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5、各种炫富 ...


  •   宇文述攻打吐谷浑,大破之,吐谷浑伏允可汗向东逃走,并遣使向隋请降求救。
      隋朝发兵迎伏允,伏允可汗畏隋兵强盛,不敢向隋降,又率众向西遁去。
      隋军大败吐谷浑,其部属十余万人投降,可汗伏允率数十骑逃走,南奔党项。
      几路隋军会师于青海湖,乘胜破吐谷浑都城伏俟城。
      吐谷浑国灭亡。
      大隋帝国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杨广的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吐谷浑被拿下后,彻底打通了西边的商贸通道,更利于大隋帝国与周边邻国的贸易交流,三条丝绸之路的建立,为之后盛世大国的繁荣富裕起着重要的作用。
      六月,皇帝杨广一行经大斗拔谷前往张掖。
      杨广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大隋皇帝杨广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绩。
      此次西巡开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国、开展贸易、扬我国威、畅通丝路,乃一代有作为的国君所为。
      为炫耀中华盛世,杨广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
      这是举世创举。
      此次西巡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
      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皇帝杨广一人。
      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返回时,出现状况。
      还是途经大斗拔谷原路返回,此谷山路险峻,人马皆鱼贯而行,时值农历七月盛夏,不料在经过扁都口时天气突变,大雪纷飞。
      人畜皆忍饥挨饿,在暴风雪袭击下,缺衣缺粮。
      李佚名冻得直哆嗦,他像小动物似的紧紧抱着杨广,只为互相取暖。
      杨广怀抱着他,看到这么大的风雪,内心也有几分害怕,但他是皇帝,是众人的主心骨,此时决不能表露出胆怯。
      晚上暴风雪肆虐,四周一片漆黑,因为无法升火取暖,所有人都拥挤在一起。
      能找到的被褥都档在御驾周围,皇帝的车驾内,温度还能保持。
      黑暗中,只能听到耳边的风声呼呼咋响。
      杨广问相拥的人:“怕吗?”
      李佚名摇摇头。
      杨广就笑了:“忘了你是个不怕死的。”
      李佚名默了默,突然说:“如果你不是皇上而是个普通人就好了。”
      杨广一怔,反问他:“普通人哪里好?你说说看。”
      “普通人干净。”
      没听懂。
      “吃喝玩乐,做个俗人,干净浪荡过一生。”言外之意,嫌弃帝王之尊脚踩枯骨沾满鲜血,太脏了。
      杨广还是沒听懂,俗人再逍遥,也终归是皇帝的臣民,有什么好的。
      李佚名笑了笑,就不再继续说了。
      有的话,三观相近的人秒懂,如果杨玄感听了,肯定就懂他要表达的意思。
      三观不同的人,永远也不会理解,费再多口舌也是无用的,例如杨广。
      此后李佚名再也沒有提过这个话题。
      这晚俩人的谈话,让杨广留下深刻的印象,之后数年都会反复回想起,但无论他回忆多少遍,都无法想通李佚名当时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狂风暴雪一整夜,天亮后查看,士卒冻死大半,马驴等大牲口冻死十之八九。
      皇帝杨广的姐姐杨丽华也冻死在这里,享年49岁。
      多说几句,杨丽华是杨广一母同胞的嫡亲长姐,她当过北周王室的太子妃、皇后和太后,北周亡后,她的父皇隋文帝杨坚又册封她为乐平公主,太后变为公主,就不用守寡了,杨丽华却不愿再嫁。
      她死前对杨广说:“我一生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我深深怜爱我的女儿。请陛下开恩,把我的食邑转赐给我的女婿李敏。”
