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这时候的婚礼大约是最简单是时代,没有三书六聘,没有凤冠霞帔,没有高朋满座,甚至没有一纸婚书。两位新人只是简单的在伟人像章前宣誓互助共勉祸福同担之类的誓词,就算是结成夫妻了。
      村里吃的是大锅饭,宴请是不可能的,结婚也就是一家人各自从食堂打了饭搁一起吃,认认亲。家里有条件的另外整两个荤菜,没条件的整两个素菜。
      杨致远的大伯和三叔一家子都过来了,看着桌上的酸菜炖鲶鱼,猪肉白菜炖粉条,几家的孩子乐疯了。
      新娘子过来送嫁的三个弟弟,除了最大的那个沉得住气,俩小的早绷不住,加入了抢肉大作战。新娘子囧的头都快抬不起来了,怎么就把这俩带出来了呢?
      “爹,您可是咱们村里最有福气的人,等东江给您生了重重孙,您老就五世同堂了。”
      老人乐呵呵的笑,也不知道听没听清,给旁边的重孙子夹了块肉:“石头,吃肉。”石头本来是要跟孩子们一桌的,被他太爷爷拽到了身边。家里就他老人家最大谁敢不依着他。
      “太爷爷,你吃鱼。”
      石头十五六岁,跟太爷爷一铺炕长大,看得出来感情很深,夹过去的鱼都给仔细挑好刺。
      “大爷,我记得石头还在念书?初几了?”
      大约是因为原主的榜样作用,他们家的孩子只要愿意念的都给念,当然只限男孩子。不过成效并不显著,到现在念出去的也就他一个。
      “初二了,这孩子想跟你一样考中专。”
      “中专好,考上了包分配工作。好好念,我回去在县里给你找些学习资料。”
      “谢谢三叔。”
      新媳妇儿回完门就过大年了,五个女人从早忙到晚,打扫卫生、炸丸子、蒸粘豆包、包饺子忙的不亦乐乎。别看杨致远他爹是个厨子,进了家门那也是个远庖厨的主。
      杨致远三兄弟,把对联贴好就算是完成任务。
      一家四个大男人三个抽旱烟的,屋里的烟味经久不散,杨致远捞起俩孩子去院子里堆雪人,剩下几个小的呼啦呼啦全跟了上来。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南方人他还是挺稀罕这鹅毛大雪的。
      雪人还没堆全乎,孩子们莫名其妙的就打起了雪仗。杨致远还被误伤了好几次,他儿子一有状况就往他身后躲,可不就砸他身上了吗?
      看着堆好的两大一小三个雪人,杨致远鼻子有点酸。有人说只要你没有成家,不论年纪多大,心理是不会成熟的,会不自觉的依赖父母。
      杨致远:爸、妈,我在这里很好,媳妇儿挺好的,孩子都有了三儿,房子也买了。以前你们总担心我会孤独终老,现在可以放心了?有好胎就赶紧投,别惦记我。
      除夕晚上,村里的伙食还是可以的,猪杂炒大葱、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豆腐炖鱼主食是玉米饼子。
      领回来五样,加上自家添上的包子、饺子、鱼丸、油渣炒大白菜、鲤鱼凑了个十全十美。
      杨父:“今年咱们家有三件喜事,一是东江成亲了,二是老三买房了,三是东江年后就是工人了。明年大家继续努力争取一年更比一年强。”
      杨老二:“爹不止呢,我媳妇儿有了,明年咱们家又要添丁了。”
      杨母一脸喜意:“秀有了?几个月了?”
      “三个多月了。”
      “好好好,多吃点儿。”
      杨致远皱了皱眉,这年月怀孩子?
      十个盘子看着挺多,但人更多,除夕也不好分菜吃,大部分长辈都会收敛些,让后辈先填圆了肚子。少部分如他二哥这样的,忙的连自己亲儿子都顾不上,更别提旁人的儿子了。
      一桌子菜除了事先留出来的一盘子鲤鱼没人敢动,其他的不到半小时就造没了。
      吃完饭他大哥率先发启了红包环节,发完了,年就算过去了。
      各自回到房里,杨大嫂把孩子们的红包挨个儿缴了上来。
      “当家的今年你三弟咋这么大方?给孩子们发了五毛呢,往年都是两毛的。”
      “啥,给了这老多?刚担回来一担粮食呢,家里还买了房子哪经得起这么耗。”
      “咋经不起了?人家家里四个工人呢。一年下来都领上千块钱了。”
      陈青苗也一样把孩子们收到的红包挨个儿拆了。
      “跟去年的一样,爹娘给包的五毛,大哥大嫂两毛,二哥二嫂一毛。你送出去多少了?”
