      仍是不解
      有缘无分”
      俩人书信往来近一年时间,就写了这些,效率也是很慢的了。
      杨广看着信纸,轻叹口气,眼睛看着窗外的景色,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
      薛道衡开始迷上了做陶瓷。
      要说这烧制陶器,也是门成熟的技艺,若是陶艺工人烧制,那就没什么次品。
      薛道衡是一时兴趣来了才开始学,又没有手艺工人教他,一切都是尝试着做,火候不够是关键,往往出窑的成品,就是质量不过关了。
      师娘挺支持的。
      薛道衡因为喜爱佚名,每次都给这个他做了一只茶杯。
      佚名看着这只泥坯“茶杯”,真是哭笑不得,老师每烧制一批瓷器,就要给他烧一只茶杯,他已经有很多只茶杯了,而这些茶杯的寿命也是极短的,因为窖温不能长时间保持恒定温度,出窖后硬度要么不足,要么过硬,或刚出来就碎了,或用来盛几次茶,又裂了。
      薛道衡这次很有把握。
      佚名在这只泥坯“茶杯”上写了一个“妙”字,然后放进小窖。
      此次窖火燃烧三天三夜不停熄,屯集了满院子的柴火又烧完了。
      终于,出窖时,成品达到了薛道衡的要求。
      薛道衡感叹道:“亲自试验了才知道,烧窖瓷消耗的薪柴实太多了,我也就附庸风雅这么一回,以后断不可再烧窖了。”语毕封了小土窖,再也不烧陶瓷了。
      佚名拿着自己亲笔题了“妙”字的茶杯,是真挺高兴的。
      从此后,喝水或喝茶,都用这只“妙杯”。
      老师亲自做的泥坯,他题的字,娘师为了找柴火费尽心力,他和师父一起轮流守了三天三夜的窖火才烧制而成,太有成就感了。
      师母见他特别喜欢这只茶杯,就取笑他:“一只粗陶破杯,有什么可稀罕的!?”
      佚名高兴地说:“就是稀罕,这是我最喜欢的杯子。”
      师母:“……”
      薛道衡突然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佚名今年17岁了,是该找门亲事了!”
      佚名一怔:“老师怎么突然说这样的话!?”
      师母很认可地点点头:“是啊!17岁了。我要写信给娘家亲人,询问一下我族是否有适龄待嫁的姑娘,该给佚名定个亲事了。”
      佚名脸色一红:“刚才在说茶杯。怎么话就说到我了!?”
      薛道衡:“听闻你的父母已逝,那你的终身大事就由为师来做主也是符合规矩的。你在茶杯上题了个“妙”字,我就知道你的意思了!“妙”字拆开,就是“少女”二字!少男钟情,少女怀春,本就是人之伦常,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
      师母也跟着笑起来:“原来这个“妙”字,竟是“少女”!?我可得替佚名找个好媳妇。”
      佚名说不过,臊红了脸,躲了。
      薛道衡就摸着胡子笑……
      ……
      冬去春来,宇文府的信使,又送来太子杨广的信。
      信打开,里面是太子的一句话:何为佳偶
      佚名思考了一会,提笔写下:一笑魅人心,共话知音
      ……
      杨广看了回复,竟然“卟噗”一声笑出来。
      宇文化及看得一怔一怔的,这个佚名与太子殿下互相写些酸诗,怎么就能把太子逗乐成这样呢!?