      杨广自然答应了她,让她的女婿李敏继承她的遗产。
      回到长安后,杨广下令将杨丽华与北周武帝宇文赟合葬在定陵。
      可惜杨丽华看作珍宝般的独生女后来被杨广杀了,只因有人诬陷她的丈夫李敏谋.反。杨丽华拒绝改嫁,只守着女儿过日子,没想到女儿却落得这个下场。杨广也因为杀掉李敏而在众叛亲离的路上愈走愈远,这是后话。
      同行的嫔妃遭受了不少苦头,随行的文武官员遭受饥饿、湿冷。
      《资治通鉴》载:“车驾东还,经大斗拔谷,山路隘险,鱼贯而出,风雪晦冥,文武饥馁沾湿,夜久不逮前营,士卒冻死者大半,马驴什□□,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
      李浑的军队救驾及时,带来粮草和御寒衣物,又调配马驴等牲囗,将谷内物资及时运出。
      杨广表面夸赞李浑忠勇可嘉,实则己有打压关陇军阀集团的心,因为李浑一族实力过于强大,引起皇帝的忌讳,而这一切,李浑毫不知情。
      此次西巡,杨广将中原的先进生产技术传到了西部边疆,使河湟一带面貌大为改观。
      九月二十五日,皇帝杨广的车驾回京,西巡结束。
      此次行程大业四年出发,大业五年归来,前后费时一年有余。
      李佚名回京后,第一时间赶回府,他急着见到妻子女儿。
      惠娴依旧美貌动人,盼盼却长大了许多。
      西巡前,盼盼一岁半,现在回来,盼盼己经快三岁了,小姑娘在自己安静的世界里,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盼盼特别依赖李佚名,或许小女孩成长过程中,接触到的全是女性,父亲这个角色就显得十分重要。
      李佚名很宠爱女儿,每天回府都要带新鲜玩意给盼盼。
      再后来,盼盼只要看到李佚名,双腿就成了摆设,不走路了,进出都要李佚名抱着。
      李佚名也是任劳任愿,吩咐专人每天都要去市集给盼盼买玩具,礼部的公务忙完回家后,又抱着盼盼在府中处理事务,又亲自喂她吃水果点心,各种亲亲抱抱举高高,晚上还要哄盼盼睡觉。
      惠娴每天都皱眉看着这父女俩人满世界秀恩爱,时常抱怨:“都说慈母多败儿,咱们家是慈父多败女。你这么宠着她,不是爱她,是害她。”
      李佚名无所谓道:“我宠女儿天经地义,将来她嫁人了,我想宠她也没机会了。”
      惠娴就不停地摇头叹气,总之就是指责李佚名太宠爱盼盼,养刁了闺女的脾气,不好。
      李佚名就抱着盼盼一边亲,一边笑。
      ……
      回京后,李佚名又开始四处奔波,为皇上收集民间藏书。
      他发现老百姓愈来愈穷,有的全家只有一套衣裳,谁出门,谁穿衣裳,其余的人全部光着,窝在家中草榻上取暖。
      明明国家更富强了,国土面积更大了,为何百姓更穷了呢?
      李佚名上了心的事,就会继续深入去调查,高前和良声是得力助手,他俩深入走访第一线,打听到很多消息。
      各路消息汇总后,李佚名就开始起草写文章,他要整理完成后,上报给皇帝。
      ……
      杨广看了李佚名上表的奏折,立即就不高兴了。
      李佚名的奏书上说,国家现在愈来愈富,疆土扩张到前所未有的大,但是,百姓愈来愈穷,皇上两次南巡,又分别北巡和西巡各一次,每次都耗费大量人力和物资,地方官为了招待皇帝,就从百姓身上刮油,以至很多布衣百姓破产。
      杨广龙颜不悦:“你不要老看这些阴暗面,多看面正面阳光的。以后别写这些东西了!”
      李佚名道:“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富!”
      杨广当即将奏折书甩到地上,怒道:“住嘴。”
      刚才李佚名引用了周文王问姜子牙的一段对话,周文王问如何治世?姜子牙就回答:王者之国,使民富;霸者之国,使士富;仅存之国,使大夫富;无道之国,使国富!
      这又犯了杨广的讳疾,杨广是出名的好大喜功,喜欢听好听的,喜欢听别人夸赞他,最厌恶听这些民间疾苦,偏偏李佚名就喜欢讲这些,每次他开始老生长谈百姓的穷苦病痛,杨广就要发脾气,然后俩人又要吵起来,再互相冷战。
      李佚名不怕,继续谏:“皇上,卫嗣公是善于算计,喜欢搜刮百姓财富的君主。聚敛的君主会国库塞满,老百姓却很穷,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杨广气得冒烟,大怒:“把他拉下去!”差点说“斩了”!