      “爹娘的还是十块,孩子们的都是五毛,新媳妇儿的稍微重些,包了两块。”
      “亏了,亏了。”
      “家里就咱俩领工资呢,你还想收回来一样多的啊?”
      “你是你爹妈供出来的给爹妈的我认,凭什么还得补贴你两个哥哥呀?你大哥人不错,贴就贴点儿。你二哥那真是我都不知道说啥,没脸没皮,孩子都没落地呢也好意思张口要压岁钱。”
      “算了,块儿八毛的。”
      “瞧你口气大的,你一个月才几个块儿八毛的啊?”
      “媳妇儿媳妇儿,给,你的压岁钱,每天开心。”最重要的是不要念经。
      “我也有啊?”陈青苗乐了,都多少年没收过红包了,还以为要等老了以后呢。打开一瞧,一张崭新的十块,顿时世界和平了。
      深夜,杨致远迷迷糊糊感到一只手在自己身上摸索,一惊,媳妇儿正趴在自己身上呢。
      握住那只手低声道:“媳妇儿咱等回去的行不行,孩子们都在呢。”
      “想什么呢?美的你,我就是瞅瞅你身上到底还有多少钱。”
      看这架势恐怕不止是想瞅瞅吧?
      “摸到了?兜比脸光,都叫你们榨干了。”他是真没钱了。
      “真没了?”
      “没了,全身上下不都叫你摸遍了吗?”
      “那要不,我也给你包一个?”陈青苗迟疑道。
      杨致远在心里笑了笑,天底下的女人这么傻的有几个?杨致远轻轻的翻身,俯首吻了吻她。
      找个时间把酒都换了吧,买个像样的东西送她,不能像上次那么扣,拿件旧衣服敷衍。
      杨致远没能在初二赶回去,他爷爷在大年初一的夜里溘然长逝,老人家走时神态安详,这个年纪也算是喜丧了。
      想想接下来三年百年不遇的天灾,老人的离世未尝不是一种幸运。
      当然他娘可不这么想,他不止一次听到他娘跟他大嫂嘀咕:这新媳妇儿怕不是带煞吧?咋刚进门家里就老人?
      杨大嫂:可不是吗?我就说这亲事结的不好,说是家里疼闺女,一套新衣裳都没给置办,当初应该多相看几个的。
      这位是个不怕煞的,翻来复去嫌弃人嫁妆少,也不看看自己彩礼给了多少。这个年月不卖女儿可不就是疼女儿吗?
      1958年悄然过去。
      初八,杨致远领着侄子去车间报了个道,就带着自己的茶缸子去了厂委办公室。
      卸任的老周以前管的就是销售这一摊,杨致远自然接管了这一摊。
      这里可没分什么内勤业务售前售后,从接单到出库全是他一个人安排。不过这时候也用不着业务,因为单太多了,根本用不着跑。
      其实这是很多厂子面临的问题,东西不愁卖,却因为设备太过昂贵,生产量不得不止步于此。
      这不他才刚上任一周,就收到自行车厂塞过来的自行车票一张,全省通用。
      高尚其实是一种能力,只有面对的是自己唾手可得的东西,才能保持清醒不被诱惑。
      “梁主任,你放心,今年厂里加了三条流水线,您家的单我不敢说百分百能做,保持去年的量是不成问题的,这票您收回去。”
      “有您这句话我就放心了,这是这次的订单,您给看看没问题咱们就拟合同。”
      “合同没问题,梁主任这批车是往哪儿送啊?”
      “省城,咱这也不比凤凰牌,北京上海也看不上咱的。”
      “梁主任您这话就谦虚了,现在还有看不上自行车的地方?”
      签好合同,杨致远立刻给生产下了生产通知单。生产上接到单挺高兴,他们害怕加了三个组以后会没活干,工厂是不会养闲人的,没活干就意味着失业。
      其实他们想多了,以前老周推了多少单啊?毫不夸张的说依照中国的现状,他们厂就是一整年只生产螺丝钉子都能卖的完。
      “周会计,这个是自行车厂订单的预付款,麻烦您入下账。”
      “杨主任啊,你稍微等等,我现在手头事儿有点多。”
      “哎,您先忙,我等着。”
      等了一个小时,周会计总算想起来他了:“哟,对不住,看我这忙的都把你给忘了。”
      “是挺忙的啊,要不要我跟林副厂长反映下给你配几个助手?现在天下太平了,会计毕业的学生一茬接一茬的。”
      周会计脸色变了变:“不用不用,还是要为厂里节省资源。”
      他自己都不是科班毕业的,招几个专业的进来还有他什么事儿?
      “还是周会计觉悟高,这钱你点点,没错的话把收条开给我。”
      这次就当是对从前的事赔罪,下次再使绊子他可不会客气。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 16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