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时间:日本那边是三段式,我之前一直以为是九月份,查了一下资料才知道只有国际生才是九月份的,一般学校是四月份开学……与K的时间线出了bug(虽然加了不少私设但K第一部还是在冬天),我之后会调整的。
line:相当于我们这边的微信,不过因为日本的礼仪问题,他们并不经常使用语音。和微信不太一样的是有未读/已阅(意义接近)的提示,双方都可以看到。还有一点就是日本那边大部分是用邮件和line的,他们和我们现在差不多,几乎不使用短信(因为要收钱),而是用新的网聊APP代替(不收钱)。有重要的事情会打电话确认,除了政府/电话行业对民众使用短信外(像10086催你交话费)。因为有更好的替代品,一般短信没有使用的余地。
中古店:是日本二手店的名字,和我们这边几乎是完全不一样,原因还是日本的礼仪文化以及过细的垃圾分类,商品很多,一般来说往往没有重复的(而且大部分很干净),碰到什么凭运气,但是大部分家居/工作/学习要素都可以在里面找到。有些物品过了特定时期就不需要了、或者没有用处,泡沫经济下日本人的观念逐渐变更,与其让它长久的沉睡不如转手给有需要的人(比如婴儿车、宾客在你婚嫁时用来返你所给礼金的回礼、冰箱、课本),这些东西往往都在里头。也不一定都是便宜的旧货,因为过时而被主人抛弃的潮流品牌(比如香奈儿手环)偶尔也会出现。出没地点在大学城、居民区附近,很常见,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知名度反而很小……老实说每次看别的文里写日本民众去买新的必备用品要多少多少钱没有钱要去赚或者搬新家了这些东西该怎么处置又或者贫穷系女主疯狂发短信……蛮尴尬的,古代和近现代还好啦,现代正常的日式家庭主妇/学生/职工都习惯有事没事去中古店逛一圈,也会去搜索中古店网站/叫店员上门/联系店老板收自家不要的东西……
更改了时间线后bug蛮多的,但是反正我的文也没有多少人看,一点点修应当没有人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