      殿上的侍卫就过来,把李佚名给架下去了。
      杨玄感在旁边直冒冷汗,心道:这个李佚名的确大胆,三天两头冒谏,只怕史书要从新改写,嬖臣乱政终成历史,至少李佚名做嬖臣,不会乱政,而是忠君爱国的。
      杨广发再大的脾气,也不会冒然脱口说要杀掉李佚名,这就给了李佚名很大的发挥空间,他就到处寻了机会谏言,常常俩人的关系浓厚时,李佚名就开始谏言,然后两人的关系就像泼了一盆凉水,又要凉凉一段时间。
      李佚名因为冒谏常惹皇帝生气,每次杨广生气都大张其鼓地命人把他拉下去,过不了几天,又要主动示软。
      渐渐地,大家都习惯了,认为李佚名是有特权的,是不会被杀的,只要不干出谋逆之类的大罪,皇上都会原谅他。
      ……
      回京不到半年,杨广又开始计划出去巡游,李佚名再三谏言,要求皇上坐阵京城,俩人反复闹,反复和好,时间就拖过去了。
      大业五年十月到大业六年一整年,杨广哪儿也没去,就安分地待在京城中。
      大业六年,这一年,是很关键的一年,因为发生太多事,杨广开始走上众叛亲离的路,而且愈走愈偏。
      虽然杨广没有出去巡游,但他的就是有颗不安定的心,总是停不下来地要搞创新,要搞奇迹。
      隋朝原来与西域商人做生意,都在张掖完成交易,皇帝杨广觉得没有万国来朝的感觉,于是下令,只要外国人肯来□□,所到之处,郡县要做好接待工作,吃饭住宿不仅不收费,而且提供优质的东西,细节工作要做到位,比如供应的水果,果皮上不能有一个麻点。
      杨广为了炫耀大隋帝国的富裕强盛,将西域少数民族的使者和商人齐集洛阳,下令每年正月都要举办盛会。
      大业六年第一次举办,从此后,拉开了每年一度的炫富盛会。
      炫富第一式:表演歌舞杂艺。
      从正月十五夜开始,洛阳大街开设盛大的百戏场,给西域人演奏百戏:唱戏、杂耍、变戏法、魔术、各个曲种、各种艺术形式,只有想不到没有看不到,“戏场绵亘八里,动用歌会近三万人,乐声传数十里外。”
      炫富第二式:城市扮靓工程。
      大量外国人的涌入,市容市貌必须“达标”。所有道理两边的树村,都要裹上丝织品作装置。所有店面大到装修风格,小到房檐高低,官员都要挨家挨户做工作,摆放出来的货物必须要高档,不能让外国人看不起,卖菜都得垫张“龙须席”,开餐馆尤其要留意:西域商人如果走到饭馆门前,饭馆的主人必须邀请他们入座,胡商可以在饭馆里任意吃喝,直到醉饱出门,不取分文。
      饭馆主人还要欺骗西域客商说:“我大隋帝国十分富足,饭店酒食照例不要钱。”
      胡商们也不是弱智,他们走南闯北做生意,对大隋朝国内的民情是知道的。
      有的胡商装傻充愣,白吃白喝一顿,就抹嘴巴走人。
      有的胡商知道这是吹嘘,就故意说:“你们还有衣不蔽体的穷人,树上包裹丝绸只是好看而已,为何不将这些丝绸做衣服给穷人穿呢?”
      陪同的官员只觉得羞愧难当,既不能说皇帝昏庸,也无法反驳,只能哑口无言。
      终极炫富武器:沉香。
      到大年三十这天晚上,宫殿前头各个院子里,堆上几十堆用沉香木燃起的大火堆,每一堆都要用几车沉香木,好的沉香难有明火,国外的友人看不到,怎么办?
      皇帝杨广令人用“甲煎”(一种贝壳制成的香料),把它往沉香堆上一倒,火光瞬间腾起几丈,一晚上要烧掉几百车沉香木,这样春节期间整个洛阳城都飘着沉香的味道。
      这招一出,所有外国人都呆了,消息愈传愈广,每年来参加正月盛会的外国人愈来愈多,据《隋书》记载道:“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老百姓窘困到裤子都互相借着穿的地步,还要大喊“我家有存粮,不饿。”
      要面子的优良传统不仅反映在平头百姓身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也是要面子的主。
      中国古代的国家观是以“天下观”为基础的,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以农耕经济为本的中原看来,四夷之地为“不食之地”。
      孔子强调“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主张以德服人。
      四夷国家都遣使朝贡,谁是天子,谁是藩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闪瞎眼的大把银子。这考验的就是国家的经济实力,有钱,人人都争着跑来当小弟,没钱,那就只能自己玩。
      杨广在对外交往中的确存在宣扬国威,获得域外珍宝的心理,否则南海的琉球隔三差五就来进贡,每次进贡的那些海产,能值一船的金银?