      因为他能自由出入太子寝殿,外面已经有人在传言,说他是太子的男嬖。
      当时的社会风气,并不歧视所谓的“男嬖”,而“男嬖”也并不是真正的“男”风、“男”色,嗜好此调的人也不是真正的喜欢男人。
      男嬖以不易引起内院争斗,也不影响家庭伦理的优势,在皇室贵族中广为流行。
      受周遭风气的影响,形成一种半逼迫形式的跟风心理也是很正常,达官贵族、皇亲国戚之间流行养男嬖。
      宇文化及听闻别人在传他是太子的男嬖,非但没有生气,反而有种自豪感,这种传言能给他增添更多的特权,而只有他知道,太子并没有要他侍寝。
      在他看来,男嬖的绯.闻是给脸上帖金,并不是人人都能被太子看上做男嬖的,更何况他自诩生得风流潇洒,太子既让他自由出入寝殿,肯定是对他另眼相看的,如果需要他侍寝,他也是很乐意的。
      可,他都暗示了好几次了,太子并未对他做什么,害他心里有点小失望。
      ……
      太子杨广又啄磨了几天,在信上写下一句:可否具体
      过了月余,信使带回了佚名的回信,回信中写到:人映花红,梧桐树枝栖彩凤
      太子看了更得意了,继续写下:可否再具体
      佚名回道:一见倾心
      第二页信纸已经写满了……
      上书:
      “何为佳偶
      一笑魅人心,共话知音
      可否具体
      人映花红,梧桐树枝栖彩凤
      可否再具体
      一见倾心”
      ……
      因为与太子频繁的书信往来,薛道衡也比较重视这件事,就教导佚名学□□的诗词。
      薛道衡道:“这首《夏日临江》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余兴,怅望情不终。
      是太子殿下在夏日江边景观的时候写的诗词,中间两朕不仅工对严整,声韵和谐,而且意境优雅,耐人寻味,尾朕抒发了浓兴及不尽的怅望之情。太子的文采,当世名家也不及也。”
      佚名一边拜读太子杨广的诗,一边认真听老师的解讲。
      薛道衡又道:“听闻近日太子殿下作了一首新诗《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此诗借题生义,一扫艳媚。黄昏远眺长江岸,暮霭沉沉,江水浩淼。“平不动”是水波不兴。江面平坦宁静,江边春花如火,开得满满当当。他写春夜潮生,江水滔滔。“将月去”,“带星来”将水波激荡,月星交辉的情景写得极宏大,于写景的壮阔中写出了时间的流逝。寥寥四句诗,将春江花月夜收纳其间,绘出一幅江月胜景图。“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缓缓读来,如欣赏清秋月夜之画,风致婉然。此句好在平实,一个“将”字,一个“带”字,都是比较虚的动词,不会破了月明星稀的安稳美感。”
      佚名道:“学生知道了!”
      薛道衡摸摸胡子:“太子殿下的诗词通首气体阔大,颇有魏武(曹操)之风。”
      ……
      师母从娘家族人里,挑出一名未婚女子,给佚名定了亲事。
      而这事,并未征求佚名的意见。
      定亲都是父母之命,老师就是他的父亲,师母作主的亲事,佚名当做亲生母亲的安排。
      所以当佚名知道己经交换订亲文书时,十分感激师母,而且心里认定了这个未过门的妻子。
      ……
      杨广时常凭槛远眺,心中想的却是,那年他15,今年他17,他到底长成什么模样了呢!?
      想提笔画出他的容颜,又不知怎么下笔。
      ……
      过了一个月,又收到太子杨广的来信,信中写到:何为孤寂
      佚名回复:清风,艳阳,无笑意
      杨广又回复:可否具体
      佚名:左拥,右抱,无情欲
      杨广:可否再具体
      佚名:不得你
      第三页信纸也写完了……
      上书:
      “何为孤寂
      清风,艳阳,无笑意
      可否具体
      左拥,右抱,无情欲
      可否再具体
      不得你”
      ……
      当佚名写下“不得你”的时候,正是内心情绪的真实写照,那时他刚接到消息,师母替他张罗的亲事,没了。
      此时,佚名已经年满18岁。
      他未过门的妻子仅与他交换了婚书不过半年余,就病逝了,俩人从未见过面,也未互相通过书信,未婚妻就先他而去。
      师母叹息道:“可惜了一桩好姻缘。”
      而这一切,杨广并不知。
      ……
      太子杨广也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第四页信纸又提笔了,上面依旧是杨广那一手苍劲有力的书法:何为思念
      佚名的书法还是儒雅清秀: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杨广又问:可否具体
      佚名:柳枝蹁跹,红豆相生
      杨广继续问:可否再具体
      佚名继续回答: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杨广还在问:仍是不解
      佚名:无你
      第四页信纸也写满了!
