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第 66 章 ...

  •   周舜长到两岁,小荞和周契也一同在王府里度过了三年的时光。

      后院里的桃花开了又谢,池塘里的荷花接待了一拨又一拨的蜻蜓,平淡又温馨的生活过到第三年,司徒淮立在抱着周舜的周契身后,轻声禀报道:“殿下,明日陈姑娘就入府了。”

      小荞站在离周契不远的地方,司徒淮的话她自然听见了。

      周契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嗯”了一声,表示他听见了。陈大将军的妹妹要嫁给敬思王是百姓皆知的事,除非她赶着今夜暴毙了,否则就是不接受也得接受,接受也得接受。

      两年了,平静的生活转瞬即逝,美好的事物总不会长久。

      外头起了风,吹起一地落叶,周契抱着周舜带着小荞回到屋里。地上零零散散摆着一些积木,是专门给周舜玩的。家里头有孩子,总会比没有的时候要热闹许多。以前周契喜欢清静,自从有了周舜,清静的时光也随之一去不复返。

      面对面坐着,周契没有提陈大将军妹妹进府的事,小荞也没有去问,但气氛之沉重两个人都感受到了。陈大将军的妹妹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她进了府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周珅要周契娶她,必然也不希望她只是一个摆设,如果他日陈大将军的妹妹生下周契的孩子,那就是周契的嫡出之子,身份地位都要高于周舜,这让周舜的亲娘小荞如何忍受得了。

      但小荞不是不明事理,这世间就连皇帝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更何况一个没有实权的诸侯王。至少在照顾周舜维护小荞这两件事上,周契已经竭尽所能。

      她不能再要更多。

      周舜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爹娘之间不太好的气氛,难得没有吵闹,而是一个人安静的坐在地上玩积木。

      这一晚没发生什么,小荞和周契都是和以往一样早早歇下。第二日一早,天未亮周契就起了,他要去陈府迎亲。娶王妃,那阵仗肯定要比接小荞进府时还要盛大和热闹。

      周契离开后,小荞也起了。其实她在周契起身的时候就已经醒了,只是一直假装还睡着,不然能怎么办?两个人大眼瞪小眼,顺便再祝周契和王妃百年好合?

      她把周舜交给乳娘后自己就出门了。不管周契娶不娶王妃,面馆的生意都要继续。小荞打理三间面馆需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好在,经过两年的经营,面馆已经是盈利的状态。就算没了周契做靠山,小荞也不至于要再回到茅草屋睡地板。

      等她回到王府,王妃已经进门了。王府里四处都挂着红色的喜字和灯笼,看起来非常喜庆。小荞进了大门,穿过长廊,一旁的家仆们见了她,先是道了声“孟姑娘回来了”,然后都有些刻意的别过脸。他们都在犯着嘀咕,想着现在王妃进门了,往后小荞的日子会不会好过那就难说了。

      老话是怎么说的?但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以后小荞是哭还是笑,谁都说不准。

      王妃和敬思王在洞房里,也许已经在喝交杯酒了,又或者是不是已经开始做一些别的事,小荞不得而知。虽然她一直在安慰自己,让自己放宽心,这没什么的,周契是诸侯王,怎么可能只有她一个女人。但坐立难安的状态早就暴露了她真实的想法。

      豁达这种东西,说着容易,要做到却是极其难的。人们总以为经历了风雨就能变得豁达,后来才知道经历了风雨除了让人的忍耐力变强之外,其实也不能让人变得更豁达。

      乳娘知道小荞一定不好受,这一天也没让周舜去烦她。小荞坐在自己的屋子里,外头是宾客的喧闹声。她觉得自己回来早了,早知道会这么难过,应该再在面馆待久一点的。

      当了娘的人再用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似乎总显得有些幼稚了。王妃进府是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既然如此,自寻出路才是眼下最应该做的。

      小荞原以为洞房花烛夜周契会一直和王妃待在一起,没想到稍晚一些,送走了宾客后,他竟带着一些酒气推门进来。小荞有些意外,可周契似乎又意外于她的意外。

      “王妃身体非常不好,据说已经没几年可活,本王怎么可能与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做什么。”他身上还穿着大红的喜服,看起来有些扎眼。

      “是么。”小荞没有评价什么,不管王妃还有几年能活,但她往后都要与自己生活在同一屋檐下,自己每日每夜要忍受王妃的待遇与自己的差别,她踌躇了一下,还是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殿下,我……我想带着舜儿搬到别院去。”

      周契听了,沉默了半晌,然后沉声答道:“好。”

      小荞原以为周契会不同意的,没想到他会这么快就答应下来,欣喜之余她又觉得疑惑。但很快她就打消了想去探知背后原因的念头。

      既然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又何必去探究为什么。人的一生不能执着太多问题的答案,否则活着就太累了。