      后世人多认为杨广喜耀富而大搞朝贡贸易,外国商人入朝拜见皇帝,提供国外商品,换回满满当当的远超物资本身价值的金银珠宝,这是极度败家的行为。
      实则杨广家底太厚,败不完,朝贡贸易某种角度来看可以说是以经济换和平,看似吃了大亏,实际上“御敌于国门之外”,我出钱当大哥,你收钱当马仔,有事马仔上,顶不住了大哥罩着。
      关于“朝贡贸易”可以写出长达两万字的论文,在这里不缀述,感兴趣的亲,可以去查阅相关资料。
      ……
      李佚名有一天提前回府,走到内院东厢房外,就听到盼盼撕心裂肺的痛哭声,吓坏了,立即跑到屋内。
      就见妻子惠娴拿着一只细荆条正在抽打女儿。
      李佚名吓得飞身扑过去,一把抱住盼盼,惠娴未料到他提前回府,此时看到他的出现,也吓了一跳。
      盼盼看到李佚名冲进来护住她,立即就开始疯哭狂哭,就赖着要抱要安慰。
      “你这是干嘛!?为何打孩子!?”李佚名急得冲妻子大喊,他对妻子从来不说大声说话的。
      惠娴拿出一叠画纸:“写字不认真,画画也不认真,不打一顿,记不住。”
      李佚名翻了翻,立即道:“盼盼才四岁多,谁家这么小的孩子开始学写字画画的?她听不见,肯定得慢慢学,你不要为了小事打她。”
      为了这件事,夫妻俩已经发生过无数次争吵,李佚名是个护犊子的,惠娴可以教育孩子,但不能打,自从发现盼盼身上的乌青印子,俩人就破天荒大吵一场。
      惠娴揍完孩子仪式感特别强,先是内心戏超多的各种悔恨,然后对孩子各种表白,但永远不影响下次接着揍。
      惠娴的教育态度是很坚决非的,她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穷人家的女儿,仕族豪门的千金从小就要学习棋琴书画和针线女红,不说样样精通,至少要有所涉猎,尤其是算学,必须掌握一定理财记帐方式,这些都是为了嫁人后在夫家能生存下去的必备技能。
      李佚名不反对妻子怎么教育孩子,他以前小时候也常挨母亲的揍,因为他是男孩太调皮了,盼盼是女孩,理应宠着,六岁再开始学习也不晚,四岁还太早了,不适合这么早开始学习。
      惠娴认为孩子听不见,起步已经比别人低了,必须要提前两年开始学习。
      夫妻俩常为这件事争吵,久了,也很影响夫妻感情。
      俩人结婚六年多,除了惠娴怀孕生子到盼盼一岁的这个阶段闹冷战,别的时间一直都是相敬如宾的相处模式。
      惠娴的性格也很温和,生了孩子也依然保持仙女妈妈的状态,但事关盼盼的教育,性情大变,成了炸毛妈,仙女状态就完全看不到了。
      因为夫妻之间的这些不和蔼的相处方式,李佚名还去请教了礼部的同僚。
      同僚们就认真地与他交流养儿育女的心德。
      几个同僚做完礼部的工作后,就一起去茶楼,一边饮茶,一边聊聊养子问题。
      有人道:“我的女儿没有特权,她们与兄弟们的作息时间一样,天不亮就要起床,有教娘带着学习女红,教娘严厉,学不好就要挨打,这是常事。”
      李佚名:“……”
      旁边又有人劝他:“怒火中烧后把孩子揍了,终于安静坐下开始学习,心里又后悔,孩子也不想的,就是坐不住,也挺难的!但你要不揍会更后悔,后悔揍太迟了!!”
      李佚名:“……”
      从这之后,李佚名才将这事放平了心态来看。
      当他放心平态后,看到的又不一样,他看到盼盼就是在惠娴刚吼完她,哭哭啼啼之后,又会撅着嘴巴要亲亲,睡觉搂着惠娴不肯离开,那一刻,他忽然想到一个词“赤子之心”竟湿了眼眶。
      经过这件事,他终于是不再以为事与妻子吵架了,因为他知道,不管是仙女妈还是炸毛妈,对孩子的态度只有一个字:爱!