      上书:
      “何为思念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
      可否具体
      柳枝蹁跹,红豆相生
      可否再具体
      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仍是不解
      无你”
      ……
      这一年,发生了很多事,杨广的信突然就断了,没有任何征兆的,一连三个月没有信使来送信。
      佚名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薛道衡也很疑惑。
      直到有一天,薛道衡收到京城友人的来信,上书:皇后病危。
      孤独皇后从病发开始起,皇帝早已失魂落魄得人尽皆知,太子杨广开始独挡一面,担当起了大部分朝政要务。
      直到四个月后,杨广才开始给佚名写信。
      第五页信纸上书:何为人世
      佚名回复得小心翼翼:千山,万水,历悲欢
      杨广看了,回道:可否具体
      佚名:人来,人往,皆过客
      可否具体
      佚名回道:细雪,寒阳,无颜色
      可否再具体
      佚名:古佛,青灯,度流年
      仍是不解
      佚名思考良久,皇后的病一直没有好消息传来,帝后情深,任何一方离世,都是重沉的打击。
      于是回复:终不成双
      这四个字也是意在安慰太子杨广。
      第五页信纸已经写满。
      上书:
      “何为人世
      千山,万水,历悲欢
      可否具体
      人来,人往,皆过客
      可否具体
      细雪,寒阳,无颜色
      可否再具体
      古佛,青灯,度流年
      仍是不解
      终不成双”
      ……
      一个月后,传遍全国的大消息来了,皇后仙逝。
      皇后刚去世,就有大臣上书安慰皇帝称:皇后是圣德仁爱的观世音菩萨下凡,她的死亡只是在诸天神佛的迎接中归位而已。
      皇帝读后“且悲且喜”。
      另一位天竺高僧同样声称皇后是被诸神佛迎接到西方阿弥陀净土,悲喜交集的皇帝激动之下赐物两千余段。这种数额的赏赐一般只有身死王事、忠义节烈立下巨大功劳的人才能得到。
      皇后丧事由宰相杨素亲自负责。
      杨素带着人马日晒雨淋,亲自到荒郊野外为皇后寻找福地。
      选好地址为皇后建设山陵时,杨素也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凡事亲力亲为、辛苦不已,皇帝大为感动。
      皇帝在表彰杨素的诏书中称,杨素为皇后寻访山陵办葬礼的功劳,比他南征北战平戎定寇的功绩还重要。
      杨素是平陈统一全国的一支主力,之后又转战江南各地两年多平叛,而且开皇末年数次出击突厥。
      却未想到,在皇帝看来,杨素为皇后办葬礼等同于他的人生功业。
      独孤皇后的丧事规格之高,是异常罕见的,皇帝召高僧大德五十余人进宫,在皇宫内举行了七七四十九天的宏大法会超度皇后亡魂,太子杨广亲临听讲。
      皇后的第五个儿子,汉王杨谅从晋阳带回高僧,自为施主,为母亲经营法祀。
      此外,汉王封地的天台国清寺也为大行皇后举办法事祈福超度。
      能有这样的孝心,皇帝深感欣慰,并对汉王杨谅厚加赏赐。
      汉王杨谅因此大出风头,而被太子杨广心生嫉恨,从而有了杀五弟的心。
      隋朝为独孤皇后上谥号为“献”,根据《逸周书》对谥法的解释,献者:聪明睿智曰献、贤德有成曰献、智能翼君曰献。
      同年闰十月,已经62岁的皇帝,决定亲自为妻送葬。
      术士告诫道:“根据阴阳书,皇帝今年送葬对自身是不利的”。
      皇帝却置之不理。
      垂暮的皇帝冒着严寒亲自奔波了数百里把爱妻送到太陵陵园。
      夫妻相伴45年,帝后早已血肉相融,如今阴阳两隔,皇帝要陪着心爱的妻子走完最后一程。
      杨广忙完了母后的葬礼,才提笔给佚名写了第六封信。
      提头写道:何为天下
      佚名回复道:万水,千山,破浪长风
      杨广看了,立即问:可否具体
      佚名:天南,地北,乾坤日月
      杨广又问:可否再具体
      佚名回复:打马,鲜衣,轻狂少年
      这第六页信纸已经写完。
      上书:
      “何为天下
      万水,千山,破浪长风
      可否具体
      天南,地北,乾坤日月
      可否再具体
      打马,鲜衣,轻狂少年”
      ……
      杨广看着这页写滿的信。
      停笔了,他是真的不想再给佚名写信了,他觉得这样低效率地写信真是太没意思了。
      杨广画了一幅丹青。
      这是一个青年男子的画像,他心想,佚名既将19岁了,也不知道长成什么样子!?
