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关于两性 ...
-
回到家乡后,父母见我年岁渐长,对我的期许从学生时代的名列前茅变成了稳定,于是乎找对象便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的学生时代心高气傲,皆因成绩向来好的缘故,家族里对男女同等重视,因此要学习便支持,要留学也支持,直到工作之后,才发现有些东西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譬如母亲就常对我说,“女孩子家最好工作稳定清闲,何必导致老得太快”。到了年底,眼见我的年纪又要长上一岁,母亲由原先的试探变作了要求,“某某为你找的相亲对象,家境很好”。我终日泡在温水中,逐渐迟钝,总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却又说不上来。
坦诚地说,我并非贤妻良母,既有身为独生子女从小被宠溺的缘故,也因为性格坚硬不柔软。我的母亲为了父亲和家庭放弃了工作,成为了一个家庭主妇,对此我始终有些意见。以家庭为中心,意味着要把大量时间耗费在家务上,自己的社交圈缩小,想要做的事也受限。自然杂志上不乏兼顾家庭事业的强人,但是对于未接受过太多教育的如我母亲这般的农村妇女来说,工作本就是鸡肋,倒不如全心顾家庭。这种牺牲也有其价值,但我只是希望,在当初她做出决定的时刻,能够有选择。
比起我的母亲来说,我们这一代享受了太好的资源。世界荒凉,人生极苦,但比起先辈,我们已拥有的太多,这也是我每每陷入情绪的苦痛中,控制自己走向轻生的理由之一。在我的身上所投入的,我应当偿还或是回报,这样才算两清,否则总有牵挂不安。患病以来,思维迟钝、健忘、情绪易崩溃、失眠,仿佛置身于旋涡,或是一个不断旋转的陀螺,精疲力尽。我从小要强,性子极其坚硬,再加上长相平平,始终与异性绝缘,也不大有恋爱结婚的想法,因为时刻提醒自己要将精力放在追求目标之上。于我而言,男人聪明而顽皮,总归像个孩子。时至今日,我依旧觉得他们像个孩子,我从小便不大喜欢的,争夺玩具的孩子。一位异性好友告诉我,欲望二字对于男人来说十分重要。成年人都有欲望,我常常怀疑的是,他们究竟是否能够分辨自己想要的与欲望,或者他们想要的与欲望本为一体。
曾经设想过的理想生活中,并没有清单条例。年少时希望自己长成一棵树的姿态,这个希望现在还没有变。在几段不欢而散的关系中,我逐渐意识到,我喜欢与男孩子们做朋友,爱的却是同性。什么是爱?我不清楚。我只知道愿意与一个女子彼此承诺,相伴到老,却从未设想过与一个男人共同生活,为他生子。在几段试验性的感情中,我总是率先放弃,放弃的理由千奇百怪,永恒的原因是内心抵触,抵触肢体接触、抵触与性相关的话题、抵触共商未来,哪有什么共同的未来,原来一开始便一意孤行的要自己走自己的路。当然,或许关键并不在于性别,而在于人。你爱上谁便是谁,性别只是符号。
在两性关系上,我有着许多疑惑,显然无法用书籍来解答。目前清楚的是,男人和女人、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首先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是独立的树,而非藤蔓,如此方才有发展可能。封建时代畸形的两性关系虽已看似被文明取代,某些观念和想法依旧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我的父母对于我未来的期待,一方面源于观念,一方面也源于我本身。我非攀援依附的藤蔓,但也未长成参天大树,好在虽意志消沉,仍旧记得自己将前往何方。我想,若有机会,终归想要更为广阔的人生,对于男子这似乎极为平常。在我的朋友圈内,三十岁的男性打拼不易,希求稳定顾家美丽的伴侣,期盼妻子为温柔后盾为数不少,也衷心祝愿他们得偿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