      ……
      有一个叫安伽陁的方士给皇帝杨广上书,说现在各地都在流行一则谶语,这个谶语的内容是“李氏当为天子”,有一个姓李的人接下来要当皇帝了。
      方士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基本属于道家,然后什么都干,修仙炼丹,预言未来全部都会。
      所以,安伽陁劝皇帝要杀尽天下姓李的人!
      杨广曾经下令烧掉自东汉以来,民间搜集而来,数百本谶纬之类的图书,就是为了向朝臣表态,他不信谶纬,任何人想从他这里用谶纬谏言的路都是行不通的。
      但当谶语的内容是“李氏当为天子”的时候,就不一样了,事关重大,这个奏本,一下子就引起了杨广的高度警惕。
      需要补充一下,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四大政治谶言。
      按时间排序,排第一的是秦朝:方士卢生献书给秦始皇曰:“亡秦者,胡也;”
      排第二的是汉朝:汉朝皇家林园,树上的虫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
      排第三的就是当下流传的:方士安伽陁向皇帝杨广进言:“桃李子,得天下。”并且他劝告皇帝“诛尽海内凡李姓者。”
      当时流传的民谣《桃李章》说:“桃李子,得天下;皇后绕扬州,宛转花园里。勿浪语,谁道许?”
      一个叫李玄英的文化人,在研读了《桃李章》之后,预言了三件事。一:“桃”与“逃”偕音,逃亡的李姓之人,会得天下。二:皇帝与皇后,迷转于扬州,不得返都。三:“勿浪语,谁道许”,是“密”的意思。
      他最后得出结论:当今皇帝与皇后,会死在扬州;李密会得天下。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从东都洛阳出逃,投靠李密。
      当时许多人,象李玄英一样,认为李密就是这个神秘谶言里的“桃李子”能得天下。
      后来,半路上杀出了一个李世民,统一中国,扫清群雄。
      在没有见到李世民之前,李密也认为天下之大,舍我而谁?老子天下第一!但看到李世民之后。“不觉惊服,私谓殷开山曰,真英主也。”。
      排第四的是唐朝:李淳风卜的挂象:“女主昌。”武则天的故事就耳熟能详了。
      这四大神秘的政治谶言之所以最有名,是因为谶言内容全是关于国运和江山社稷的大事,而且这四条谶言到最后全部都验应了。
      再说到现在。
      其实当时杨广的统治已经出了很大问题。
      杨广是典型的“多欲好动”,他希望建立一个“兼三才而建极,一六合而为家”的王朝,在历史上写下自己伟大的名字,成为“子孙万代莫能窥”的千古一帝,所以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一天停止规划和改革,没有一天不在兴建工程、外出巡视和发动战争。
      他即位后,迁都洛阳、开凿运河、重修长城、招徕四夷,每一个举动都是惊天动地!
      他好奇心强、喜欢探索,做了许多其他帝王没有做或者不敢做的事。
      他“召募行人,分使绝域”,派遣使者远至中亚,波斯等地,收集了“玛瑙杯”、“狮子皮”、“火鼠毛”、“五色盐”等东西;
      他对烟波浩渺的大海十分神往,三次派人到台湾探险。
      这么一个离经叛道的皇帝,行为也是与众不同的,面对“李氏当为天子”这个谶语,要把它当真还是当假呢?
      那该怎么办呢?
      能不能像那个方士说的那样,把所有姓李的都杀掉呢?
      那是不可能的,自古李氏就是大姓,真要大开杀戒,姓李的人也是杀不完,不能不信,又不能全信,既不能不杀,又不能全杀,杨广选择了折中手段,重点排查,看看哪个姓李的可能应这个谶语,然后把他提前消灭掉。
      隋朝开国皇帝杨坚就是出于当朝权臣,之后夺取帝位的。
      所以杨广最担心的是位高权重者的叛变。
      姓李的那么多,从哪里开始排查呢?