      他记得那件旧衣款式和颜色,就画了一个青年穿着那件旧衣的模样。
      这个青年束着发冠,唯有面孔没有画出来,是留白的,旁人不知他的心事,只觉得这幅画有点吓人。
      画中男子风度翩翩,衣襟飘逸,其实那件旧衣是粗麻布制成,不可能穿出飘逸的感觉。
      此画的亮点是面部位置留白,实在画不出来,只能留白,他想见到佚名的容貌之后再补画上去。
      看了半晌,杨广心里很满意,将画挂在寝室里,日夜相对,他能端坐于画前很久……
      ……
      皇帝开始宠幸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宣华夫人是陈后主的妹妹,陈朝被隋朝灭国后招入宫中做宫女。
      太子杨广出入宫庭都要有礼貌地向两位庶母问候请安。
      皇帝从此深居简出,长期居住在仁寿宫中,作为能自由出入皇帝寝殿的两位后妃,其地位就显得尤其重要。
      太子杨广有意拉拢宣华夫人陈氏,为了让她们给皇帝吹枕边风,于是对这两人多有结交。
      ……
      正史记录,隋文帝杨坚死于寿终正寝,政权和平移交给太子杨广。
      野史记录就花样百出了,隋唐时代的史书记述很乱,而且前后矛盾!
      史学界和民间故事中流传得最广的就是“仁寿宫变”以及“非礼庶母”事件。
      先说“仁寿宫变”事件:据说太子杨广为了防止皇帝驾崩无法控制政局,让太监给杨素传信,让早做准备。可是杨素的回信被太监误传到了老皇帝杨坚手里,于是杨坚大怒,扬言要召回废太子杨勇。
      问题来了,杨素和杨广都在仁寿宫,只是房间不同,用得着传信这么麻烦?而且还留下把柄送错到老皇帝杨坚手里!?
      再说“非礼庶母”事件:相传宣华夫人出门更衣,路过花园被杨广调.戏非礼。宣华夫人面带泪痕对杨坚说“太子无礼”,这彻底激怒了老皇帝。
      此时的宣华夫人正是最为美艳的年龄,老皇帝已经63岁了,而且一身重病,行将就木。在这种情况下宣华夫人为了自己家族的未来抱紧太子杨广的大腿是正常的选择,为老皇帝守节的可能性极小。隋朝继承北朝胡人风气,对男女大防看得不重。流行子纳父妾和弟娶兄妻的胡人风俗,宣华夫人与杨广的事情在当时算不得什么大事。为了自己和家族的未来,宣华夫人不可能强硬的拒绝杨广,至于在老皇帝面前告状太子就更莫名其妙了。
      野史描述:隋文帝杨坚“火速召见兵部尚书柳述和黄门侍郎元岩,让他们带诏书出仁寿宫去招废太子杨勇入宫。”太子杨广听闻后,派人控制皇帝寝殿,靠弑父和假诏获得大权。
      杨坚作为颠覆北周的皇帝,在政.治斗争上老谋深算,柳述和元岩两人是朝廷新贵,势力远远不如杨广,若老皇帝真要重新起用废太子,也不会找柳述和元岩这两个新人去办这样的大事,废太子杨勇早被圈禁,更无实力与杨广对抗。
      不论是书信误传“仁寿宫变”还是杨广“非礼庶母”都非常牵强。
      一是逻辑不够严密破绽太多,难以作为证据。
      二是当时杨广已经掌握隋朝大权,要废太子几乎不可能。
      宣华夫人与杨广的私情肯定是有的,否则杨广即位后也不会纳其为妃。可是在老皇帝弥留之际,也是杨广一生最为重要的时刻。这时候还有心情调戏庶母,明显不符合其杨广长期以来极富野心、隐忍克制、善于伪装的品性,宣华夫人力求抱大腿,也不会冒失的破坏杨广的计划,否则等待她的就是一个死字。
      还需要客观地说,隋朝末期,各地反王四起,并没有人拿杨广弑父夺位的事情说事。如果杨广弑父的事情是真的,那就是最好的黑材料。当时所有的反隋檄文中提都没提,可见“弑父调戏庶母”等情节,是初唐为了黑杨广而添加的黑材料。
      以上是绕不开的历史话题,所以多写了一段文字,下文回归故事主线。
      ……
      隋文帝杨坚(541-604年)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隋朝开国皇帝,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建立隋朝,开创了辉煌的“开皇之治”,在位二十四年。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隋文帝晚年逐渐多疑,杀功臣,并且听信文献皇后之言,废黜长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在仁寿宫去世。终年63岁,庙号高.祖,谥号文皇帝,葬于泰陵。
      ……
      薛道衡提笔写下流放岭南的最后一首诗:
      《夏晚》
      流火稍西倾。
      夕影遍曾城。
      高天澄远色。
      秋气入蝉声。
      薛道衡正欲将此诗文落款盖上印件,就听送信的人快马加鞭地赶到了,那信使穿着全素麻孝衣,一边跑一边高声呼喊!