      搬到别院没有耗费多久时间,那里已经准备好了小荞和周舜以及周契的用品,所以小荞只需带个人过去就足矣。唯一有些遗憾的是王妃进府都好几日了,小荞却连她的真容都没瞧见过。那天乳娘来照顾周舜,顺口就提了句,说王妃身子骨孱弱,吹不得风,所以她的寝房从不开窗,人也极少离开屋子。大部分的时候不是坐着就是躺着,脸色灰白,每日早晚还得服药。

      看来周契说的都是真的,那个王妃病得这么厉害,很难对小荞造成什么实际影响。但那又如何呢?就算这个王妃有朝一日病逝了,周契还可以再娶下一个王妃。对他而言,王妃之位并不仅仅意味着正妻,还代表着王妃娘家的势力。这个位置,是小荞一生都不可能得到的。

      小荞不愿往后的人生都要在担心自己失宠的惴惴不安中度过,搬到别院换一个清净,对她而言或许是最佳选择了。

      不过自从小荞和周舜搬到别院,周契也就不太常回府,大多数的时候他也同小荞和周舜一起住在别院。小荞没有问他为什么,甚至也没去想过为什么,周契当然也从不主动说自己留在别院的理由。他们的默契向来如此,不问些虚无缥缈的问题,只去体会切实存在的当下。

      正式迎娶王妃进府后,陈大将军也算彻底归顺于周珅了。他的势力逐渐壮大的结果就是朝堂上敢明着跟他对抗的人越来越少,就连闵文韬的名号也没那么管用了。

      某□□上,周珅突然宣布当年张缘之一案有了结果,张缘之是被冤枉的,他本人在搭建桥梁中只参与了很小的一部分,具体负责搭建工程的正是闵文韬,按理来说桥的坍塌和他有着直接关系,可不知为何,当年的卷宗里提都没提闵文韬。

      一切缘由不言而喻。

      闵文韬还想为自己脱责。他说再调查二十年前的案子无疑是浪费时间,人证物证难寻,周珅说他才是直接负责人也是没有证据的。

      可周珅早有准备。他把调查的资料和结果事无巨细的摆在闵文韬以及众多朝臣的面前,事实已经很明显,从修桥中获得巨大利益的正是闵文韬本人。

      事已至此,再狡辩下去也是徒劳。闵文韬被直接带下朝堂,文武百官皆哑然相看,里面也有不少当年熟知张缘之的朝臣。

      二十年过去了,张缘之的亡魂终于得到告慰,但家破人亡却是无法弥补的,尤其是当周珅告诉周契,当年张缘之的遗孤在被嬷嬷带出府后不久就因为染了天花病故了,这世上已经不存在张缘之之后,所以那个琬儿姑娘的身份自然是假的,不过是周颐用来迷惑周契的手段罢了。

      周契知道后有些怔忡,就像多年来的信念突然被斩断,仿佛他多年来不肯放弃的执念只是自我满足罢了。

      闵文韬倒台后,清理朝堂就变得更为容易。拥护周珅称帝的呼声越来越大,毕竟幼帝登基至今成长并不显著。他从八岁长到十一岁,除了个子变高以外,仍旧是个贪玩的孩童。朝臣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后才能聚在一起商议国事的,谁又愿意陪一个小孩过家家。

      周仁的母妃没什么势力,因为担心自己的儿子会被排挤,一时昏了头,竟想联合自己的哥哥将周珅除掉。周珅有陈大将军做帮手,随便找了个理由就把周仁母妃的哥哥给抓起来了。不过两三个月后,周仁就被赶出了皇宫,周珅顺理成章的登基称帝。

      聪明的朝臣们一早就猜到了结果,早早的站好了队,傻了吧唧的朝臣们还以为周仁的舅舅能谋反成功呢,抗争到了最后,反正现在大局已定,后悔也来不及了。

      周珅继位,提拔一众他的心腹们。做胜者的同盟是件快乐的事,就好比周契,因为调查闵文涛有功,被赏了一大堆金银财宝。其中一部分是周珅指名要给王妃的,剩下的都被周契转手给了小荞和周舜。
      日子又这么一天天的过下去。到了周舜五岁的时候,周契决定将周舜过继给旧病缠身的王妃。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荞,小荞很快就点头答应了。

      成为王妃的儿子就意味着周舜就是嫡出了,往后他不论在地位还是财富上获得的都要比庶出的多得多,这点小荞还是看得清楚的。

      名义上周舜成了王妃的儿子,但平日里周舜还是和小荞生活在一起,其实把周舜过继给王妃是一件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周舜虽然年纪尚小,但也到了开始懂事的岁数。他得知往后他得称王妃为母妃,不解的问小荞为什么。

      小荞摸着他的头发,只能说他还小不懂,一切都是为了他好。

      现在小荞终于明白,做娘亲的对孩子说“为了你好”时,往往都伴着打碎牙齿和血吞的无奈。但为了他好终归是为了他好,也许等他能体恤自己的用心良苦的时候,又要待二三十年后他也为人父母之时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6章 第 66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