      杨广觉得要先从有势力的人中开始排查。
      这头一号重点怀疑对象,就是天下李姓中的头面人物,当时在朝中,李姓人中以李敏的势力最大,他是杨广的外甥女婿,而且深得先皇隋文帝杨坚的信任。
      杨广还担心另外几个姓李的,一个是八柱国之一的李弼,他的重孙就是李密;一个是李虎,他的孙子是驻守在山西的李渊;还有一个隋太师李穆第十子,现在申国公李浑。
      李敏出生于最有势力的关陇贵族集团,被先帝杨坚授为柱国,现摄屯卫将军,妻子是杨广的嫡长姐杨丽华的独生女儿,杨丽华做过北周王室的太子妃、皇后、太后,隋朝建立后又被封为公了,在朝中有极高的声望。虽然杨丽华西巡的时候病逝,但这并不影响李敏的势力,无论从家世背景、婚姻关系看,李敏在当时姓李的贵族中都是独占鳌头。
      更要命的是,李敏的名字也起得不好,加深了杨广对他的猜忌。
      李敏是大名,他还有个小名叫洪儿,“洪”即“大”也,而且“洪”是带水的,亲近的人都这么叫他,杨广平时也叫他“洪儿”,啷啷上口,没有任何问题。
      杨广小时候就听说,他父皇隋文帝杨坚曾经做过一个噩梦,梦见洪水把都城大兴城给淹没了。洪水淹了都城,是不是暗指洪儿要结果大隋呢?
      李敏又叫洪儿,这个洪儿是当时权势最大的李姓之首,就成了第一个怀疑的对象。
      这事只要贯通了一起,就很可疑,杨广愈想愈不踏实。
      杨广找到李敏,直截了当地把自己的担心跟他讲了,还让他改改名字,别叫洪儿,还很婉转地说,希望他能以死自证清白。
      李敏听说此事后,吓得魂飞魄散,皇帝心中的担忧,只要不讲出来,别人也猜不透,一但讲出来,表示这个担忧也经很严重了,李敏能不害怕吗?
      他能怎么办呢?
      李敏自己想不出办法,就去找堂叔李浑和堂兄李善衡商量去了。
      这个时候,杨广还没安心杀李敏,可是李敏万万没想到,他跑去找堂叔和堂兄暗中商量,就真的给自己商量出了灭门之祸。
      李浑与宇文述因为分脏不均,多年来暗中积压了矛盾。
      李敏总往李浑家里跑,宇文述就想找一个借口杀了李浑。
      宇文述就去找皇帝杨广,进言说:“方士所说的话虽然不足为信,但是我与李浑是姻亲,听闻他最近行为异常,一连数日都和李敏、善衡等人聚会,并且还背着别人,天天不睡觉在一起交谈。李浑家族很大,并且还掌管禁军,本来不应该这样的,肯定有蹊跷,还希望陛下小心!”其实就是借刀杀人。
      李敏也是树大招风,原本家族势力就大,还在身无寸功的情况下,只是因为娶了杨丽华长公主的女儿,因此被隋文帝杨坚直接升为柱国。
      柱国之位高过丞相,这个职位必须是于国家有大贡献,又有非凡能力之人,才能胜任,李敏却仅凭他是杨坚外孙女婿,便轻易得到了这么高的权职。
      49岁的杨丽华去年病逝,由于杨丽华没有儿子,按规矩,她的食邑会在她死后,因后继无人被国家收回。杨丽华临死前,在得到杨广的同意后,将食邑都转赠给了李敏,并替李敏求得屯卫将军的职务。
      李敏位高权重,食邑五千,比王爷们的规格还要高出不少。
      再加上李敏的家族,也因为他的缘故,在朝中身居高位者众多,他们私下结党营私,在朝中颇为跋扈,一些朝臣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
      现在宇文述说李浑和李敏在悄悄密谋,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杨广的神经本来就敏感,因为李敏是外戚,所以动手前,还是犹豫了。
      宇文述又乘机道:“亲者,本也。戚者,外也。”就是替皇帝找个合理的借口拿下李敏。
      杨广听了,也没有顾虑了,赶紧让宇文述带领一千士兵,把李家围了个水泄不通,把李敏、李浑、李善衡等一干人,连同他们的家眷都捉拿归案了。
      同时,宇文述得了皇帝杨广的命令,兵分两路,派出一支几十人小分队,将李佚名的府邸包围了起来。
      杨广算准了李佚名这个出头鸟,若知道李浑的事,肯定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谏言。
      李浑的案子绝不准任何人谏,如果李佚名要谏,俩人必将大吵一架,而且依照李佚名的性子,只怕还要以死相逼,这样的结果,是杨广不想看到的,那么就要防范于未然,在出手抓捕李浑的时候,就将李佚名控制起来,切断所有消息来源,直到事情结束为止,那么木已成舟,李佚名就毫无办法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