      “先帝龙驭宾天……”
      薛道衡只觉得心肝猛跳,手中无力,笔也掉落到诗文上面了。
      信使跑过的地方,人们闻之心碎,都低着头默哀。
      一时间,悲怆之情,传遍全国。
      信使对他道:“小人奉太子殿下的命令,特来接薛大人回京奔丧!!”
      薛道衡当即跪地叩头。
      信使又道:“太子殿下特意说了,薛大人年迈,恐我等下人侍奉不周,特许薛大人的家属亲眷一同随行前往京城。”
      因为是回京奔丧,根本没有时间收拾整理行李。
      薛道衡道:“家里的一切,但凡官吏大人能看上眼的,尽可拿去,这些书和文章,一本也不能落,一页纸也不能掉的。”
      信使再三保证,他会留下,亲自替薛道衡收拾庭院,随后即将物品打包送回京城。
      时间确实太过仓促,小院外已经停了一辆马车。
      薛道衡带着夫人和学生佚名,匆匆拿了两套换洗衣衫,就上了马车。
      自此,流放岭南将近四年,薛道衡重回京师。
      回京的马车在官道上飞驰,薛道衡看着窗外的景色,显得忧心重重。
      师母就问他有何心事!?
      薛道衡叹气道:“也不知此行是吉是凶!?我总觉得心神不宁。”
      师母道:“京城有我们的亲人,回了京城,才像回家。”
      薛道衡立即说:“上次你写信回去求亲事,不也是敷掩我们吗!?找个久病女子塘塞亲事,害得佚名只订婚半年,就失了未婚妻。”
      师母:“……”
      薛道衡看着窗外的景色,意味深长地说:“我被流放,他们全部都消失了,现在我重被启用,他们肯定又要围过来了。都是争着想要世袭我的官爵摆了!”
      师母也叹了口气,说不出话来。
      薛道衡突然说:“我会向皇帝提议由佚名世袭我的官爵。”
      佚名:“……”
      薛道衡板着脸问佚名:“为师今日是与你正式的商量这件事,先秦之后,都是实行世卿世禄制,上至天子、封君,下至公卿、大夫、士,他们的爵位、封邑、官职都是父子相承的。直到改朝换代或这个官爵家族被角逐出局为止。这次启用,为师计划两年后向皇帝致仕(退休),毕竟为师今年已经70岁了,年龄不绕人。界时,为师将推荐你世袭我的官爵。”
      佚名听了双眼一热,差点掉下眼泪。
      官爵历来由父子相承,老师没有想到自己的亲戚,居然想到他,其实这些年,他在薛道衡的心里已经取代了儿子的地位,但俩人都没有说破,佚名对待老师就像对待亲父,薛道衡对待他这个学生,就是教育自己的儿子,今日薛道衡将话摊开了说,幸福来得太突然了。
      佚名微笑着摇头道:“学生不要世袭老师的官爵,学生要的是老师更加珍贵的东西……”
      薛道衡闻之略微挑眉,他还有什么比官爵更珍贵的呢!?
      佚名道:“学生要老师的书籍手稿,包括所有珍品孤本。在学生看来,官爵可以凭本事去挣,那些书才是世间难求之物。”
      薛道衡赞道:“你是个有主意的人,此事我应了……”
      师母:“……”
      回京后,依旧住老宅。
      几天之后,薛道衡在岭南的物品也被打包送来了,里面的书本信件都一件不落。
      ……
      太子杨广手捧自秦始皇就留下来的传国玉玺,行了正式的登基大典,接受百官朝拜。
      杨广端得四平八稳,心中感慨万千,传国玉玺的手感极好,他触摸到这枚国玺时,竟然觉得十分熟悉,就好像传国玉玺正一直在等他,因为他天生就是要做皇帝的。
      他暗自道:朕是受命于天的真龙天子,天下间的一切都是朕的,没有比这种感觉更好的了。
      新帝登基,开创一派新气象,之前帮忙他夺嫡的官员,全部获得晋升。
      杨广刚登基做皇帝,就派人赐死并以衣带绞杀故太子杨勇于旧太子宫。
      这里多说一句,一干五百多年后,一名叫杨勇的地产开发商,挖掘并开启了隋炀帝杨广的墓,也是纠缠上千年的缘分了。
      薛道衡回京后,被委以秘书监显职。
      一时间,曾经意气风发的薛道衡重新在朝堂上闪起耀眼光芒。
      大行皇帝下葬后,杨广召来宇文化及商议,怎么招佚名入宫呢!?
      佚名没有功名在身,身份上只是宇文府的奴仆,或者是薛道衡的学生,若是大张其鼓地招佚名进宫,肯定是很引人侧目的,而杨广并不想佚名太过引人注意。
      宇文化及出了个主意:“我去找佚名,让他跟我回一趟宇文府,这些年薛道衡流放岭南,那是相隔甚远。现在回京了,招佚名回府叙叙旧也是应当的。我将佚名打扮成我的随从进宫见皇上,这就行了。”
      杨广大赞此计甚好。
      宇文化及是个很会办事的人,此时他已经官拜太仆少卿,他将佚名带走,过程顺利。
      薛道衡并不关注佚名回宇文府的事,他关注的,是刚被皇帝提拔为秘书监,肯定是要认真上表承情的。
      薛道衡长期从事秘书工作,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秘书岗位上度过的。
      他写文章用心很专,每有文章写出,人们“无不呤诵焉”。隋文帝杨坚每次谈到他,总是说:“薛道衡作文书称我意。”
      薛道衡又开始闭关,他有个习惯,“每至构文,必隐坐空斋,蹋壁而卧,闻户外有人便怒”他还是很忙的。
      ……
      佚名穿上随从的衣服,跟着宇文化及坐在马车内,一路通关,居然没有人通报一声,就到了皇帝寝殿。
      来之前,佚名并不知道是要见皇帝杨广。
      杨广穿着常服,端坐于龙椅,其实心里忐忑不安,他都不知道有何不安!?
      佚名只看了杨广一眼,立即知道眼前这人是谁。
      正是五年前的那个晋王!
      五年未见,当年的晋王早已变成太子,太子又变成皇帝。
      仅看了一眼,佚名是极度震惊的。
      震的是,宇文化及已经深得皇帝信任至此了吗!?居然沿途不通报,也不用搜查马车,招呼都不用打,就径直到了皇帝的面前!
      惊的是,虽然与杨广互通过几封书信,照例他俩人应该有一些默契,就像见到老朋友一般,可他却觉得皇帝很陌生,不知道该说什么!
      其实这也不能怪佚名这么想,在他心里,杨广是杨广,皇帝是皇帝,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角色身份,以前俩人书信交流时,佚名只当他是杨广,而现在,坐在佚名面前的人,是天下间九五尊贵的皇帝。
      杨广看到眼前的少年,补齐了数年来脑中模糊的影象,终于得到了圆满。
      俩人互相看着对方,好像时间也停止了一般。
      直到宇文化及轻声咳嗽一下,意示提醒佚名:还看什么看,不知道这是谁吗!?怎么还不行礼呢!?
      佚名这才反映过来,立即跪下道:“小人见过皇帝陛下。”
      杨广收敛了眼底的情绪,也轻咳一声,掩饰之前的尴尬,他朝佚名招招手,示意过来,到我身边来,有话说。
      佚名抬头看了宇文化及一眼,宇文化及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眼神,佚名才敢起身,垂目走到杨广身边。
      杨广的桌前摊开一幅丹青画卷,画中一个青年男子,衣襟飘飘般站在山谷间,四周有高山流水,意境很是美妙,青年男子的容貌是一片空白,头发却是冠束得整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